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孕妇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发病因素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3

初孕妇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发病因素影响分析

杨青1,2戴晨琳1(通讯作者)

(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300052;2天津市化学工业学校保健站天津300131)

【摘要】目的:对初孕妇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8例2016年2月—2016年1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妊娠糖尿病初孕妇患者与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别作为观察与对照组。对比两组影响因素与产后糖尿病发病率。结果:结果显示,高龄妊娠影响及家族糖尿病史是妊娠糖尿病发病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观察组患病率为79.2%,对照组为8.3%。两组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妊娠糖尿病初孕妇患者应特别注意年龄、家族糖尿病史及BMI等因素对产后糖尿病的诱发影响,且妊娠糖尿病是导致产后糖尿病的直接因素。

【关键词】初孕妇;妊娠糖尿病;产后糖尿病;发病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269-02

【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oftheriskfactorsof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andpostpartumdiabetes.MethodMethods48pregnantwomenwith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inourhospitalfromFebruary2016to~2016wereselectedas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Comparisonoftwogroupsoffactorsandincidenceofpostpartumdiabetes.ResultTheresultsshowthattheinfluenceoftheoldageandthefamilyhistoryofdiabetesarethetwomainriskfactorsfortheincidenceof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Theprevalenc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79.2%,whilethatofthecontrolgroupwas8.3%.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Forpregnantwomenwithearlyonsetofdiabetesshouldpayspecialattentiontoage,familyhistoryofdiabetesandBMIandotherfactorsontheimpactofpostpartumdiabetes,andgestationaldiabetesisadirectcauseofpostpartumdiabetes.

【Keywords】Earlypregnantwomen;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Postpartumdiabetes;Pathogenicfactors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中老年人和孕妇这两个群体,尤以孕妇为重。因为在妊娠期间生理状况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糖尿病的几率大大提升。孕妇在妊娠期得了糖尿病,会严重危害胎儿和自身的安全,必须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然而孕妇产后的糖尿病,在治疗上也有一定的难度。虽医疗技术较以往有很大提升,但到目前为止,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完全证实,有大量学者推测其发病机制有可能包括胰岛素抵抗加重、遗传易感性及慢性炎症等因素。本文借助我院的病例,对初孕妇和产后孕妇的糖尿病发病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总结容易导致初孕妇和产后孕妇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分析,希望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我院48例2016年2月—2016年11月间就诊的妊娠糖尿病初孕妇患者的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48例2016年2月—2016年1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妊娠糖尿病初孕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1.4±3.5)岁,平均孕周(33.5±3.25)周。同时选取48例此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3.5±3.8)岁,平均孕周(32.8±3.54)周。两组患者孕前空腹血糖检查时,均未发现异常情况。两组年龄及孕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孕周为24~28周的初孕妇进行唐氏筛查,对于高危因素存在者,筛检检测出的血糖异常者在孕32周时进行一次复查。唐氏筛查的方法为:筛查前保持孕妇空腹12h以上,将75g葡萄糖溶解于250mL温水当中,并让检查孕妇于5分钟服下[1]。然后分别在1小时、2小时及3小时后对孕妇血糖进行化验,若检查发现孕妇有2次或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则可将之确诊为妊娠糖尿病[2]。正常空腹血糖检测为5.1mmol/L、1小时后的血糖正常值为10mmol/L、2小时后的血糖正常值为8.5mmol/L、3小时后的血糖正常值为6.7mmol/L。若孕妇只有1次超过标准,则算作糖耐量异常[3]。

孕妇产后6至12周进行随访,定期血糖检测,发现产妇随机血糖大于11.1mmol/L、口服糖耐量中血糖大于11.1mmol/L与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并见其伴有糖尿病症状者,即可判定为产后糖尿病,若虽出现指标不正常,但产妇不存在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则可在半年内复查产妇血糖,直至确诊[4]。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相关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年龄、家族糖尿病史、BMI(孕前体重指数)及产后6~12周FPG之类的数据加以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在年龄及家族糖尿病史因素上可见糖尿病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产后6~12周FPG(mmol/L)及孕前体重指数(BMI)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下表1。

