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媒体互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数学教学与媒体互动

龙梅

(重庆市大足区西禅小学,402360)

由于当前小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逐渐向着形象化的角度发展,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引入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其更加完善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加强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知识内容的探索欲望,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效果[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对学生产生触动的最好方式就是建立起以学习兴趣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性教学。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教师,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极好地提升自身的求知欲,同时还能够促进心理活动推动力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拓宽眼界的关键性所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将各种视觉、听觉等感官因素实现充分的调动,同时还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体系,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兴趣向着学习热情的转化。例如,在进行《分数比较大小》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的故事作为背景。上课时,教师可以首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将预先编好的故事情节和内容播放给学生。熊大、熊二、光头强、吉吉四人出现在森林里,一同去探险。在路上,口渴了,刚好捡到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熊大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熊二吃西瓜的四分之一,光头强和吉吉吃西瓜的八分之一。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几个人谁吃的西瓜最多。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能够较好的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并加强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这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自身的思维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有效活跃自身的课堂学习氛围,加强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开展活动改变教学主体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的接受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而不是主体。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经验,加之有效的课堂活动组织,让数学知识在活动的开展之中,不断的被学生们所体验、理解和感知,从而使教学主体得到真正的转变,达到新课程教学理念“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牢牢树立起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去思索、设计好各种教学活动,去打破传统的师生相对被动的“授”的方式,转变为让学生自觉的”动手”、乐意的“思考”,主动的“交流”的学习方式。在一体机里下载引用了许多游戏,自己也设计了一些游戏,比如“戳泡泡游戏”把一些计算题,放在泡泡里面让学生动脑计算上台动手戳泡泡。还有“幸运摸奖的游戏”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上台来摸奖。进行可能性教学的学习。还有出示没有时针分针的钟表,让学生自己动手上来画时针,分针。在学习人民币用时买东西直接让学生到屏幕前来圈一圈。数学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活动,而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模仿和记忆,而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发现,是一种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再创造出有关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假设、选择、辩论、猜测、尝试、反思、纠正错误;尝试解决不熟悉的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体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再创造活动显得非常重要。

三、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通过听觉进行的知识获取只能够在脑中占有六分之一的记忆,但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多感官能力结合的知识获取,却能够获得将近70%的记忆力。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视觉和听觉进行有效性教学,若是单一的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导致学生出现思维疲惫以及大脑注意力分散的问题,直接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效果的实际内容将逼真视频画面与丰富的音响效果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在一旁进行适当的引导性讲解,这就能够及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罗辑思维,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明确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加强学习和领会[2]。

例如在进行路程问题的教学过程中。相对路径和相向路径的解题一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对问题进行演示。在题目中,小兰每分钟走100米,小文每分钟走80米,两人相对而行,五分钟后两人相遇,问两人没有行动之前相距多远?未来能够帮助学生对于相对的状况进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相对运动的动画。两个小人面对面行走,此时,学生就能够对两人一分钟走的路程是两人速度的综合进行理解。在相反知识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对比教学。不断的改变题目的条件与含义。让学生在这种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情况下,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容的了解和掌握。这样较为直观的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于题目条件的理解,并对整体的运动环节进行细致的分析,这对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突破通例,提高效率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自制能力较差,因此,因此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产生注意力分散的状况。加之数学学科自身来说就较为抽象化,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不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对于问题条件的理解能力不足也直接导致数学学习过程陷入困境[3]。针对此方面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视,录音,投影等电教手段,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结束语

经过笔者自身的实际经验验证,多媒体辅助性教学手段是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其主要是通过录音以及录像等电教媒体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地位和学习思维模式,由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自身情绪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需要着重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有效观察,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入和发展,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厌学情绪,同时还能够尽可能的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学效率,为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庆.浅谈电教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2015(S2)

[2]程刚.浅谈电教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信息教研周刊,2012(15):88-89.

[3]王正芳..浅谈电教媒体运用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J]中华少年,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