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庞小雪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浙江省温州市325000)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素质,让初中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教育部早早便将体育列入中考考查范围,目的在于提高师生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一些初中学校长期存在功利性教学思想,所以虽然人们逐步开始重视体育教学,却错误地展开了应试教育,让学生们不断重复应试体育项目动作技能,导致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变得越来越差。当学生走出校园之后,就恨不得完全脱离体育运动,根本不能发挥体育课程的教育作用。文中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健康意识;培养

1体育教学益于身心健康

1.1对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可谓是初中教学中唯一的室外活动课,需要大家克服恶劣气候、动作难度、意外伤害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体客观因素,疲劳、畏惧、恒心等。体育活动教学要想成功,就需要学生克服客观主观因素的制约,要让学生认识到成功的身心锻炼是与汗水和努力成正比的,所以说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培养了大家的顽强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强意志,同时也让学生的大脑疲劳得到缓解。

1.2体育教学对合作竞争意识的培养

体育与竞技是共同存在的相互体,竞技就是相互之间同等起点的竞争,我们借助竞争来达到激励大家自我动机提升的目的。合作则是竞争中团队集体模式下相互配合参与竞赛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成就感、进取心,收获的不仅仅是胜利,还有团队精神、意识、友谊、信任、快乐。

1.3人际关系的改善

体育活动的魅力在于它不是一个人在运动,更多时候是大家集体的锻炼,原本疏远的距离因运动而拉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学生潜意识里的亲密感得到一定的激发。体育锻炼的同时还可以收获对他人的信任,对同伴的认同。

2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的有效措施

2.1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强学生的兴趣

体育锻炼与其他教学都是一样的,只有学生产生充足的学习兴趣才会愿意深入到其中,近而展开学习,逐渐形成学习体育技能的欲望,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的锻炼健身态势还较为薄弱,离全民健身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只有一部分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体育知识理论体系,而其余的大量学生都对于当前的体育运动不甚了解,只是掌握一些基本技巧,这就造成了学生无法形成相应的意识习惯,在其离开校园后往往无法继续保持锻炼。因此,当前我国的初中体育课堂必须进行改善,对当前教学任务予以充分的改正,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相应的体育运动技巧,而且还要以学生的健康意识为准,对其展开健康意识培养,让学生形成完整的体育运动习惯。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为准,推崇快乐体育教学,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之中学习到体育知识,同时还能全面提高自身的锻炼兴趣。当前初中可以试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将会全面改善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具体做法在于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想要进行的运动,教师可以设置篮球、羽毛球、排球、田径等诸多训练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较为繁琐,但是却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爱上体育课程,进而深入到其中,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建设健康的校园环境。

2.2全面改善当前形势下的教学模式,将运动健康渗透进校园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因此广大教育单位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体育教学之中全面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在课程任务、教学流程诸多过程之中,都能充分领略到健康意识的特点,实现健康锻炼,强化自身身体素质。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基准,全面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动作讲解占据课堂主体的局面,利用体育自身独具的魅力,来为学生展开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为准,推崇快乐体育教学,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之中学习到体育知识,同时还能全面提高自身的锻炼兴趣。当前初中可以试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将会全面改善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具体做法在于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想要进行的运动,教师可以设置篮球、羽毛球、排球、田径等诸多训练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较为繁琐,但是却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爱上体育课程,进而深入到其中,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建设健康的校园环境。

2.3利用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强化身心成长

最近几年,我国的初中校园中的独生子女比例逐渐增高,许多学生都是家庭中的唯一希望,这就导致许多家庭过分加大了学生肩膀上的负担,致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较大的压迫。许多学生的负面心理在时间的推移之下越发严重,而且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常常不愿意与教师展开交流,使得自身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加强学生心灵素养的重要环节。这是有充足的医学根据的,心因性疾病常常可以通过体育互动来进行修复,在疾病治疗完成之后,病人的心理特点也会得到巨大的改变。所以当前我国的广大初中校园完全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健康意识的认知,近而强化学生的心灵组成,帮助学生拜托巨大的压力。

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颇需团队意识的运动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并且教师还可以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班级展开相应的体育比赛,以此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全面强化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例如拔河、足球等体育项目就是首要选择,队友之间的互助合作往往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温暖。

2.4为学生指明健康发展道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健康意识

新时代的发展使得我国的体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要求当前初中校园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本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热爱锻炼,将锻炼渗透到自己的一生之中。初中校园里的学生都是在成长的初始阶段,往往充满了强烈的锻炼之心,他们对于体育课程充满了兴趣,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想要明确体育项目的魅力所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并没有充分发扬学生的求知欲望,甚至还在无形之中将其打压于无。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伤害很大,因此当前,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必须全面强化学生对于体育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体育不仅仅是学习各种动作那么简单,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明确各个项目的不同点。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予以重点培养,包括各种食物的摄取、运动的能量消耗、运动后的调整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将上述体育建设目标张贴在各大校园宣传栏中,吸引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近而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要树立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思想,将健康意识提高起来,借助体育运动的教育作用优化初中生的人格发展,完善初中生的品德素养,为初中生实现人生梦想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祝蓓里.体育心理学新编[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杨杰,周游.大学生体育活动特点及参与动机的调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2):143-144.

[3]张国峰.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的研究——以吉林大学学生为个案[D].吉林大学,2017.

[4]李吉.论学校体育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21(S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