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监管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8
/ 2

浅析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监管对策

张磊

(贵州省普安县人民医院贵州普安561500)

【摘要】为了更好的掌握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监管,通过对20家基层医疗机构现场进行查看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医疗废物监管中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监管;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9-0256-01

其医疗废物就是指医疗机构在治疗、预防、保健和其他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有感染性、毒性或其他危害性的废物。自“非典”流行后,新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的执行,导致相关人员对医疗废物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因此本文旨在更加深入的对基层医疗废物进行管理、规范处置,完善对策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20家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7家乡镇的卫生院及13家村卫生室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通过到现场进行查看、查阅资料等方法。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规定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是否正确的分类、包装、运送、移交,医疗废物的暂存地和存放的时间,及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等进行调查分析。

2.结果

2.1目前存在的问题

2.1.1管理的制度不完善:虽然所有的调查对象均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政策,但落实不到位,职责不明确,部分人员对各环节的形式不了解。主要都是由保洁人员来负责,保洁人员流动性大,多数来自农村,知识水平低,接受适应能力慢,并对这种造成人体或社会危害的医疗废物不是很清楚。导致缺乏该方面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促使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造成混放。

2.1.2缺乏管理意识:发现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没有做到及时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并通过不同的类别完成分类,且使用防渗漏、防破裂、防穿孔,锐器盒应为硬制材料,防穿透的专门的包装物或者容器,还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及说明。各卫生院大多能将医疗废物放在专用容器内,由于这种专用收集器属一次性物品,费用较高,因此一些医疗机构把废物直接用医疗垃圾袋装,导致处理的过程中极易被污染过的针头弄伤。并且没有意识到若医疗废物管理的不当会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产生和传播,还会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出现。

2.1.3基本的处置设施不到位:所有调查的基层医疗机构7家乡镇卫生院设置了医疗废物收集的暂存场所,但普遍建筑相对简陋、没有照明的装置、通风效果差、没有明显的警示,有2家是无顶垃圾棚,未上门锁,缺乏医疗处置方面的设施主要包括垃圾袋的颜色不明确、没有专门的收集器、没有医疗废物的暂存场所。因医疗废物的产生量相对较少且没有规律,导致贮存的时间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处理。

2.1.4培训不到位:一些相关人员及清洁人员的培训不够,对医疗方面的管理和规范不了解。清洁人员不长期固定,对系统性感染方面的知识和医疗废物的认识不够,被污染了的针头扎伤也不会处理和上报。

2.2相关对策

2.2.1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管理:加强监督和指导,加大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严格对医疗废物进行检查监管。各医疗机构可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对策,使医疗废物工作更好完成,还可通过制作废物管理考核的评分表,定期的进行检查或随机抽查的形式来对各部门制度执行的情况完成监督和检查,将考核的结果进行评比来达到持续完善的效果。

2.2.2强化管理:各相关医疗机构应该规定出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理有关的政策,及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特别设定监控部门或专门负责的人员,主要承担检查、督导、指导等管理职责。

2.2.3加强培训和防护:相关的医疗机构要制订对应的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方案,加强该方面管理意识,把该项任务作为防治传染病的一项重要工作重视起来。通过聘用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对医护人员、村卫生员、清洁工和其他的相关人员完成相关知识的培训,清楚自己在医疗废物这方面管理中的职责、工作和权利,将规范化管理改变成自觉参与完成的形式。同时配有必需的防护工具,并定期的健康检查,加强相关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2.2.4对医疗废物的暂存地点进行规范化的建设:规定将感染性医疗垃圾用黄色和生活性垃圾用黑色的垃圾袋进行装置,严格规定各部门对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并有明显的警示标识、严密的装置、封闭式运输、禁止遗散和泄漏。尖锐的仪器要严格的装入标损伤性废物警示的一次性专用容器内,警示标识务必醒目,易于工作又满足流程,确保封闭,防止外漏。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及时的进行销毁,并放入相应颜色的处理袋中。各部门的医疗废物每天按照指定的时间送至废物的暂存地完成一系列的工作,暂存处的相关负责人按照储备的标准和废物的分类将其安全的完成放置,并做好各项的防护工作,避免出现医源性伤害。

3.结论

通过对20家医疗机构现场进行查看的方法进行调查的结果发现,在一些基层的医疗机构对于医疗废物监管方面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本文就详细的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做好医疗废物的监管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医疗机构的环境质量及保证人们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周庆云,刘洋,朱鲲,鞠龙.蚌埠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淮海医药,2013,31(06):507-508.

[2]邓季晓.基层医疗机构废物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85-386.

[3]郑纪玉.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与对策[J].家庭护士,2008(11):1004-1005.

[4]努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监管水平[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17(06):511-513.

[5]刘永华,马成云,祝洪珍,等.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6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