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3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护理进展

苏小凤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535000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反复发作特征较为突出,同时是一种老年群体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需要多次住院接受治疗。在对患者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肺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医护人员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肺康复,并且指导患者掌握基本的肺康复护理措施。本文主要对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康复方面的护理进展进行梳理。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气道受阻疾病的统称,具体的疾病涉及到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哮喘等等[1]。我国50岁以上的发病率会达到15%左右的比例,甚至会处在更高的比值当中。每一年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的人数会达到100万,并且致残的人数也会达到500万到1000万之间,并且这些数据近些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病情比较容易出现迁延不愈的现象,存在着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需要多次住院,因此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威胁[2]。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康复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康复研究进展

1.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方式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当中的有效方式,在运动锻炼开展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选择多种模式的运动方法,尽量把运动锻炼融入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当中,能够让他们不会对运动产生枯燥的感觉,能够做到长期的坚持[3]。国内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患者如果能够长期坚持步行或者爬楼梯,亦或者开展气功或者太极拳等一些简单的运动,那么它们的运动耐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增长,同时急性发作的次数也能够得到减少。此外,其他的学者通过类似的研究也发现,适当的运动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但是对于肺功能的改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4]。在运动的时间方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是只要长期坚持运动,对于患者的肺功能是能够起到改善作用的。国内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训练要因人而异,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做每一次运动之后都要进行五分钟的休息,在运动的时候,因为要控制在每分钟一百次以内,同时在每一次运动开展之后,都要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进行监测[5]。

2.呼吸功能锻炼

患者开展呼吸功能锻炼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康复,在相应的功能锻炼当中,缩唇呼吸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6]。国内曾经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患者在吸气之后屏气2到3秒钟,能够使得吸入气体分布不均匀的状态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也改善低氧的现象,能够使得一些萎缩的肺泡,有机会得到重新的状态。通过呼吸功能锻炼的方式,能够更好的使得患者的肺功能得到及时的康复,并且这样的一种训练方式比较的方便,无论是呼气还是吸气的动作都比较容易进行协调,但是诊断有肺大泡形成的患者不适合使用这种方法。在呼吸功能锻炼当中,还可以使用腹式呼吸的方法,使用鼻子缓慢吸气,使得腹部得到凸起,在呼气的时候用口来进行呼气方面的操作,促进腹肌本身的收缩,使得膈肌松弛上抬,最终使得肺部的气泡能够得到及时的排出。这样的一种方法,能够使得气体交换的效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患者需要掌握其中的要领,如果掌握不恰当,容易出现憋气的现象,最终感到疲劳[7]。

3.有效进行咳嗽和排痰

有效的咳嗽和排痰方式,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国内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患者通过有效的咳嗽能够使得呼吸的气流得到有效的改善,避免出现较小气道塌陷的现象。此外,在比较常用的排痰方法当中,有自主咳嗽、排痰和胸部叩击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这些方法有着本身的优缺点,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适当进行使用,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8]。

4.营养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身就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的疾病,对于这种疾病的患者来说,他们营养不良的发生概率比较高,最高能够达到70%左右的比例[9]。因此对于患者可以适当进行营养疗法,根据他们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进食一些高热量和高蛋白质的食物,在饮食方面,设置低盐饮食和少量多餐的方式。国内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制定一些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并且严格实施,可以使得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但是对于一些通过普通饮食依然没有办法满足机体热量和营养物质的患者,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进行营养方面的治疗[10]。

二、护理研究进展

1.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疾病,因此对于患者的心理负担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容易对他们的精神带来比较大的伤害[11]。大多数的患者由于本身存在着焦虑和抑郁等方面的心理障碍,不能够坚持开展肺方面的康复治疗[12]。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障碍状况进行评估,然后选择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轻度心理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交流和启发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如果患者本身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那么要开展专业的心理治疗[13]。国内曾经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帮助患者建立一种健康的行为模式,使得他们能够学会自我管理,可以对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同时也对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完善,减轻患者本身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促进患者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坚持开展这方面的康复治疗[14]。

