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歌曲《家》中情感色彩的把握与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浅谈艺术歌曲《家》中情感色彩的把握与运用

徐航

徐航(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摘要:陆在易先生的《桥·家·盼》曾经获得首届(2001年)、第二届(2002年)中国音乐金钟奖。本文通过对陆在易先生艺术歌曲《家》的创作背景的概括及对歌曲情感内涵的简单分析,进而阐述了本人对声乐演唱中情感重要性的理解,最终得出情感是声乐表演的前提、技术是声乐表演的基础、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是声乐表演的关键性因素这一点自己的结论,希望能给正在准备演唱《家》和正在欣赏《家》的朋友们在近一步了解时有所帮助。

关键词:艺术歌曲;《家》;陆在易;情感色彩;歌曲内涵

艺术歌曲是由文学性较强的诗以及音乐、钢琴伴奏、人声歌唱所组成的结构精致、内容丰富并且要求演唱者要具有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的一种音乐体裁。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中国的作曲家也写有很多的艺术歌曲,其中老一代作曲家及歌曲有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黄自的《思乡》、贺绿汀的《嘉陵江》等等,陆在易是我国当代的享有盛名的作曲家之一,陆在易的艺术歌曲在充分的继承了赵元任、黄自等老一辈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创作理念之下,将歌曲的旋律和情感与我国的语言、现代的作曲技法以及钢琴伴奏和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融合于一体,并且多方面的考虑到了我国当代普通观众欣赏层面的审美特点,把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题材、通俗易懂的歌词、吟唱般优美诗意的旋律及形象生动的钢伴充分溶于艺术歌曲之中,使我国当代的艺术歌曲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能通俗易懂的被广大听众所接受,走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一条艺术歌曲的道路。

做为欣赏者的我们,在演唱作曲家的作品时,在运用好自身的技巧,发出美妙的音色的同时,更需要理解歌曲的内涵,把握好歌曲的情感色彩。以下是本人对《家》情感色彩把握的一点见解以及着重对《家》这首陆在易先生的艺术歌曲情感处理方面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家》的词、曲作者艺术生涯的基本资料

(一)《家》词作者孙新凯先生的基本介绍

孙新凯先生是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音乐文学协会理事,是福建省著名作家、词人。其歌词作品《家》曾于2001年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纪念澳门回归5周年时,由孙新凯先生作词的《这一座城市很温暖》,在“让世界倾听澳门”歌曲创作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二)陆在易艺术生涯及创作特点的概括

陆在易,生于1943年,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并先后学习了钢琴与作曲,1962年升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并在196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年陆在易调至上海京剧院,曾参与十余部京剧的音乐创作。1981年调入上海乐团专门从事作曲工作,1985年在上海乐团担任该团的团长,1988年担任艺术指导一职,并被选为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并兼《上海歌声》的主编。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

陆在易先生音乐创作的主要是在艺术歌曲方面,本人通过对陆在易先生《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的浏览,以及对陆在易先生一些作品的学习、了解,冒昧的将陆在易先生创作的特点做了几点总结:(1)他的作品感情的表达十分浓烈真实,在《陆在易合唱作品选》中他曾说过:“……我笔下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从我心底里流出来的……”。(2)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感,而且具有很高尚的民族精神与“大爱”“大志”的思想在里面,亨德尔曾这样说过:“假如我的音乐只能使人愉快,那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要使人们高尚起来”。同样,在欣赏过陆在易的作品后,会使我们对歌曲艺术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入,不断的高尚起来。(3)歌曲的立体性非常强,想必只要欣赏过陆在易声乐作品的人们,都会对他作品中的钢伴与声乐的结合、整体音响效果的构思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的作品中,声乐部分与器乐部分是有机的整体,钢琴的伴奏十分流畅、写作技法很有个性且从不千篇一律,与声乐部分的结合恰到好处形成了一种十分立体化的音响效果。

二、对《家》情感色彩方面的简单分析

《家》是一首适合男中音独唱的艺术歌曲,为4/4拍贯穿全曲。速度标记是Adagietto(小柔板)并加以Rubato(伸缩处理)。歌曲开始力度较弱,用跳音勾画出家的朦胧色彩,随后渐强把人们拉回到离乡的现实中。演唱强度以中弱开始,用和弦琶音诉出游子对家深深的思恋,这里的感情色彩是比较平静和凝重的,以诉说的口气唱起的。然后渐渐流动起来,用音符的大幅度跳跃引出游子对家的呼唤,把作品推入一个小高潮,感情也随之渐渐激动起来,随后作者用级进并稍微活跃(piumosso)的手法表达出游子对家的美好憧憬。紧接着又采用伸缩处理的方法把这种憧憬拉回到现实之中,在不断思念当中,作者采用大柱式和弦并且力度逐渐加强把整首作品推入高潮。“家是那燕子回归的巢,家是那女儿思念的妈”生动真实的将游子远在他乡的叹息声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把游子对家的思念和盼望勾画的淋漓尽致。在歌曲的最后作者又采用“啊”衬词的手法表达出游子对家绵绵的向往……

三、本人对声乐演唱中情感色彩的理解

本人认为要想将歌曲的情感色彩充分的表现给观众至少需要以下几点:1.要对歌曲的内涵有细致深刻的充分理解;2.要对词曲作者的出处,和歌曲的写作背景有深刻的认识;3.要对歌曲本身的调性、旋律、强弱和速度快慢的把握以及主题乐思和乐曲的高潮尾声有细致透彻的分析。对于歌唱的艺术而言,歌唱的音色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歌曲中那些最微妙的最难以言表的内涵往往需要演唱者音色的妙用,才能得以鲜明真实的体现。本人认为声音色彩的变化是随情感色彩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声乐演唱中如果只有情感没有技术,再激情的表演也无法打动听众的心;如果只强调有技术的炫耀而忽略了情感的表现,再高超的技巧也无法唱出歌曲的“灵魂”。所以它们缺一不可,都是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看演唱者能不能通过自己的熟练技巧和对歌曲内涵的深刻理解,将歌曲的情感通过声音这艺术的载体真正充分的传递给观众。

美声不是一门技术,也不是一种发声方法,它是一种文化。美声有它的历史背景,有它的情感内涵,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在里面。它是一种要求技术含量非常高,感情色彩非常浓厚,歌曲内涵非常丰富的一门艺术,我们演唱者要将所了解的所有有关这种文化的相关知识全部都传递给观众使观众们对这种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本人在这里对《家》中感情色彩方面的运用发表一下个人的一点见解,希望能对欣赏《家》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在此也真心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欣赏到更多的像《家》这样经典的好歌。愿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道路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陆在易.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莫纪纲.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