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肌肉注射法的综合性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无痛肌肉注射法的综合性护理体会

梁吉先

梁吉先

(玉林市皮肤病防治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肌肉注射法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2月中的96例患者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接受肌肉注射,进行随机分组,将96例患者分成护理干预组与常规组两组,各48例。一组采取常规肌肉注射法,一组在常规肌肉注射法的基础上采取无痛肌肉注射法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疼痛情况与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度为95.83%,常规组为79.16%。干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中无痛肌肉注射法相关操作流程及护理体会情况进行探讨,以提升临床无痛肌肉注射法的应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无痛肌肉注射法;综合性护理;疼痛感

肌肉注射是临床中药物治疗的重要措施,一般多在患者臀大肌肌肉位置实施注射,但是近年来患者肌肉注射的依从性较低,患者对肌肉注射产生的疼痛感具有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肌肉注射患者的心理因素是造成疼痛感的主要因素,肌肉注射患者在操作期间,其全部注意力均放在注射位置,故造成其处于应激状态之中,注射位置肌肉紧张,导致其进针存在较高的难度,造成患者发生注射位置疼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12月中的96例患者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接受的肌肉注射,其中男性46例,女性50例,入选年龄2-78岁。入选标准:①患者交流正常,神志清醒②无皮肤感染,无瘢痕等③注射部位无外伤,无硬结等。

1.2方法

1.2.1常规注射组:根据护理学教科书的方法进行常规肌肉注射。

1.2.2干预组,在上述常规的肌肉注射的基础上采取无痛肌肉注射技术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进行不同的注射方法,方法如下:

(1)按捏肌肉注射法:实施常规进针后,通过按捏可针对患者药液的分布层次加以调整,从而降低药物对患者肌肉组织产生刺激,是减轻患者疼痛感的重要方式[2]。(2)按压肌肉注射法:按压肌肉注射法常规选择注射位置,在其注射位置使用拇指按压10秒左右,按压后对患者注射位置予以常规消毒后再行注射。按压肌肉注射法基于疼痛阀门控制机制,通过对患者注射位置予以按压后,能够促使患者细纤维输入疼痛冲动阀门予以关闭,故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这种操作方式较为简单,不会影响正常的肌肉注射操作流程,效果确切[3]。(3)调整进针角度并实施"两快一慢"肌肉注射法:调整进针角度肌肉注射法常规选择注射位置并快速进针后,在推药前如患者存在疼痛感,保持针头深度的基础之上,轻轻旋转后抽吸,无回血后再行缓慢推药,保持推药的匀速性和缓慢性,药物推注完毕后快速予以拔针[4]肌肉注射位置虽然远离坐骨神经,但仍然存在少数游离的神经末梢,是造成患者发生疼痛的主要原因,因此,调整进针角度肌肉注射法通过调整其进针角度,避开其穿刺位置的神经末梢,能够避免或减少其疼痛感。该种注射方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效果,且符合无菌注射的操作要求。(4)控制进针深度肌肉注射法:控制进针深度肌肉注射法主要通过控制进针深度方式加以降低疼痛感,选用的针头一般为4cm,要根据年龄、性别、体型合理地选择,同时也需根据患者的年龄大小以及胖瘦来选择控制针头大小(5号或7号针头),在注射深度方面,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皮肤2~3cm(瘦者及儿童酌减),常规注射后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5]。⑸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用细长的针头,进针要深。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先注射刺激性较强的,再注射刺激性强的,同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护理人员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1)在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针对患者髂前上棘、尾骶骨连线与穿刺点垂线交点位置予以有规律的按捏,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2)心理护理: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询问患者的疼痛感,解除病人的心理顾虑,取合适的体位,使肌肉放松,易于进针。特别是小孩,在给予心理安抚的同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充分信任护理人员,同时在实施操作前应向患者介绍该种无痛注射的方法模式,取得其信任,进而充分配合护理人员,方可保障其降低疼痛感效果的目标。

(3)舒适护理:在实际应用期间,护理人员通过按捏肌肉注射法操作方式十分简单,能够降低注射对患者局部刺激性,并促进患者药物吸收效果,可有效避免注射位置发生局部硬结问题。但是在应用期间护理人员需加以注意,对于部分注射位置存在水肿、肌肉萎缩及感染的患者而言,通过该种注射方式效果欠佳,且加重了患者注射位置感染的发生率。

(4)评估护理:控制进针深度肌肉注射法要对肌肉注射深度加以控制,通过深部肌肉注射能够降低对患者注射位置产生的刺激,通过臀大肌肌层予以注射,患者疼痛感有所降低。在应用期间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脂肪层厚度加以评估,尤其针对部分肥胖的患者而言,极易造成进针过深问题,存在针头断裂的风险,针对此类病患,护理人员在注射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评估,是否符合注射要求。

2、结果

3.1治疗结果显示,常规组肌肉注射法还是有明显的庝痛感觉,同时满意度显示干预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有10例庝痛明显,庝痛发生率为20.83%;干预组有1例庝痛明显,庝痛发生率为2.08%,干预组庝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根据收集的资料对比发现,常规组非常满意者38例,一般满意者10例,满意度为79.16%,干预组非常满意者为46例,一般满意为2例,满意度95.83%,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

3.结论

综上所述,无痛肌肉注射是多种疾病治疗的方式之一,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传统肌肉注射方式极易造成患者发生疼痛,故造成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水平较低,通过上述多种无痛肌肉注射法并予以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肌肉注射疼痛感,提高肌肉注射的护理质量,其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刘佳.肌肉注射无痛定位点在临床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9):96.

[2]李任平,王雪珍,蓝晓莲.肌肉注射无痛定位点在临床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3):442-443.

[3]吕君霞.联用臀中肌三角法和臀大肌连线法进行无痛定位后再进行肌肉注射的临床效果分析[J].特别健康,2017,(14):189-190.

[4]张京博,韩立娟.无痛肌肉注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058).

[5]孔维纯.无痛肌肉注射法的效果评估[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