2.氧疗护理

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坚持长期的养疗,教会他们正确使用2、氧疗方面的装置,同时也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每天至少进行比导管吸氧一个小时,氧的浓度控制在每分钟1到2升之间,不能够长期高浓度吸氧的患者,需要嘱咐他们注意用氧方面的安全[15]。在氧疗的前提之下,需要每天间断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这段时间控制在三个小时以上,连续使用八周以上,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期发生得到有效的减少,但是这种治疗方式由于所需要的治疗周期比较长,因此通常情况下,患者的依从性比较差[16]。

3.用药指导

虽然肺康复锻炼能够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药物治疗依然是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手段和措施[17]。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各种类型的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不能够随意滥用抗生素或者激素类的药物。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要耐心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气道方面的吸入剂,一直到患者能够进行单独操作为止[18]。

4.提高患者肺康复的依从性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过程当中,肺康复是一种比较经济,同时有效性又比较突出的治疗方式[19]。提高患者在肺康复治疗方面的自觉性和依从性,是康复成功当中的关键因素。在肺康复治疗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医务工作者主要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在对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一些关键的要点[20]。医护人员要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治疗工作,学习与此相关的治疗知识和康复护理知识,提升自我的业务水平[21]。此外,需要正确评估患者本身的情况,为他们制定比较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同时对康复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必要的情况下对他们的康复计划进行调整[22]。医护人员还需要向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的病理生理知识,说明戒烟和肺康复本身的重要性,使得患者对于疾病有着初步的认识,耐心帮助和指导患者,解决在康复治疗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消除它们本身存在的畏惧心理[23]。

三、结语

肺康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疾病进展进行治疗和控制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肺康复的效果会受到患者本身肺功能情况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肺康复锻炼方式方法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是要让患者掌握肺康复方面的知识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的知识,确保患者能够在接受治疗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自我的依从性。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医院当中,特别是一些基层的医院,由于医护人员比较短缺,要全面开展肺康复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护士需要在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肺康复指导工作,使得他们能够自己对自己进行肺康复方面的操作,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林传钦,翟秀丽,邓托.中国人群慢性阻塞肺病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8,25(2):191-194.

[2]祁玉诚,侯淑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4):77-79.

[3]裴华莲,李丽,席建宏,等.运动肺康复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遵医行为、肺功能及衰弱状况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3):207-210.

[4]刘燕,李红,张换春,唐健滨,等.分级运动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8,21(1):34-38.

[5]郑宏兴,傅科锋,傅婷霞,等.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3):210-213.

[6]谢妙时.功能锻炼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2):249-250.

[7]赵明明,葛林阳,杭燕萍,等.呼吸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7,45(6):548-550.

[8]谭文婷,郑静霞,陈玉婷,等.有效排痰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8):83-85.

[9]黎学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4):596-598.

[10]刘文莉,付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支持的价值评估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2):1659-1660.

[11]岳彩茹,路培,李庆玲.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1):234-235.

[12]陈学梅.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细胞免疫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1):164-165.

[13]罗福娣,罗绮君,赖妙霞,等.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7,18(11):1214-1216.

[14]刘红兵,刘莹,卢云娟.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6,28(1):127-129.

[15]余婷.不同氧疗系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2):58-59.

[16]姜婷,傅铁军,周学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疗干预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2):103-105.

[17]晏乃芳.药学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认知程度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8,39(1):41-43.

[18]周家军,陈芳,姜怡,等.药物利用评价法联合药物利用评估法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3):369-371.

[19]黄金贺,戈艳蕾,尹立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正念水平与肺康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7):684-686.

[20]钟柳芳.人性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7,37(3):294-295.

[21]陈秋香,王念,王翠芳.优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1):162-164.

[22]李晓霞,陈秀桃,卢清朗.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9):11674-11675.

[23]余峥,林淑珍,周晓彬.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依从性及护理质量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3):3561-3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