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黄山奇石

宁薇薇李功勋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一小学教师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一小学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

(一)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是:掌握;学习内容是: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前提条件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二)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积累;学习水平是:了解;学习内容是: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前提条件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在一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将识字写字教学列入教学重点中,不断的培养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并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借助书中的图画去阅读。我们现在所学的《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并自由地想象,使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形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情分析:

优势:二年级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地将句子读的通顺、流畅,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能踊跃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能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资料和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劣势: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在阅读中,有一部分同学不能结合短文内容拓展到实际中。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教材分析中指出:“《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鲜明的图画”。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课标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在阅读中,有一部分同学不能结合短文内容拓展到实际中”。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学会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学生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体会黄山奇石的“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4、语言文字训练点: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并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按一定顺序观察简单的事物,并写几句连贯的话。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预设时间3分钟)

1、教师出示去郊游图片,引导学生和老师一同去郊游,师生唱《去郊游》的歌曲去黄山旅游。

2、根据情境教师做导游介绍黄山,让生了解黄山,进而引出本课重点黄山奇石。

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4、题目《黄山奇石》的“奇”到底什么意思?看课件让生选一选奇的意思,进而理解黄山的石头到底怎么奇。(很少见,特别)

【点评:入境则生情,新课开始,通过观看图片,激发学生对黄山的探究欲望,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预设时间10分钟)

1、先听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读一遍课文。并思考:课文一共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3、指名回答教师的问题(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4、课件出示四种奇石,让学生欣赏并说出他们的名字。

5、师总结:黄山的石头又像桃子,又像猴子,又像仙人,又像金鸡,真奇啊!师过渡:为了下节课更好地学习课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学会我会认,以及我会写中的生字。下面我们进行闯关游戏,如果你顺利的闯过这两关就完成了今天的教学任务。

【点评: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同时观察想象,整体感知黄山奇石的特点。特别是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又在读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活动三、闯关游戏(预设时间25分钟)

1、课件出示第一关:识字关。

(1)师领读,学生跟读。师重点解释“尤其”的词义——特别,特别是。(举例:大家的作业写得都很工整,尤其是XXX同学的。)

(2)学生小组互相读,不会的小组间解决,小组内讨论识字方法:我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3)汇报:“胳、膊、脖”与身体部位有关;“区、巨”半包围结构;“状”与“壮”分别组词区别意思。学生开火车读字。

(4)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看一看在课文中能不能准确的读出生字。同桌互读,正音。

2、课件出示第二关:写字关

(1)指名领读生字,让生组词。注意“块”与“快”的区分。

(2)小组间边读边讨论如何记住生字。观察“其”里面有几个横。上横短,下横长。

(3)汇报写字方法。重点讲解“区”“巨”的偏旁,以及笔顺。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在写字过程中再次渗透写字方法,师提示写字姿势。

【点评:此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写字。这样既恰当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使枯燥的识字活动变得妙趣横生,调动了主动性,又及时的检测并巩固了学生识字。】

活动四、拓展阅读(预设时间2分钟)

(一)出示课件让生在拓展材料中读准本课学过的字宝宝。并提出读书的要求:

1、大声朗读。2、读准字音。3、强调读书姿势

(二)用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组词,用两个以上的词语把生活中看到的一处景物写成一段话。

要求:1、利用选择的词语,结合生活中的观察写一段话。

2、按一定顺序写,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三)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下面读课文,感受黄山石头的奇特之处吧。生独立读文。

【点评:初步练习写话,为习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总体点评: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的第一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

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重要

途径。”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在这节课中总体思路做到了:目标具体,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处处能体现出老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这堂课的亮点在于,在教学过程方面充分体现了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