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构建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煤矿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构建探索

李键臻

内江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四川内江641000

摘要:为了提高煤矿应急管理能力,必须进行符合认知科学规律的培训,而建立符合行为科学规律的煤矿应急培训体系,是提高煤矿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结合行为科学的有关理论,将煤矿应急培训的三要素进行合理、有计划、有系统的安排而形成一种指导性体系。

关键词:培训课程;应急培训;管理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多项安全培训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完成了安全培训体系的初步构建,基本实现了我国煤矿安全培训的统一部署。但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煤矿安全培训机构不太注重培训需求调研,课程设计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教材教案陈旧,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训;不少培训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培训效果差。当前我国急需改变培训效果差的现状,因此,研究我国煤矿安全培训体系以及今后安全培训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者和煤矿安全培训产品研发单位提供参考,对推动我国安全培训不断向前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是工学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由于煤矿工作环境艰苦,生产任务繁重,导致了工作时间与培训时间之间发生冲突,再者一些基层领导单方面强调生产任务,对职工安全培训重视不够,甚至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在企业不断扩张和拓展的过程中,一些驻外联营兼并矿井职工结构中属地工、农民工等工种较多,且流动性比较大,造成了职工培训不稳定,培训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二是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在一些矿井,特别是在一些新建和联营兼并的矿井,虽然成立了自己的培训机构,完善了很多相关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上,比如调动学员自主学习,培训奖励,职级晋升等方面不够严谨、细致再者,培训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缺乏井下工作经验,造成了课程与现场、与工作实际“两张皮”,致使培训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工作上。三是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效果不明显煤矿职工培训工作在理论培训上下的功夫多,对实操培训抓的不够,不严格虽然也采取了岗位能手、技能比武等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但培训的实际效果,往往与预期培训目标相差甚远。

二、高效完备的安全培训体系构建

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决定安全培训工作的效果。安全培训体系包括管理体制、组织架构、工作流程(需求分析、计划编制、课程设置、教材编制、教学方式、管理手段、考试考核以及效果评估和反馈)、师资配备、团队建设等众多环节。从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现状和形势发展的要求来看,构建高效完备的安全培训体系,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体系

安全培训工作是煤矿“三并重”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管理和装备发挥作用的基础保障。必须改变现行的培训工作环节相互脱节、相互制约、效率不高的传统模式,建立集需求分析、计划编制、培训实施于一体的高效完备的管理体系。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实施机构重组,将培训职能部门与培训实施单位合二为一,减少管理环节,既可有效避免培训计划与实施脱节,又有利于集中力量开展需求分析和培训规律研究,提高培训工作效率和针对性。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安全培训新模式,加强对政策法规、企业发展、现场管理、职工能力等需求分析研究,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教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编制培训计划,有序实施培训,避免培训与需求的脱节。加大培训投入,落实培训经费。

2.2建设精干高效的培训精英团队

培训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培训师资队伍的能力素质。要有高质量安全培训,必须有高素质的安全培训教师队伍。要选配“忠培训、懂专业、知现场、钻业务、会管理”的各类人才进入培训机构,建立一支专业齐全、精干高效的培训师资队伍,做到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要建立安全培训机构师资库,在拥有足够数量专职教师的基础上,在企业内外选择性地聘任一部分兼职教师,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情况下的安全培训。坚持以事业引人、待遇留人,注重对专兼职教师的进修培养,加快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建立专职教师实习调研机制,定期组织专职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熟悉现场的生产、组织、管理,增长实践经验,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经常性地组织学术交流、外出考察,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新知识、了解新情况,拓宽视野、开阔思路。

2.3创新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方法

加强对培训规律研究,结合受训对象实际,积极探索员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在施教手段上,重视安全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尽可能做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通过增加投入,采用多媒体方式施教,便于使接受培训的人员借助科学化系统化的先进教学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培训教育软件中尽快了解和掌握相应专业知识,从教学软件的模拟或现实图像中,对安全培训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工作的实践,逐步掌握相应工种的操作技能及安全生产知识,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基础。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被培训对象的文化素质、思想状况和工作阅历等,做到因材施教,使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员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都能接受培训内容,达到培训工作的预期效果。着力构建井下现场培训、井上模拟培训以及在线培训学习相结合的员工安全培训体系,通过现场教授、培训体验和网上自学,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规范职工操作行为,促进员工向本质安全转变。

2.4营造安全培训的良好氛围

无论装备设施如何先进,管理制度如何健全,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就不能发挥出巨大作用,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更谈不上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确立全新的安全培训理念,统一安全培训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地位的认识,把安全培训作为加强和改善安全管理、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从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真抓实抓好。搞好煤矿安全培训是坚持预防为主,贯彻以人为本,服务基层,方便企业,造福员工的具体体现。不培训本身就是安全隐患,不重视培训、搞不好培训是失职;安全培训是成本最低的投入,是效益最大的工程。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树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思想和政绩观,把安全培训纳入法制化轨道。纳入企业日常工作,并作为衡量和考核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要业绩,加大对培训工作不重视、培训任务不落实、培训行为不规范等不履职行为的查处力度,真正推进依法治企、依法培训。要大力推进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三、结语

提高安全生产培训质量,必须依靠科学的培训管理,建立强制执行的培训责任目标管理机制,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体系。强化企业人本意识管理,严把培考分离关,取证上岗关,改变以往凭空讲大道理的老一套培训方法,开展多渠道、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积极

推行安全生产培训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适当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强制教学,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质量生产意识和技能素质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生盛.建立新体制下煤矿安全培训体系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3,5(2):1-4.

[2]王庆运.安全生产培训体系的理论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1):193-196.

[3]郑玮.关于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41(3):116-117.

作者简介:

李键臻(1989—),男四川资中县,本科学历,采矿工程师,内江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从事煤矿安全培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