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1

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韩齐珍

甘肃省临夏县北塬中心小学731801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如何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把课堂建设成为数学知识的一个大舞台,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和认识,已经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就这个问题,结合本人从事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在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我校虽然地处县城,但生源大部分在农村。我校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灌注式教学,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同给婴儿喂食——“父母主动强势出击,婴儿被动无奈接食”,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养成依赖心理,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把上课看成是一种负担,即使老师讲得非常精彩,过后他们也会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必须彻底改变,把原来老师“喂食”学生被动接受变为学生主动“找食”,让学生不再被动,而是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学,即把传统的灌注式教学变为探究式教学。

古人说得好:“学习要靠自用功,老师不过是引路人。”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多体验知识获取过程,多引导学生思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目的和要求。

二、在教学活动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小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发达,数学知识有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学习的兴趣不足。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把抽象的内容通过动手操作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东西,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出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

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课前我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圆柱,课上交流动手操作的方法和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1.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知道了圆柱的形状和组成,即圆柱是由长方形和两个相等的圆组成的,初步认识圆柱。

2.让学生自己拆开圆柱,在拆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圆柱的底面、侧面,知道圆柱有底面直径、半径、周长和高。

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又成功发现了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都相等,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为底面圆的周长,宽为圆柱的高,进而找到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即底面周长乘高。看似一次简简单单的教学活动,却能让全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操作、动脑筋想、动口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探索和获得圆柱的深刻印象,学得好,记得牢。

三、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比的应用”时,我提出问题:

1.如果你家的农作物遭受虫害,你会怎么办?

2.你会帮助父母调配农药吗?你会看说明书吗?

3.如果调配不当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使学生感受到调配农药的重要性,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调配农药对农村学生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他们从小耳闻目睹,也了解了不少,但对于具体操作过程缺乏亲身体验。于是,我又用墨水代替药液和水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让他们感觉到比的重要性、感觉到自己学到的知识也能运用到现实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有成就感,对数学有亲近感,在不知不觉之中回到了课堂,迅速掌握了知识。

四、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树立学生信心

农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知识面窄,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诱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总有些学困生情绪低落启而不发,这时需要老师用耐心和爱心去开启他们的心扉、帮助他们。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对基础不同或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实施差异教学,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回答和板演,让每个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在正确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能准确完成的,都应给予及时热情的表扬。对于学困生的成功,则更要不失时机,大张旗鼓地给予鼓励,让他“出人头地”;对回答不完整、不规范或出现错误的,不要用消极或生硬的语言去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而要尽量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燃起他们自尊的火种,树立其继续学习的信心,激起进一步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