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赵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4

探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赵辉

赵辉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161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益生菌(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收治的51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n=26)和对照组(n=25)。其中联合组患者予以美沙拉嗪、双歧三联活菌(口服),对照组患者仅予以美沙拉嗪(口服)。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活动指数(DAI)、内镜下评分、不良反应事件、治疗效果及多种检查指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总分、疾病活动指数、内镜下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TNF-α、IL-17及IL-23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分、疾病活动指数、内镜下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TNF-α、IL-17及IL-23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关键词:益生菌;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安全性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exploretheclinicalefficacyandsafetyofprobiotics(BifidTripleViable)combinedwithmesalazineinthetreatmentofmildandmoderateactiveulcerativecolitis.Methods:thesubjectsofthisstudyistoselect51casesofmildtomoderateulcerativecolitispatientsadmittedtoourhospital,aretrospectiveanalysis,andpidedintocombinedgrouprandomly(n=26)andcontrolgroup(n=25).ThecombinationgroupreceivedmesalazineandBifidTriplelivebacteria(oral),andthecontrolgroupreceivedonlymesalazine(orally).After2monthsoftreatment,theclinicalmanifestations,diseaseactivityindex(DAI),endoscopicscore,adverseevents,treatmenteffectsandvariousindexes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treatmentgroupthetotaleffectiveratewas88.46%,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76%,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twogroupsofpatientsbeforetreatment,clinicalsymptomscore,diseaseactivityindex,endoscopicscore,ESR,C-reactiveprotein,TNF-alpha,IL-17andIL-23werecompared,thedifferenceswerenot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ftertreatment,thecombinationgrouphadclinicalsymptomscore,diseaseactivityindex,endoscopicscore,ESR,C-reactiveprotein,TNF-alpha,IL-17andIL-23werelow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ndadversedrugreactionsofthetwogroupsofpatientswerecompared.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eclinicalsymptomsofprobioticscombinedwithbeautyofsaladforthetreatmentofmildtomoderateactiveulcerativecolitiscansignificantlyimprovepatients,alleviatetheinflammatoryreactionofactiveulcerativecolitis,withclinicaleffectandgoodsafety.

Keywordsprobiotics;mesalazine;ulcerativecolitis;efficacy;safety;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1]。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好发于20~30岁,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溃疡性结肠炎以黏液脓血便、腹痛、便血、体重减轻及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为主,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每天可解10余次黏液脓血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2-3]。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发展[4-5]。故本文探讨分析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希望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51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联合组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轻度11例,中度15例,平均年龄(43.2±5.1)岁;对照组患者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轻度11例,中度14例,平均年龄(42.6±4.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分度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无严重的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加入研究。

1.2方法

联合组:美沙拉嗪1.0g/(4次?d),双歧三联活菌420mg/(3次?d);对照组:美沙拉嗪1.0g/(4次?d)。两组均治疗2个月,治疗期间清淡饮食,忌刺激性食物,适当运动,勿劳累,保持轻松愉悦心情。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总分、疾病活动指数(DAI)、内镜下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及多种检查指标的差异。

1.4评价标准

(1)临床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有效及无效三项:①完全缓解:症症状完全消失,内镜显示黏膜大致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内镜显示黏膜轻度炎症;③无效:临床表现、内镜下黏膜状况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2)临床症状评分包括大便次数、粪便性状、血便、腹痛、腹胀及里急后重等临床表现,评分总共为14分,患者的评分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正相关。(3)溃疡性结肠炎的DAI包括腹泻频率、黏膜表现、出血及临床评估病情分数等四项,总分为12分,患者的DAI评分与病情的控制好坏正相关。(4)内镜下溃疡性结肠炎的评分标准,0分表示黏膜正常,1分表示黏膜充血水肿,2分表示黏膜有接触性出血,3分表示黏膜自发出血,4分表示黏膜缺损、溃疡。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病情比较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总分、疾病活动指数及内镜下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臨床症状总分、疾病活动指数及内镜下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血沉、C-反应蛋白、TNF-α、IL-17及IL-2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沉、C-反应蛋白、TNF-α、IL-17及IL-23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联合组较对照组仅多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热),予以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一种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常始自左半结肠,可向结肠近端乃至全结肠,以连续方式逐渐进展;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缓解与发作相交替,患者可仅有结肠症状,也可伴发全身症状[6-7]。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目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具有多种学说,基因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调查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具有地理、种族差异;心理因素对疾病恶化发挥重要作用,有文献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抑郁病情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也有学者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中具有对正常结肠上皮及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且结肠炎患者的T和B淋巴细胞群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有较大改变。目前大部分专家认为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是在基因作用下外源物质引起肠炎症反应出现免疫紊乱导致的结果,故抗原的类型、肠道免疫平衡及炎症因子决定着疾病,是疾病的始动因素[8-11]。

