如何使幼儿绘画活动更具游戏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1

如何使幼儿绘画活动更具游戏性

宋文波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城关幼儿园724300

摘要:幼儿期是各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多年的工作中我发现,绘画活动对幼儿的能力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感受、思考、幻想相结合的活动,也应当是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自信,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想象和创造,也学会了用各种绘画技能表达内心感受。

关键词:幼儿绘画游戏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生来就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美术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游戏活动,美术活动一般都是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在开展幼儿绘画活动中还应充分考虑从绘画导入游戏化、绘画过程游戏化、绘画作品评价游戏化等着手,最大程度发挥游戏在绘画活动中的作用,从而使游戏和美术课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一、导入游戏化激兴趣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对儿童的观察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另外,儿童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将观察到的对象表现出来,是对记忆内容的一种再现,提高了儿童的记忆能力。同时,儿童在完成对所观察作品再现的同时又是对作品的理解和加工,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因此,幼儿绘画活动要遵循兴趣性原则,以内容激起幼儿兴趣,以游戏活动满足其情感需要,激发起幼儿想象、创造,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我曾尝试过一堂十分生动的大班线描装饰画《花》,老师先将藏有各种花朵的口袋,让幼儿闭着眼睛去摸,感觉它的形状和结构,然后由孩子们根据想象去设计并装饰一朵花。结果每个孩子都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花。最后,老师拿出各种花来分析它的构造,点评作品,一堂线描装饰课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这堂美术课之所以孩子喜欢,我想原因就是教师利用游戏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二、过程游戏化促发展

1.材料多样化尽联想。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是教师引导儿童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来创造视觉形象,从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如今幼儿园的绘画活动已不再是单一的用蜡笔、水彩笔、水粉、彩墨来绘画了。为了结合生活,创意联想,使孩子们的作画工具更广泛,孩子们更乐于参与其中,我们老师尝试着用蔬菜根、树叶、印章甚至是手指来给孩子作画。事实证明,只有丰富、多变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为培养幼儿创造力提供有利因素。

起初,孩子们是小心翼翼地探索着老师提供的作画材料,比如大班的《手指拓印画》活动。孩子们先是在纸上感受一下手指印出的水粉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然后便开始思考可以组合拓印出什么来呢?然然最先想到,而且还在废纸上实验了一下。不一会,一朵朵小花就拓印好了。旁边的小朋友有的是效仿然然的作品,有的则是别具一格地拓印自己的作品。最后孩子们的作品大都各不相同,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2.指导游戏化效果佳。绘画过程游戏化,重视孩子的自主能动性,但并不意味着老师要置身事外,不用教。人都有追求目标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一旦失去了自己感兴趣的目标,就会迷失方向。这时候,老师的作用就是以孩子的视角参与其中,给孩子指引目标。在指引的过程中又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你此时的身份是游戏中的角色,应尤其注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描绘发自内心的美妙图画,相机给孩子一些有针对性的修正,为孩子们的个性培养打下基础。这样游戏化的指导更容易让幼儿接受,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绘画“狮子”的活动中,我以魔术师的身份登场,给孩子表演了一场将儿歌变成动物的魔术。孩子们看得格外入神,对我的白板操作和儿歌都很感兴趣。在演示了两遍后,很多小朋友竟然连儿歌都会念了。跟着我一起念“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篮子四周加花边,一只狮子就出现”。

接下来,该孩子们动手了,我依然是以魔术师的口吻问:“那你们想不想也当一回魔术师呢?”孩子们大声地给了我肯定的回答。这时我调皮地扮演了一下大狮子,相机提醒道:“我可是森林里的万兽之王,你们可不能把我画成小病猫哦!”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帅帅拼命地摇着头,对我说:“不会的,大狮子,你放心吧!”这样的游戏化方式,孩子会不自觉地便进入角色,不仅让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绘画的要领,就连绘画的顺序,孩子们都可以自己根据儿歌的内容来操作了。教师在知道是游戏化的口吻,和蔼可亲,孩子更容易接受,不会打击孩子创作的积极性,且创作效果更佳,更利于孩子大胆地下手。所以,我们教师还可以继续尝试将很多绘画要领编成儿歌的方式,真正来充实绘画课堂游戏化的内容。

三、评价游戏化燃激情

游戏化的方式要融入整个教学活动,必然要有始有终。评价环节自然也要围绕重点贯穿下去。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绘画活动应当是一个可以充分吸引孩子的自主活动,过往的绘画教学多半是让孩子模仿或再现教师教授的范例,幼儿则变成了教师灌输和倾泄知识的载体。而游戏化的绘画活动更贴近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更能吊起孩子的兴趣和能动性,从而使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