表1两组各项影响因素比较

3.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导致妊娠期出现糖尿病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患者在怀孕之前就存在糖尿病的症状,在妊娠期自然就继续存在糖尿病的症状,这种情况叫做“患者妊娠”;第二种就是怀孕前没有糖尿病的症状,只是存在糖代谢功能差和糖耐量低的情况,随着患者出现妊娠症状,身体消耗变大,身体器官负荷变大,从而引起糖尿病症状明显,这种情况叫做“妊娠期”糖尿病。在我国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统计来看,目前在孕妇群体中,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占到了5%左右。而且近几年还有持续增高的趋势。有部分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会出现症状逐渐减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恢复正常的现象,但是还有部分患者会因为其它的因素导致发展为2型糖尿病,成为产后糖尿病患者。造成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的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临床研究大致包含了肥胖、高血压、巨大儿病史、高血脂、高龄产妇、糖尿病家族史这几类。加强对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的致病原因的探索,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并掌握相关危险因素,并学会如何去面对和克服,从而提高母婴生存的质量。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临床上有很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探索。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

3.1孕前BIM与孕产妇糖尿病的影响分析

从本次实验研究的数据来看,我们对妊娠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发现相比于普通体重的孕妇来说,肥胖的患者无论是在孕前还是孕后产生糖尿病的几率都更大,说明了肥胖是导致孕产妇出现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本次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无论是从怀孕前还是妊娠期,相比于普通体重的孕妇来说,体重过重的孕妇得糖尿病的几率更大。所以在临床实践中,体重超过一定标准的孕妇要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定期检查糖尿病,一旦发现有可能出现糖尿病的趋势,要及时的加以控制和治疗。并告诫产妇要多运动,在保证身体正常营养需求的基础上少吃热量高、脂肪高的食物,控制体重。

3.2家族糖尿病与孕产妇糖尿病的影响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病,也是一种可以遗传的病。大量研究表明了2型糖尿病家族史患者容易出现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对照组的患者统计中,因为家族因素而导致的糖尿病患者占到了68.8%,而观察组因为家族因素而导致的糖尿病患者有14.6%。这一点进一步证实了家庭糖尿病相对比没有家庭糖尿病史的患者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患上此病的几率更大。所以说,糖尿病家族史也是导致孕产妇出现糖尿病的重要因素[5]。

3.3年龄与孕产妇糖尿病的影响分析

女性怀孕有一个最佳生育期,这个最佳生育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在这个最佳生育期的孕妇,相对来说,胎儿的质量更高,孕妇自身的危险因素更少。有相关统计显示,在大于等于40岁的高龄产妇中,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相比较最佳生育期的孕妇而言,其危险性增加了8.2倍。同时,这种高龄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在分娩的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也就更大,容易出现各种难产和产后并发症。如果到了高龄,孕妇的身体各项机能减退,更容易发生合并疾病。研究显示,年龄越大,出现妊娠糖尿病的几率越高,这个几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不断增加,危险性也不断增加[6]。所以说,还是提倡女性能够在最佳生育期选择孕育孩子,这样才能降低出现危险的几率。特别是自身存在肥胖,或者有家族糖尿病史的患者,更加要注意不能再高龄产子,这样对自身,对家人,对孩子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定要重视妊娠糖尿病及产后糖尿病的危害,从自身开始加强预防。

综上,肥胖、家族糖尿病史和年龄都是影响妊娠糖尿病及产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所以说,只有根据孕妇的体质情况和身体各项指标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有助于控制疾病。想要降低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的几率,必须全社会加以重视,多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提倡广大育龄妇女早期预防,特别是肥胖、高龄产妇、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这类人群,尤其从备孕阶段开始就要高度重视。平时在生活中要多运动,控制饮食,积极控制体重、妊娠期间及时做好产检和各项身体检查,监测血糖,尽量在最佳生育期选择妊娠,才能大大降低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桂连芝.试论初孕妇妊娠糖尿病及产后糖尿病发病因素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1):92-93.

[2]杨丽娟.影响初孕妇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4):45-46.

[3]阮月嫦.妊娠期疾病的孕期规范化管理以及易感相关因素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8):104-106.

[4]韦冬梅.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及产前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J].内科,2015,(06):834-836.

[5]苏娜,王光亚,付冬霞,王霖霞,许金秀,邢宝恒.妊娠糖尿病产后代谢综合征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05):504-506.

[6]李凤云,张蓉,吴军,王海燕,朱秀琼,李俊林.影响初孕妇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发病的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0,(19):2647-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