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后母婴分离的产妇护理干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1

分娩后母婴分离的产妇护理干预体会

全艳丽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448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娩后母婴分离的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体会。方法:以我院接收的产妇102例为研究对象,分娩后均母婴分离,采用盲选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母乳知识掌握情况、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各指标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娩后母婴分离产妇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母婴分离;分娩;产妇护理;综合护理

相关研究指出[1],目前产科临床已广泛应用产后母婴同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母婴关系融洽度,帮助产妇有效分泌乳液,提高母乳喂养率。另有研究指出[2-3],部分产妇因自身因素或新生儿因素导致产后需母婴分离,直接影响产妇乳液分泌不畅、降低母乳喂养率等,产妇心理状态不,甚至出现产后抑郁,因此针对产后母婴分离产妇开展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对分娩后母婴分离产妇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体会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一般资料

以2016年3月-2018年9月我院接收的102例分娩后母婴分离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年龄在23-39岁,平均(26.13±1.31)岁,顺产23例,剖宫产28例;研究组年龄在22-37岁,平均(26.01±1.29)岁,顺产27例,剖宫产24例;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情况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①新生儿出生后因各种因素影响需转送至新生儿监护病房,母婴分离,产妇不能及时接触新生儿短暂失去母亲的角色,多存在焦虑、恐慌等情绪。母婴分离后应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干预,为产妇提供单间病房,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交流,观察其行为、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为产妇提供更多的关怀,最大限度缓解母婴分离产生的不良心理对产妇的影响;②母婴分离后产妇最担心的莫过于新生儿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定时向产妇反馈新生儿信息,若条件允许可尽早安排产妇探视新生儿,对于无法下地探视的产妇可由护理人员拍摄照片使产妇了解新生儿具体情况。③加强健康教育,使产妇了解到新生儿情况、如何开展新生儿喂养、抚触、沐浴等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借助按摩、吸奶器等帮助产妇加强乳液分泌,母乳挤出后可使用消毒瓶做冷藏处理,及时喂养新生儿。④通过讲解示范,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护理过程中需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好处,可提高新生儿免疫力等,加强乳房护理,使产妇了解乳房护理的重要性,通过有效护理干预可提高缩宫素、催乳素分泌,降低产妇乳房硬度、加快乳汁分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母乳喂养率,过程中可通过语言交流激励、安抚产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护理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及母乳喂养率进行统计并对比。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情况。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应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所得数据分析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开展,计数资料母乳知识掌握情况、母乳喂养率等均借助%描述,卡方检验;对比所得结果以P<0.05时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3讨论

产后母婴分离的产妇自身存在特殊性,因担心新生儿情况容易产生焦虑、过度自责、抑郁等心理,直接影响母乳分泌,加上母乳中多种营养和免疫抗体是新生儿最佳食物,若不及时护理干预改善产妇状态,可能造成泌乳时间推迟、母乳喂养率低等情况,不利于产妇及新生儿健康[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经护理干预后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度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方面均好于对照组。通过分析认为,综合护理干预可及时帮助产后母婴分离产妇改善心理状态,做好母乳喂养准备,整体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分娩后母婴分离产妇护理中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文青.认知行为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不良情绪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14):185-186.

[2]周明芳.母婴同室护理对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蛇志,2017,29(04):507-508.

[3]赵立娟.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身心状态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6,38(18):2876-2877+2880.

[4]肖颖,王改芳.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的影响及应用效果[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