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病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庆

南充技师学院李庆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教学;病例教学法;中职

[中图分类号]Z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2-ZYM

内科作为临床主要科室之一,其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临床应用范围最为广泛,故《内科护理学》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使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存在记忆和理解障碍,普遍缺乏学习兴趣[1]。病例教学法是一种将教学内容融入相应病例中,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高效的优点[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6级护理专业的两个平行班级,根据其《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分为传统班和病例班,其中传统班55人,病例班52人。

1.2教学方法

(1)传统班

课前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学案,并在其中为学生设置以问答题型为主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按照学案预习教材,并自主完成预习任务。课上根据学生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难点和误区,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讲授法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内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实训课先为学生演示标准内科护理操作流程,然后让学生模拟操作步骤,使学生熟练掌握内科护理基本技能。课后布置作业,用填空、选择和问答类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病例班

①建立《内科护理学》病例资源库

通过网络或合作医院搜集临床内科护理病例,筛选出对应专内科护理课程各个时期和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的病例,并根据教学目标对病例进行修改,保证内容简洁但内涵丰富,问题恰当且有教学意义,涉及的内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浅析易懂。

②课前应用病例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病例,以内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为学案,以护理诊断、目标、措施及健康教育为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材,用病例贯彻学生的自主预习过程。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节的课前预习中,将学案内容设计为病例:某具有心绞痛病史的男性老年患者凌晨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并放射至左侧肩部和上肢,口唇紫绀,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有濒死感,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偶有早搏,然后让学生通过预习教材确定该患者的诊断结果、护理目标和措施,并以护理人员的身份给出健康教育。

③课中插入病例

理论课上先用讲授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地认识,然后插入相应病例,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样例,使学生深刻理解抽象的知识点的内涵,最后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分辨易混淆的知识点。如在《心力衰竭》一节的课堂教学中,在讲解完心功能的四级表现后插入病例:某女性冠心病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常感到呼吸困难和心悸,几乎无法进行体力劳动,然后让学生确定该患者的心功能的级别。

实训课上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学内容对应的护理病例视频,视频内容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技能操作过程,边播放边讲解,使学生理解每个操作步骤的临床意义,必要时暂停播放或反复回放,直至学生完全掌握操作要点为止,然后再让学生参照护理病例视频自主完成护理技能操作。如在《心脏骤停的抢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中,播放视频:某患者猝然倒地,护士迅速检查呼吸和脉搏,确定心脏骤停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在播放时讲解心脏骤停的判定标准和心肺复苏的每个操作步骤的目的,反复播放每个操作步骤,待学生对操作要求没有疑问后再利用人体模型模拟心肺复苏过程。

④课后应用病例

课后布置以病例分析题为主要形式的作业,并适当扩大病例中涉及《内科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增加问题的难度,进而巩固并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节的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病例分析题:某老年男性患者常年咳嗽、咳痰,近3天因受凉导致咳嗽加重且伴有气急、喘息、黄脓痰,尤其是夜间,口唇发绀,桶状胸,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低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问该病的护理诊断结果、并发症和氧疗原则。

1.3评价指标

两个平行班级的期末《内科护理学》笔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临床资料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用t检验比较,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病例班学生的期末《内科护理学》笔试成绩为(82.50±1.05)分,明显高于传统班护生(P<0.05);技能考试成绩为(90.20±0.95)分,也明显高于传统班护生(P<0.05)。见表1。

表1两个平行班级期末内科护理学考试成绩比较(`χ±S,分)

组别人数笔试成绩技能考试成绩传统班5578.20±1.0385.50±1.24病例班5282.50±1.0590.20±0.95

注: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由表1可见,病例班学生的期末《内科护理学》笔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班学生(P<0.05),说明案例教学法能够学使生充分掌握内科护理知识,这主要是因为课前应用病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课中插入病例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其分析和理解能力;课后应用病例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其所学内科护理知识,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临床问题分析能力。病例班学生的期末《内科护理学》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班学生(P<0.05),说明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主要是因为临床护理病例视频取材于专业教学视频,护理技能操作规范,且能避免操作失误,为学生提供了标准的参考对象。此外,视频的暂停和回放功能有利学生掌握操作要点。

总之,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病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内科护理学》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是提高学生临床内科护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中职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高福,孟艳丽.病例导入式教学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30):43.

[2]白洁.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病例教学法的实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7(35):165.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