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门诊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过燕春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鵝湖分院;江苏无锡214116)

【摘要】目的:观察门诊上应用相应的高血压治疗方法所具有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门诊自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收治的20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加以收集和整理,之后随机将全部患者划分为例数都为103例的对比组及研究组。其中给予研究组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对比组硝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结果:分别给予研究组和对比组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和硝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后,可以看出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状况、发生不良反应状况都优于对比组,可以得出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异;而对比前后血压变化波动状况而言,则没有显著差异,可以得出P>0.05,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引入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不但有着十分确切的疗效,而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而言也比较低,并且安全性非常高,因而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门诊;高血压;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4-0317-01

引言:

观察门诊上应用相应的高血压治疗方法所具有的疗效。分别给予我院门诊自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收治的206例高血压患者硝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最终取得了极好的效果,相关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门诊自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收治的20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加以收集和整理,之后随机将206例患者随机分成例数都为103例的对比组及研究组,其中研究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65和38例,年龄区间大致在37-73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56.29±3.47)岁,病程区间大致在2-10年之间,病程平均值为(5.29±2.53)年;对比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61和42例,年龄区间大致在38-76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58.22±3.43)岁,病程区间大致在2-10年之间,病程平均值为(6.03±2.74)年。比较研究组及对比组一般性数据,可以得出P>0.05,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1.2方法

给予对比组硝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每天服用三次,每次服用的剂量为十毫克。给予研究组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每天服用一次,每次服用的剂量为五毫克。此外,需要对研究组及对比组共计20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状况进行严密的监测[1]。此次研究中需要收集和统计包括患者年龄信息、性别信息、既往病史信息以及联系方式信息等在内的个人信息,为了使患者的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得到有力的保障,必须面对面随访参与此次研究中的每一位患者[2]。

1.3观察指标

经两种类型完全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后,将研究组及对比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波动状况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状况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采用的是专业化的SPSS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其中,应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充分说明在统计学上有极大的差异。

2.结果

2.1对比分析研究组及对比组临床治疗状况

分别给予研究组和对比组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和硝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后,可以看出研究组及对比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9%和81.55%,能够看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可以得出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异。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对比分析研究组及对比组临床治疗状况[n(%)]

2.3对比分析研究组及对比组发生不良反应状况

分别给予研究组和对比组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和硝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后,可以看出研究组及对比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4.85%和11.65%,能够看出研究组的总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可以得出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异。具体情况详见表3。

表3对比分析研究组及对比组发生不良反应状况[n(%)]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高发病,并且该病有着病程长的特点,因而要从基础抓起这一疾病的防治工作。此次研究中使用的两种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有着较高的生物利用率,从有关文献中可得有时高达百分之八十五,并且有着可达五十小时的半衰期,因而这一药物有着较长的作用时间[3]。硝苯地平在冠脉血流的改善等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但是由于极易出现反射性交感神经的兴奋现象,有着较高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4]。从此次研究出发,分别给予研究组和对比组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和硝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后,可以看出研究组及对比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9%和81.55%,能够看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可以得出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异。研究组及对比组的血压状况都优于治疗前,可以得出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异;而研究组及对比组的血压变化波动状况之间则没有显著的差异,可以得出P>0.05,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研究组及对比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4.85%和11.65%,能够看出研究组的总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可以得出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异。

总而言之,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引入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不但有着十分确切的疗效,而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而言也比较低,并且安全性非常高,因而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新红.社区门诊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6,13(6):79-80.

[2]闫晓梅,王文英.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2):263-264.

[3]王岚,潘浩,袁东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慢性病联合门诊疗效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3):228-231.

[4]党玉梅,张会娥.门诊个体化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4):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