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关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关系探讨

乔喜娟

乔喜娟

(洛阳新区人民医院儿科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通过胃镜检查确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儿童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50名非胆汁反流性胃炎儿童设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实施幽门螺杆菌检测,对两组患儿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1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28.0%。另外36例幽门螺杆菌阴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胃小凹增殖,患者的炎症反应比较轻,仅能看到非常细微的淋巴滤泡增生,其中有4名患者为中度炎症,另外42名为轻度炎症,有11名患者出现萎缩、肠化;对照组中有3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62.0%,31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固有膜有密集炎性细胞浸润,患者的炎症反应比较严重,可看见较明显的淋巴滤泡增生,胃小凹的增生不明显,其中有18名患者为中度炎症,13例为轻度,有2名患者出现萎缩、肠化。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胃液内高浓度胆汁;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并非同一疾病,而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慢性炎症。

【关键词】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关系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027-02

幽门螺杆菌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菌,患者受到该病菌感染往往会引起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发生。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临床研究发现胆汁反流等因素在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发病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自然病程以及临床意义还没有系统性的结论,在该病的诊断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并各具优势与弊端,均未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评价[1]。同时,临床上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尤其是对于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为了进一步分析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通过胃镜检查确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儿童和同期的50名非胆汁反流性胃炎儿童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通过胃镜检查确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儿童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50名非胆汁反流性胃炎儿童设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在检查前两周内均未服用抗菌药物。观察组中有28名为男性,22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14岁,最小年龄为2岁,平均年龄(7.56±3.11)岁;对照组中有26名为男性,24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14岁,最小年龄为3岁,平均年龄(7.73±3.46)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经济条件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内镜检查:患者没有发生剧烈呕吐动作;将内镜进入幽门口前镜身不动,持续观察一分钟时间仍然存在反流现象;返流液体的颜色为黄绿色,在粘膜上可以看到颜色呈黄绿的色斑[2]。

1.2.2幽门螺杆菌的诊断诊断采用的试剂为尿素酶快速试剂,先采用电子胃镜对病变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同时在胃窦大弯侧距幽门约二至四厘米处取一块活检组织并放入试剂反应盒,然后将试剂加入试剂盒,持续观察五至十分钟,如果试剂盒内出现明显的红色则判定为幽门螺杆菌阳性[3]。

1.2.3幽门螺杆菌组织病理学检测在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的时候,在胃窦和胃体处各取一块组织,并送常规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查。为了保证检查的准确性,检查的医师选用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医师担任,且所有患者的胃镜检查及活检均由同一内镜医师完成;在检查过程中,完成病理组织的常规固定、脱水、包埋、硝酸银染色之后再经同一病理科医师对反应变化进行详细的观察。如果病理染色和快速尿素酶检查都为阳性,则判定患者为幽门螺杆菌感染[4]。

1.3数据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1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28.0%。另外36例幽门螺杆菌阴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胃小凹增殖,患者的炎症反应比较轻,仅能看到非常细微的淋巴滤泡增生,其中有4名患者为中度炎症,另外42名为轻度炎症,有11名患者出现萎缩、肠化;对照组中有3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62.0%,31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固有膜有密集炎性细胞浸润,患者的炎症反应比较严重,可看见较明显的淋巴滤泡增生,胃小凹的增生不明显,其中有18名患者为中度炎症,13例为轻度,有2名患者出现萎缩、肠化。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率比较

3讨论

目前对于胆汁反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处于研究阶段,临床表明,儿童胆汁反流常与十二指肠动力、胃紊乱有一定的关系。胆汁可以使胃粘液的特性发生该病,可以溶解胃粘膜上皮细胞,从而导致胃粘膜的屏障遭到破坏,使H+的弥散呈逆向方向,而它会对肥大细胞产生刺激作用,增加组胺的释放量,导致患者的血管发生扩张,提高了血管的渗透性,同时增加了炎性渗出物,最终使毛细血管产生淤血,导致了血流量减少;另一方面,胆汁可以促进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增加,导致了胃泌素与胆囊收缩、胰泌素、胆囊收缩素三者之间的平衡遭受破坏,降低了幽门张力,最终引起了十二指肠液自由反流入胃,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而胃泌素增加的时候也会促进胃酸的分泌[5]。因此,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与胃液内高浓度胆汁有一定的关系;而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胆汁反流后疏水胆酸抑制了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而胆汁浓度很高的时候,其胆盐便有杀菌作用;另外则可能是由于胆汁反流入胃后导致胃粘膜受浸渍后表面pH值升高,破坏了幽门螺杆菌生长与繁殖的环境。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胃液内高浓度胆汁;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并非同一疾病,而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慢性炎症。

参考文献

[1]刘淑娟,冯如新.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J].交通医学,2010,01:56+58.

[2]许静亚,张兆平.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4:49.

[3]李小刚,陈锡美.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内镜杂志,2009,06:639-641.

[4]罗琦,黄志新,周福生,劳绍贤,黄列平,吴惠英.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十二指肠溃疡关系探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01:40-41.

[5]钟志民,朱浩锋,李园珍,李敏姣,张妮.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正相关性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