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1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杨丽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急诊科江苏宿迁223900)

【关键词】心肺复苏;救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291-02

心脏骤停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最基本最重要的医疗技术和方法,近年来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复苏后仍需做大量的护理监测工作[1-2],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急救

1.1迅速评估病情

要对心脏呼吸骤停者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常用一摸二视三听法,即摸颈有动脉无搏动,看胸部有无呼吸运动,听有无。对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者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年提出,只需确定患者无呼吸、咳嗽或身体动作即可做出心脏呼吸骤停的判断。即使患者有偶然的喘息,救助人员也应怀疑心脏骤停,应开始心肺复苏[3]。据资料统计: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心跳停止4min内进行CPR-BLS,并于8min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患者的生存率43%。强调黄金4min:通常4min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min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

1.2抢救用物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准备好气管导管、喉镜、金属导芯、舌钳、牙垫、吸痰管、导尿包,同时准备好简易呼吸器囊、除颤监护仪、氧气装置、吸引器、急救药品、呼吸机、冰帽或冰块等。

1.3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行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开始的时间是决定复苏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如能在心脏骤停后5min内开始心肺复苏,生存率可达47.9%[4]。故一旦发现患者心脏呼吸骤停,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地板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去掉义齿,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配合口对口或者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应在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给予气管插管,用简易呼吸气囊加压给氧,观察胸部起伏情况,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继以呼吸机支持呼吸。因心脏骤停后呼吸也立即停止,在心脏复苏的同时还要重视呼吸复苏。

1.4除颤

尽早电击除颤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措施。如有电击除颤的指征,应立即进行除颤,理想的除颤时间应在发生室颤或心脏骤停的2min内进行[7]。除颤时间每延长1min,成功率将下降7%~10%,室颤如不及时去除,将很快转为心电停止[8]。粗颤型电除颤成功率高,预后相对好,如果心电显示为细颤波,应给予盐酸肾上腺素使之转复为粗颤后进行除颤。如一次除颤未成功,可用同等或加大电功率反复进行3次。当病人心脏恢复后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等各参数的变化。

1.5尽早建立静脉通路

静脉用药安全、方便、起效快,目前优选上腔静脉系统[6]。首先为中心静脉或颈外静脉,其次为肘关节或以上静脉,不宜使用手背、足背静脉。为了控制某些药物的输注速度或配伍禁忌,最好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1.6复苏后的护理

①早期加强脑复苏:早期脑复苏至关重要,心跳恢复能测到血压后,必须尽快采取头部降温,大脑对缺氧的时间只能耐受4~6min,最好能在实施CPR的同时进行头部降温,给与头部戴冰帽或冰块冷敷,保持头部温度28~30度,肛温30~32[5]减少氧耗与此同时选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水肿,保护脑细胞。②加强监护监测生命体征,每15~30min测量记录血压、脉氧、神志、瞳孔③呼吸道的管理专人管理管路,保持管道通常,及时清除起到分泌物,及时处理各种报警.及时动态调整各种参数。

2.小结

心脏呼吸骤是心脏的跳动突然停止,有效泵血功能缺血,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引起心脏骤停,主要是心室纤维颤动。通过现场及时对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可以得出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的关键一步,应做好护理工作。还要对其进行疾病知识的宣传,使患者能清楚的了解病情,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敏,张忱.1例呼吸心跳停止20min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5,29(3):57.

[2]田永明,曾利辉,廖燕.心肺复苏新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73.

[3]谢智慧,李建国,马旋.心肺脑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1):839.

[4]王世诺护士在心肺复苏中的配合[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6(3):284.

[5]曹伟宁.心肺脑复苏护理的若干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54.

[6]黄培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47-750.

[7]蒋健.复苏研究若干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199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