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监控模式下监控信号的管理曾亚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网监控模式下监控信号的管理曾亚萍

曾亚萍

(国网滁州供电公司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工业发展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力的供应,所以为了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集控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需求,所以急需对其进行改革,制定出适合时代发展的管理方式。做好调控工作的基础前提是监控信号的掌握,只有保障良好的监控信号,才能够为调控工作提供基础保障,提高调控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电网监控模式;监控信号;管理

1电网监控模式下监控信号的分类

(1)第一类为事故信号:发生事故跳闸,或发生对人身、系统、设备有严重威胁的缺陷,要求相关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的信号。如断路器跳闸、10kV接地、直流系统接地、主变冷却器全停、断路器SF6压力低闭锁分合闸等信号。

(2)第二类为告警信号:为各种反映一、二次设备异常的报警信号。如主变温度高、断路器SF6压力低告警、保护装置异常、测控装置通讯中断等信号。

(3)第三类为越限信号:表示遥测量越限。如主变或线路负荷越限、电压越限等信号。

(4)第四类为告知信号:反映一、二次设备各种运行状态,不需进行处理的信号。如开关分合位置、保护功能压板投退、事故跳闸或设备异常后的详细信息、保护动作出口信号等。

(5)第五类为保信系统信号:该类信号供调度员辅助判断系统故障情况。在实际运行中将事故信号、故障信号、越限信号放在调度SCADA系统实时监控报警进行监控,分别用黄色、绿色、红色加以区分。

通过信号分类,监控人员对各类信号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提高了信号处理效率,同时也过滤了一部分非实时监控信号,减轻实时监控压力。

2各类信号的准确定位

如何把信息分类,过滤掉误发和抖动信号,是对信息准确定位的关键;通过与远动、保护、通讯等专业人员讨论,我们将信息分为以下六类

第一类:开关保护动作事故跳闸信号;

第二类:35kV、10kV母线接地信号;

第三类:开关压力降低闭锁(GIS设备:气室压力低报警)、控制回路断线、SF6流变压力降低信号、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断线;

第四类:保护装置异常和装置故障信号;

第五类:开关机构:(弹簧未储能;液压机构压力降低闭锁);

第六类:通道无数据

其它类信号只需报事项和语音,不需要报警铃,事故、异常状态和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危及信号,接入警铃保持和进行人工复归是解决监控漏监的措施;“大运行”监控的变电站多、人员少,在人员工作疲惫或夜间工作容易漏监,监控设备接入警铃保持和进行人工复归功能。

3对信号进行管理范围划分

通过以上措施手段,信号管理中的电网运行信号和设备信号已划分了明显界线,影响电网实时安全运行的事故信号和越限信号也就是第一类为事故信号(黄色)和第三类为越限信号(红色),需要运行人员实时处理,通过对电网进行适当调节后可自动解除信号报警。对于设备信号,是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设备故障信号,也就是第二类为告警信号(绿色),是信号管理面对的较困难的环节,如果设备信号不能及时得当处理,最终也是会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运行,而且设备故障信号必须要运行人员到场共同处理,增加处理难度。

在监控模式上将电网运行信号和设备信号的监视分开,调度运行人员负责电网运行信号的处理,了解电网的实时运行情况。通过提前预控措施,最大程度地阻止事故信号和越限信号的发生,对于已上送的电网运行信号也是通过调度运行人员调节手段进行处理。另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设备信号,设备信号管理人员通过异常信号和设备缺陷管理绑定跟踪管理,协同现场运行人员及时消除设备异常,最大程度地阻止无效告警信号的上送。

4对信号进行优化管理

电网监控信号采用专责管理监控模式后,分析设备信号的特点进一步优化管理,没备信号的现状和特点

4.1经过科学筛选、合理分类后电网设备信号量一天约1000~2000条次,其中包括因站端检修工作发出无效信号,以及真实故障异常信号。设备并常信号其构成和产生的数据源较多且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特点:一些信号为合并信号,代表的含义较多;上传信号表象严重紧急,当经到现场检查多数为一些不重要、不影响运行的原因引起;因设备、装置、配置不同上传的信号存在差异,有些容易产生歧义;设备缺陷未能及时处理信号重复出现。信号优化管理的思路

4.2为解决以上问题,寻求科学有效的监控信号管理模式提出以下措施:(1)优化信号记录。目前利用调度日志系统对信号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可为日后查证提供依据。但存在无法批量统计、进行针对性分析的不足。监控信号记录是信号管理的基础工作,必须为每个信号建立各自的档案,通过定义信号的名称属性,可查阅特定时间区何内的记录清单,为信号管理模式的改进优化提供数据基础。解决原则为每个信号建立各自的档案,同一信号有关记录在档案中以时间顺序排列,每条记录附加多重属性定义。(2)优化站端信号源分类。将站端上送的信号按其重要性、紧急性、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程度不同进行分类,细化梳理上传信号。依据现状将变电站的监控信号大至划分为3类:第一类,须立即赶赴现场处理的(事故或重大缺陷异常);第二类,须赶赴现场处理的(一般异常或暂不严重危害设备运行的);第三类,可留待巡视人员到现场察看时处理的(对运行无影响或影响有限信号)。通过梳理区分,将那些不需立即处理的信号转交由变电巡维中心定期处理,这样可以提高监视信号的工作效率,避免大量不重要的异常信号影响到对紧急信号的监视。(3)制定监控责任制。监控人员负责监控及时发现信号,下达信号消缺任务同时做好消缺过程监督工作,设备维护单位负责消缺处理,一些信号涉及多的专业如继电保护、远动、检修、计量、变电运行、综合自动化、厂家等部门配合处理的,需要明确牵头部门职责。制定各类信号的处理时限,特别是调度下达处理的信号消缺任务,设定处理信息反溃,确保信号消缺流程闭环管理。信号在消缺处理过程中通过挂信号抑制牌、解开涉及间隔的信号上传回路等手段加以屏蔽,避免对调度信号监视的干扰。(4)优化信号处理流程。对于名称不规范、信号分类不正确的上传信号:监控人员发现对于名称不规范、信号分类不正确的上传信号及时记录,并根据监控系统信息规范录入处理意见,定期对记录统计,报送相关专业讨论提供处理方案,由牵头部门开会研究可行性,再报生技部审核后执行。对于因设备存在缺陷而上送的信号。缺陷未及时处理重复上送的信号,技术可行的情况下现场解除该信号上送回路。对由于变电站站端检修工作所上送无效信号,工作前现场人员提前通知信号监控人员在SCADA端对应间隔设定信号抑制牌,信号抑制后该间隔的所有信号将不再上送,变电运行人员在站内有工作期间应负责监视站内相关信号优化信号跟踪管理

4.3基于信号记录的基础数据,结合现相关流程和制度,对各类共性信号提出针对性处理方法。做到定期将日志记录的信号抑制牌与SCADA系统校对,防止信号误屏蔽。定期将日志记录的信号解除与现场解除记录校对,防止信号回路误解除;定期导出重复上送的信号统计记录,督促设备维护部门及时消除缺陷;对于当值期间处理信号的统计数据可导出进行交接班;对每天上送信号的统计数据可导出进行调度日报表编辑;在报表统计中,对常见信号可提供统计数据为设备技改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龚文红.对电网运行监控信号系统的分析[J].大科技,2013(1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