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心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邵小萍

邵小萍(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22600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为骨科手术患者提出可行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骨科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即入院后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结果:患者普遍存在愤怒、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障碍。经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前1d的焦虑程度比入院时明显减轻(P<0.05);对照组术前1d的焦虑程度比入院时反而加重(P<0.05);但两组的抑郁评分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40例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术前紧张、恐惧心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8%以上。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骨科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135-02

一、资料与心理分析

1.1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下肢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3例。年龄13~70岁。患者均无麻醉及手术禁忌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1.2心理分析

1.2.1恐惧、焦虑心理患者受重大创伤刺激后表现为强烈恐惧,往往有心动过速、出汗,脸色潮红,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行为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表现紧张、恐惧,动作杂乱甚至躁动不安、易激惹等。

1.2.2悲伤、抑郁心理创伤骨科患者疼痛剧烈、伤口出血较多,易导致情绪不稳定,甚至由于对伤情缺乏认知,觉得自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表现为痛不欲生的悲伤心理。随着救治的进展,患者逐渐接受事实。此时,患者因担心是否会留下残疾、瘢痕等而产生心理压力,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

1.2.3孤独、无助心理创伤骨折患者多为初次入院,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又因创伤骨折相关知识的缺乏,多表现为害怕、紧张、孤独、无助心理。患者既需要医护人员的救治,又对救治效果充满了疑虑和担心。此外,医疗费用问题也是令患者相忧的主要问题。因此,患者此时的心理会陷入极度的孤独无助之中。

二、心理干预的方法

1、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热情与患者沟通交流,指导和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认识主诊医生和责任护士,使患者感受到一种真诚和关爱,增强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分析原因所在,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心理状态对手术的重要性。

2、针对负性情绪的干预:

2.1对恐惧焦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方式、时间、麻醉过程和手术的感受,告诉医生的治疗水平、手术室的环境和麻醉师的技术以及医院的先进设备等等,提供正确的信息。也可组织相同外伤的手术成功患者交流心得,以消除对手术和麻醉的顾虑。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理解和同情患者。开导和启发患者接受因创伤所带来的肢体骨折或残缺的现实,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4]。

2.2对抑郁患者主要采用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4],帮助患者认识到其在认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自我贬低的思维方式,并努力改变它,教会患者弹橡皮筋的方法及时阻断负向思维。此外,尽量让患者生活自理,增强自我效能感。使其认识到思维方式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2.3对孤独患者帮助患者建立与家人的密切联系,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和其他患者沟通,如实表达内心需求。针对骨折住院患者创伤后孤独无助的心理。社会支持是对创伤骨折住院患者的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它是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他人的精神上的支持。亲朋好友、同事、单位或相关社会团体组成的网络。人际关系网络可以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帮助维持情感的完好状态,减轻创伤的刺激。社会支持还可以抵消心、身疾病产生的消极影响,也可防止失去自信、孤独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发生,使患者调整并恢复到正常的心理功能。

三、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2次心理状态评估,分别在入院时及手术前1d。以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SAS作为评定工具,其SAS、SDS全国常模标准分界值分别为50分和53分[2]。

四、统计方法

应用SPASS10.0统计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我评分比较(x-±s,n=228)

组别SASSDS

入院时术前1d入院时术前1d

观察组63.5-+4.753.2-+6.744.1-+4.042.9-+3.7

对照组60.5-+4.267.8-+6.2*46.3-+5.543.1-+2.6#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五、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从身体健康过渡到重视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社会因素对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起着十分重要作用。骨创伤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并且病程长,术后往往存在肢体功能减退,造成一段时期内的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影响相对较大,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研究骨创伤患者心理特征并加以心理治疗,可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及心理不适,有利于骨创伤疾病康复,同时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价值[3]。

参考文献

[1]Dr.WindyDryden,JackGordon.情绪管理[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919-45.

[2]PatronoC,RoccaB.Aspirin:PromiseandresistanceintheNewMil􀀁lennium[J].ArteriosclerThrombVaseBio,l2008,28(3):s25-s32.

[3]白玉萍,柴春雷,苗建霞.520例创伤性骨折病人的心理护理[J].新疆中医药,2007,25(3):92.

[4]石荣光,李冬梅,王琳,等.创伤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应激与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8):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