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陈芙蓉1赵斌2王永峰2王崇杰2

陈芙蓉1赵斌2王永峰2王崇杰2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31)

(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31)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的患者22例。分析手术前后的病情和术后恢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相关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且病情恢复良好,手术前后半年内Cobbs角度、腰椎间前凸角度、JDA评分和DOI指数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由于其特殊的连接杆置入技术,使对椎旁肌肉的扰动减到了最少的程度,真正实现了微创化概念。与传统开放的手术相比较,该微创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脊柱弯曲;Cobbs角度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097-02

脊柱侧弯是危害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病,如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发展成非常严重的畸形,并可影响心肺功能,严重者甚至导致瘫痪。学龄儿童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加强肌肉锻炼,防治脊柱侧凸最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应在学校内推广脊柱侧凸防治知识,定期进行脊柱侧凸的筛查。由于脊柱侧凸病因复杂,类型繁多,是否需要手术绝非简单地依据患者年龄或侧弯度数,还应考虑到畸形的类型、特点、节段、进展速度、患者骨龄发育及畸形对患者体态的影响程度等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在使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的患者22例。其中男性病人12例,年龄6~18岁,平均年龄(9±2.11)岁,女性病人10例,平均年龄(8±3.26)岁。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检查,结果为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术前Cobbs角度为48°~68°,Lenke法[1]分为ICN型8例,IC型6例,2AN型6例,5CN型2例。患者JDA评分(11.3±1.5)分,DOI指数为(11.3±1.5)。

1.2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在X线片检查下确定其弯曲角度、生理弧度以及平衡情况。根据病人情况去确定中立椎。顶椎以及上下终椎指导术内置钉位置和范围,术前1周按骨外科围手术期护理,锻炼患者心肺功能,保持关节位,术前留置尿管,禁饮食6~8小时。

1.3方法

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4例,采用单纯行钉棒内固定法,均为截取骨关节等辅助治疗措施。与特发性脊柱侧弯采取的治疗方式一样,一同描述。患者行全身麻醉,术中取俯卧位,后正中纵向切口,棘突两旁分别采取骨膜下电烧,待患者椎板、棘突、小关节、横突后方均显露后,勾牵软组织暴露术野,C臂机监测,选择合适患者长度的矫形棒,按照生理弯曲安装,安装完毕后旋转矫形满意,于脊柱两侧置入椎弓根螺钉。患者术中保持清醒,以确认无任何脊髓损伤后锁定矫形棒,拧紧螺丝,切除5CM长肋骨2~3根,双侧椎板去皮质化,放置引流管,关闭缝合切口。

1.4统计学方法

对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比以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结果

术中患者无死亡感染及神经性疾病意外发生。无术中骨折及脊膜胸膜损伤等。手术时间2~2.5h,术中出血量为400-600ml。术后患者Cobb角度矫正20~30°矫正率为63%。术后患者JDA评分(26.4±1.3)分,DOI评分为(24.6±1.8)。术后随访期间发生矫正角度丢失,患者脊柱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如表1所述。

表1患者前后情况对比

JDADOI

术前11.3±1.511.3±1.5

术后26.4±1.324.6±1.8

T41.6645.00

P0.00000.0000

3.讨论

脊柱侧凸俗称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并且躯干两侧对称。如果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或后面看到有后背左右不平,就应怀疑“脊柱侧凸”。这个时候应拍摄站立位的全脊柱X线片,如果正位X线片显示脊柱有大于10度的侧方弯曲,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凸。轻度的脊柱侧凸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外观上也看不到明显的躯体畸形。较重的脊柱侧凸则会影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使身体变形,严重者可能影响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瘫痪。轻度的脊柱侧凸可以观察,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目的是:防止畸形进展;恢复脊柱平衡;尽可能的矫正畸形;尽量多的保留脊柱的活动节段;防止神经损害。采用当前的三维矫形技术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脊柱侧凸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矫形,但也不能得到100%的纠正,因为手术还要考虑患者脊柱和脊髓的耐受性,过分的矫正容易导致内固定物失败,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甚至会导致神经损害和瘫痪。不同年龄、不同度数以及病因的侧弯矫正度都有不同,一般特发性脊柱侧凸其矫正率通常可达到60%~80%。本文研究分析在脊柱侧弯上采取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的相关因数,研究可得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于病人的矫正得到的效果是肯定的,根据各相关数据,患者的病情的到了很大的改善,且术中安全性好,出血量少。

综上所述,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于脊柱侧弯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的得到了缓解,脊椎的生理结构和弯曲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和危及生命等症状,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志刚,李志忠,焦根龙等.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0):45-46.

[2]方华宴,宋相建,张永立等.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弯[J].中国医药科学,2013,3(3):167-168.

[3]丁真奇,杨赞军.MPR-CT个体化重建技术在脊柱侧凸术中的应用[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2):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