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部地区新课改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1

浅析西部地区新课改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张永军

张永军甘肃省民乐县职教中心734500

摘要:西部地区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评价。新课改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实验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评价的内容。

关键词:新课改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一、西部地区新课改实验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目标单一。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知识、技能、能力特别是理解力、记忆力方面评价较多,对学生的其他方面,如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兴趣等方面,评价甚少,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地注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视了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2.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注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3.评价主体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用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制订的评价指标体系去衡量学生,学生比较消极被动,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二、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构建新课改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1.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是把复杂的实验教学数量化,对学生关于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打分。质性评价是通过搜集、分析、整理有关资料,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语式评价,这些资料可以来源于学生间的交谈、发言,观察学生的表现、学生的实验报告、同学或小组的观点等等,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感情、思维品质、实验创新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质性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即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

2.自评、他评等多元化评价主体相结合。评价主体要由实验教师单一地以学生的实验成绩为主的评价向多元化主体评价转变,在评价中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总评的多种评价形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动力。如在探究实验活动中,在小组内可以根据参与程度和态度进行自评和互评。

3.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即时评价,贯穿在学生实验活动、交流总结的全过程,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不断调控学生的努力方向,同时也可为综合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综合性评价是对学生在某一单元、某一时间段内学习情况的结论式评价,学生从这个评价中能了解到自己在实验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调整努力方向。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综合性评价注重结果。

三、西部地区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量规设计

总之,西部地区新课改实验教学评价是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际观察与测量、试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在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以及学生在实验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科学的情感和行为。

参考文献

[1]严育洪新课程实验教学评价操作与案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吕世虎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宋乃庆等实验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创新[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5]陈旭远实验教学评价的问题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