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电类课程中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电类课程中的实践

胡峥

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基于信息化背景的电类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将信息技术融入企业的产业技术,进而融入学校课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授课,从而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评价

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多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即以任务引领的方式,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的一种教学模式。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教学过程应重视实践操作,即“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智力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学生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对于中职学生面而言,“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有效的课程模式。

一、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电类教学资源建设

1.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构建立体化资源库的总体框架。深入开展调研,明晰电类行业发展背景与趋势,剖析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和人才需求,比对核心能力的要求,规划立体化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和风格。

2.整合开源的现有资源,包括行业企业标准及工艺规范等,以核心课程开发为载体,将资源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点提炼优化、集成创新。我校根据现有的学科优势与发展特色,建立满足本身应用的教学资源库,在开发的过程中突出了资源建设的针对性,能够根据学校的办学模式来开发教学资源:首先将学校现有的数字教学资源,按“做中教”的教学要求进行重组优化;然后是利用胡峥名师工作室,秉承“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强化知识技能、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突出实践创新”的教学理念,根据电类学科发展的需求,联合企业开发教学资源库。花费三年时间,完成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三门电类核心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编写出版与资源配套的教材。

3.开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机APP支持平台,构建“云课堂、云班课”。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理念,整合开发基于云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具有网络共享模式的多终端数字化教学空间;支持碎片化、个性化、探究式学习,支持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课前课后的翻转课堂学习,提升资源库的利用率。

4.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为中职电类课程教学中不易实现的环节模拟出现实场景,方便师生的教和学。专业课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些环节难以实现或实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例如:物联网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现场教学难以实现;电气控制维修实操,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电工基础中戴维宁定理,无法看到等效电路的内部变化。诸如此类难以解决的环节,借助于信息技术,可将难以实现的环节进行设计,采取3D仿真技术进行模拟讲解,仿真电路的工作过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难以“走进去”的部位进行模拟呈现,直观了解内部结构。

5.根据电类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简单归纳为原理、内部结构、工作流程、工具使用、操作规范等。原理性知识难理解,一般采用动画形式呈现,将枯燥的原理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对于内部结构类知识通常采用三维仿真技术,可以多角度多视角观察内部结构;对于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类知识点,一般多采取视频形式创设具体情境进行操作演示,更为直观和具体。

6.知识难点设计成微课。“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同时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微课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将针对某一不易讲清和理解的教学环节,开发成立体化教学资源包。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7.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APP,让教材“动”起来。基于AR技术的电子书,是指在传统纸质图书的基础上,通过增强现实的图像识别,融入“真实的场景”,从而能够显示虚拟三维场景,方便学生理解。

通过开展“一师一优课”教研活动,打造立体资源。在课程开发的同时,让参与的教师完成自己的优化资源,上传至手机APP的“学习资源”里,方便师生共享。利用AR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图像与真实场景进行贴合,学生只要下载专用APP,就可以使原本枯燥的纸质教材能够随着手机“扫一扫”“动”起来,实时地呈现出多样性的学习内容,使手机从课堂管理的“老大难”变为了学习的利器。

二、电类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随着信息化资源的大量涌入,如何有效、高效地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立体化地呈现给学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任务。

通过引导学生混合学习,通过翻转课堂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手机APP媒介,让师生“互动”,实现移动学习,运用云班课解决信息化课堂的教学评价问题,实现过程考核信息化,使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夏顺辉基于信息化背景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9期。

[2]黄芳三维视域下“互联网+”中职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解读与提升策略.《职教通讯》,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