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中医特色护理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陈薪如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8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参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进行中药特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觉症状积分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血管内径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61%与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1.69%均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率77.97%与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18%(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患肢麻木、酸胀等情况,促进血液运行,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特色护理;应用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病于中老年人,此类患者的年龄偏大、血液流通慢,又存在很多基础病,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症状为坏疽、下肢溃疡,严重者需要进行截肢治疗。在临床中,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采用支架植入的方法,但是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护理服务不断完善和提升,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对患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而中医护理可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中药熏洗、按摩、足浴等,从而达到活血通络、驱寒的效果[1]。因此,本文针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观察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10至2017-12共118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9例。

参照组:男30例,女29例,年龄60至76岁,平均年龄(67.67±1.55)岁。

观察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61至78岁,平均年龄(67.70±1.58)岁。一般资料方面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差异非常小,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患者;②患者或者家属自愿签订同意书;③患者的血压、血统控制在正常范围值内;

排除标准:①静脉性跛行者;②肝、肾功能异常;③肿瘤;④精神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⑤对中药过敏者。

1.3方法

参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对患者进行中药特色护理。中药熏洗护理:所用中药材为红花10g、桃仁15g、桂枝15g、威灵仙15g、怀牛膝15g、红花10g、炙黄芪15g,乳香10g、生川马15g、透骨草10g、生草乌10g,细辛10g。用1200ml水熬制,倒置LXZ-200s型中药熏蒸器中,调整好加热值后,把喷头调整到患肢部位,调节喷头距离,把熏蒸温度维持在50度左右,避免出现烫伤的情况,每日治疗一次,每此40min左右。

中药足浴护理:熏洗结束后,让药液温度自然下降,温度大约为40度左右进行足浴,将药液到入刀足浴盆中,溶液至少超过踝关节以上8cm,每此足浴时间超过30min,最好全身出汗为宜。

穴位按摩:护理人员用手掌对患肢部位进行揉搓,对委中、三交阴、环跳、解溪、承山部位进行揉法、按压以及推拿的方法进行操作,让患者感受到患肢酸胀、麻、发热效果最好。穴位按摩每日一次,每次30min。

耳穴压豆护理:对患者郭皮肤进行消毒,应用探穴棒对交感、皮质下、取神门以及脾等穴位,应用胶布把1粒王不留行籽固定在以上穴位,告知患者每日按压耳穴4-5次,每次3-5min,让耳郭感受到酸胀为宜。

艾灸护理:应用艾灸条,在足三里、血海、环跳、解溪等穴位点燃艾灸,把艾灸条置留在穴位5-10min,直到艾灸条燃尽,一定要控制好艾灸和穴位的距离,避免出现烫伤的情况。

1.4观察指标

采用自觉症状积分,将两组患者的麻木、间隙性跛行、疼痛以及溃疡等情况进行评比,满分6分,分数越来表示护理效果越理想。测量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患肢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情况。同时,对患者发放满意调查表,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服务水平、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患者是否有投诉的情况发生。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积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自觉症状积分优于参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率较高的人群为中老年人,此类患者的代谢能力慢,抵抗能力薄弱,在治疗上有一定难度[2]。在临床中,对中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采用介入术治疗,但是术后出现疼痛,降低患者治疗配合度,增加护患纠纷的情况发生。所以,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实施护理有着重要意义。近几年,护理服务不断提升和完善,中医特色护理服务逐渐在临床中应用,不仅可确保治疗效果,还可提升患者护理与治疗依从性,更能获得患者和家属的认可[3]。

在中医范畴内认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理机制为血瘀,采用中药熏洗与中药足浴可达到渗透和温热的效果,加速患肢血液循环,止痛通络的效果。而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药材红花、桃仁、怀牛膝与威灵仙可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乳香与生川马可达到止痛解痉的效果[4]。各个相关药物联合应用,可扩张血管,改善麻木、冰冷以及疼痛的效果。穴位按摩可改善患肢寒湿瘀阻的情况,通过穴位的按摩,对血管进行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让小血栓和自由基及时清除机体,对血管前壁有一定修复作用。耳穴中交感、神门穴以及下肢穴位可调节痛觉的传导能力,改善下肢疼痛情况。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耳穴压豆,可改善其间歇性跛行的情况[5]。艾灸治疗可达到温热效果,促进患肢局部血液循环和皮肤代谢能力,从而发挥抗感染作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情较为严重,有的患者会出现下肢溃烂、截肢等情况,采用介入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是术后康复时间漫长,患者会容易丧失治疗信心。采用中医特色护理不仅减少对机体损伤,医疗费用较低,还可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从而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6]。

综上所述: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患肢麻木、酸胀等情况,促进血液运行,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2015)[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4):1883-1896.

[2]叶弘,臧晓鹭.中药熏洗辅助治疗以静息痛为主诉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41-4042.

[3]苑冰,衣卫东,吴维海,等.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对CD62p影响分析[J].四川中医,2015,33(38):55-58.

[4]智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采用中西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21(23):101-103.

[5]关擘,付岚岚,韩颐,等.温和灸治疗阳虚寒凝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20):1176-1177.

[6]VazquezF,RodgerM,CarrierM,etal.ProthrombinG20210Amutationandlowerextremity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EurJVascEndovascSurg,2015,50(2):23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