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肠黏膜中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E2(PGE2)和炎性介质白三烯(LTB4)的含量很高。美沙拉嗪可以通过剂量依赖方式抑制PGE2的合成,减少PGE2在人结肠黏膜的释放;同时,美沙拉嗪还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脂肪氧化酶活性,干扰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某些功能,如迁移、脱粒、吞噬及氧自由基的合成[12-13];此外,美沙拉嗪还可抑制在炎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血小板活动因子(PAF)的合成[13-14]。尽管美沙拉嗪抑制了PGE2、LTB4、PAF等细胞因子合成,降低了肠黏膜的炎症反应,但肠道菌群失衡无法解决,肠道感染及炎症反应的诱发因素始终存在。故解决肠道菌群失调将会协助美沙拉嗪控制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临床观察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可有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炎,而抗生素相关肠炎实际上是抗生素的使用,使原来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成为优势种群,致使菌群失调;补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扶植了肠道中的原籍菌,有利于拮抗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定植,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有效改善菌群失调、有效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抵抗病原菌的感染,重新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平衡,使肠道免疫功能尽快恢复,从而提高抗病能力。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生物拮抗,维持肠道正常优势菌群;改善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增加黏膜的IgA分泌,减少TNF-α;产生大量有益产物如维生素等,增强机体免疫力[15-18]。

本文研究发现,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用美沙拉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活动性指数及内镜下结肠黏膜改善恢复均具有良好效果,说明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有效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TNF-α、IL-17及IL-23等机体炎症反应指标,且低于单用美沙拉嗪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血沉的快慢还可辅助观察病情的变化,疾病活动期血沉加快,病情好转时血沉速度减缓;非活动期血沉可以恢复到参考范围,因此测定血沉可大致推测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性发展及观察治疗效果;C-反应蛋白判断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的指标,C-反应蛋白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降低体内C-反应蛋白含量可减少机体炎症反应程度;IL-17是由活化T细胞分泌,可以进一步促进T细胞激活和刺激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IL-6、IL-8等,从而导致炎症发展[19-20];IL-23是由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通过诱导组织相容性复合抗原II的表达,使肠黏膜上皮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加重肠组织损伤;有研究发现,IL-13、IL-17参与的Th17型反应在肠黏膜的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19-21]。由此说明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阻止病情发展。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治疗方案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几率与单用美沙拉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临床治疗安全性可靠。

综上所述,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向阳.美沙拉嗪与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5,35(11):53-54.

[2]王玉芳,欧阳钦,胡仁伟,等.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3,18(1):48-51.

[3]张倩楠,霍丽娟,罗瑞丽,等.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的Meta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5):4-7.

[4]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12):796-806.

[5]王国栋.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9):207.

[6]庞智,李宁,丁海燕,等.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微生态杂志,2016,28(1):41-46.

[7]许永春,冯青青,李春安,等.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南昌大学学报,2016,56(3):47-49.

[8]周怡,刘春红.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进展[J].胃肠病学,2015,24(1):1-3.

[9]唐睿晗,陈旻湖.微生态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8):627-629.

[10]BettelliE,CarrierY,CaoW,etal.ReciprocaldevelopmentalpathwaysforthegenerationofpathogeniceffectorTh17andregulatoryTcells[J].Nature,2006,441(7090):235-238.

[11]王建华.益生菌在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98-99.

[12]陈建华.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IL-23、IL-17、IL-25含量及臨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师杂志,2012,6(3):698-699.

[13]XiaoNP,QianOY.Theinterleukin-23/17axisandinflammatoryboweldisease[J].IntJDigestDis,2008,28(3):234-236.

[14]谭建荣.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4):617-620.

[15]LiuLL,QinY,CaiJF,etal.Th17/Tregimbalanceinadultpatientswithminimalchangenephroticsyndrome[J].ClinImmunol,2011,139(3):314-320.

[16]陈波,刘斐.益生菌在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189-190.

[17]刘闻莺,丘洪,李英梅,等.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2):150-156.

[18]白爱平,欧阳钦.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机制[J].胃肠病学,2005,10(4):240-242.

[19]王佳妮,孙明军,宋宁宁,等.思连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12):1582-1584.

[20]李雪梅,李晓,蒲芳芳,等.益生菌联合氨基水杨酸诱导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疗效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4):4439-4442.

[21]张小河.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6):1279-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