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收获科学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1

在游戏中收获科学知识

张仙会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担负着儿童科技创新的启蒙重任。本文就如何在游戏中收获科学知识以及如何通过游戏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等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科学知识传授游戏体验探讨

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予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学获得知识。而游戏教学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好玩、好动时期,因此,游戏教学能有效地使学生收获科学知识。

1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游戏

教师首先需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将教学视为一件可以愉悦人心,促进成长的事,若以游戏教学,这样在处理教材、设计上更具有创造性,在教学的方法方式上,就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浓厚的人性色彩。在教学目的的达成上,有效性更强。例如教“摩擦生电”的知识,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游戏:在一个小碟子里装上一些干燥的米粒,然后,把熟料小汤勺用毛衣或毛料布块摩擦一会儿,这时汤勺上就产生了电荷,具有了吸引力。把小汤勺靠近盛有小米粒的碟子上面,这时小米粒受电荷的吸引,就会自动跳起来,吸附在汤勺上。这时,有趣的现象就发生了——刚刚吸上汤勺的小米粒,一眨眼工夫它们又像四溅的火花,突然向四周散射开去。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带点的汤勺吸引小米粒的时间是很短的,当小米粒吸附在小汤勺上以后,汤勺上吸附的小米粒就都带有与汤勺同样的电荷。由于同性电荷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吸附在汤勺上的小米粒互相排斥,全部散射开了。这样的教学将科学学科教学的严肃化、抽象化的观念逐步转变到教学与游戏的观念上来。

2让学生大胆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应先准备鼓、橡皮筋、塑料尺等能发声的物体,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发声时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得出:它们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但发出声音时都会振动。进而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教师怎样有意识地与学生同玩同乐,学中玩、玩中学,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方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巧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科学教学课,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巧设悬念,引导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继而转化为探究兴趣。如:在《让灯泡亮起来》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看看电池夹、小灯泡电线是怎样安装的,接着指导学生合作连接线路,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初步感受到不用手按住灯泡就亮起来了的兴趣,进而要学生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2个、3个……灯泡灯座、电池盒连起来让更多灯泡亮起来呢?现在让我们合作连起来吧!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情绪高涨,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指导观察,教给探究方法。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要是教给方法,而关键是从指导观察入手。由于少年儿童受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和思维能力等局限,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而知识的选择性较差。他们只注意表面现象,而不能仔细地,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结合观察的具体内容,给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这些内容?重点观察什么?

新课标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游戏教学法是其中常用并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收获了快乐,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科学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们的生活处处皆科学,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应该多应用游戏教学方法;这样,就会让教师教得轻松,也让学生学得快乐。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富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