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李风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李风新

李风新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学数学

1学生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主人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地也最深刻。极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许多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的讲解好得多。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发扬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2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策划者和设计师

2.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等。

2.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2.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

2.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后,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也要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研究的对象

3.1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因为这类问题情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

3.2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再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4处理好各种关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4.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独挡一面。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4.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大家都很明确;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4.3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作者单位:河北省南宫市董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