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例分析

/ 1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例分析

植剑龙

植剑龙(广西玉林容县中医院537500)

【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226-01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误诊

【病例】女,20岁。因停经3年余,发现肝硬化2年余,脾切除术后,右下肢乏力伴四肢震颤3月余就诊。3年多前因停经在县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诊为原发性闭经,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2年多前发现肝功能异常,于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诊为肝硬化,肝功失代偿期、脾亢。半年前于县骨科医院住院治疗,行脾切除手术。3月余前出现行动退缓,右下肢乏力。查体:Bp95/65mmHg,慢性肝病面容,神态清,语言流利,行走不稳,心肺(一),神经系统:双眼球各方向活动正常,眼震(一),面舌瘫(一),四肢震颤、僵硬、行动迟缓,肌张力稍高,右下肢肌力4级,巴氏征(一)深浅感觉无异常。头CT脑干、双侧豆状核、丘脑低密度灶,怀疑肝豆核变性。建议转上级专科医院就诊,电话告知,确诊为肝豆核变性。

讨论:肝豆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脑、肾、眼等多系统受累的疾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好发于青少年。初期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误诊。本例误诊原因:①本病为神经内科疾病,以神经症状为首发表现者约占半数,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者约占20%[1]。但本病例以闭经为首发症状,而且本病发病率比较低,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停留在症状诊断上导致误诊。②虽然出现肝损害症状,但仍未怀疑本病是肝硬化的原因,在久治不愈的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和肝硬化应考虑做有关HLD的检查,特别是青少年患者。③神经症状出现较晚,体格检查不够仔细,虽然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却未把锥体外系症状和肝损害症状联系起来导致了误诊。临床医师应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对本病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候熙德.神经病学,北京,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