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论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于秀梅

身份证号码:37010219840426372X2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小城市都出现了一些标志性建筑物,与之匹配的建筑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创新,而在所有建筑工程技术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一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面对建筑市场不断新增的挑战,建筑工程公司很有必要掌握相关技术的要领,对此,本文将对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降低施工难度和控制工程造价方面有现实意义,研究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既能在施工中进行灌注桩后注浆时发现其中的潜在问题,又有利于建筑行业相关技术的发展。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可以加强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和摩阻力,消除不良现象和加固地基,在现阶段建筑行业有关先进技术的应用中表现比较突出,这也正是探析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的初衷。

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概述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目前已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发挥的作用力可知,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出现一些桩基沉渣及泥皮等现象,利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与控制这些问题,同时还能够提高桩基整体的承受能力,降低桩基的沉降量。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观性,它满足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及质量要求,对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2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注浆管的制作和安装

在注浆管制作过程中,一般应采用镀锌管或者是无缝焊管作为制作材料,其直径应控制在25mm或者30mm,当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特点来确定,比如对于桩长大于50m的桩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注浆管内的摩阻力给注浆施工带来的压力。注浆管在制作过程中应将其结构分为三段进行制作,分别为注浆管端部花管、注浆管中部直管以及注浆管上部带丝扣的接头,对于花管段的侧壁设置应按照梅花形对出浆水孔进行设计,一般孔径应控制在6~7mm。另外在注浆管制作过程中要将花管段利用塑料膜、胶带或者是橡胶模包好,然后用铁丝将其缠绕困扎,以免注浆管在应用过程中发生渗漏现象,影响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进度。

2.2压水试验

在浇筑工程完工后,要进行压水试验:①确保注浆管路与单向阀的流畅性;②保证清除单向阀周围的沉渣,提升混凝土纯度,增加混凝土硬度与强度。压水试验要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控制下,对灌注桩管路进行专业化疏通操作,一旦灌注桩有塌孔或者扩孔的现象,要及时采取有效补救方法,确保能有效冲开混凝土覆盖面。

2.3注浆管安装和下放

对于注浆管安装和下放的技术有较高的施工要求,保证注浆管各个管段能够进行对接,并且在配合上要契合完美,保障整体的安全性与严密性。在焊接中,要保证焊接口的完整度,确保焊接口处没有缝隙,并且在焊接结束后,实现接口的完整性。与此同时,在注浆管下放当中,要严格遵照施工规范,参照施工标注进行程序操作。以注浆管完整性为基础,保证注浆管的密封性,防止出现渗漏现象,避免影响施工有序进行。

2.4注浆工艺

注浆工艺是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体工程的最后阶段。注浆工艺直接影响整体施工质量,因此,要加强对注浆工艺的重视程度,突出其重要性。在进行注浆施工前,要充分确保前面施工工程的安全性,保证施工材料质量,严格把控注浆配比。在注浆操作中,严格把控注浆压力和注浆的连续性,注浆工作要一次完成。加大对施工细节的重视度,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注浆工艺带来的效果。

2.5注浆顺序与注浆时间

灌注桩注浆施工应在成桩后2d后进行注浆操作,最迟不能超出成桩30d后,在注浆施工中还要严格控制注浆施工作业点与已经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应该小于8~10m之间。另外对于不同的土质其灌注桩注浆顺序也是不同的,比如对于饱和土质,其注浆顺序应为先桩侧后桩端,而对于非饱和土质,其注浆顺序应为先桩端后桩侧,对于多断面桩侧灌注桩注浆顺序应为先上后下。在灌注桩注浆施工中桩端与桩侧的施工时间间隔应控制在2h或2h以上,当然不易过低也不易过高,具体间隔时间应结合工程实际概况加以控制。在灌注桩桩端注浆施工中对于同一根桩上的不同注浆导管应进行等量注浆操作。

2.6注浆参数与条件

注浆参数与条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注浆效果。要合理控制注浆参数,以施工现场的实际地质标准为依据,通过科学、精确的计算,得出最后注浆参数。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若是以卵石层为主,则要选择强压浆力、压浆量较大的设备与浆液;若是以砂土层为主,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压浆的压力与流量,以现场实际地质情况计算出注浆参数,选择合适的注浆指标。

3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3.1钻孔的质量管理控制

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中,钻孔施工是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具有至关的作用。我国对钻孔施工拟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同时结合实际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孔深、孔径及垂直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其系数符合施工要求,避免塌孔、漏孔等因素影响整个钻孔工艺。

3.2注浆管制作及设备控制

注浆管设备对注浆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注浆施工中常用的设备有高压注浆泵及搅拌机等。在使用注浆管设备前,一定要仔细核对其设备型号、质量、规格等,以确保注浆施工技术对设备的要求。注浆管设备的安全使用需要建立在注浆施工过程高效运行的基础上,对注浆施工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另外,在注浆管制作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认真排查,保证注浆管管道的稳固性和注浆头的密封性。

3.3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管理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当全面检查注浆孔孔内的沉渣厚度和泥浆密度等,保证无误后方可进行其浇筑施工。在浇筑施工过程中,要密切重视初灌量的指数,必须在正常标准内,以保障施工对混凝土充盈指数的要求。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对后期的注浆施工有相应的影响,需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3.4后注浆桩基施工的质量管理

后注浆是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最后步骤,在该阶段需要对桩基施工中的各种环节进行检验。通常情况下,需要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及施工中的特殊事宜进行完整的记录并归档。灌注桩的承载力检验在后注浆施工完成后的20天进行,但若在注浆施工中浆液含有早强剂,则需按照实际后注浆情况提前进行检验。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也是一种水泥注浆技术,目前,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了工程建设领域,此种技术不但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还能够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规章制度进行灌浆操作,对相关的技术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排除人为因素对灌浆效果的影响,在降低企业投入成本的基础上,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旭辉.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25).

[2]刘靖.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8(16).

[3]王洪波.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运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8(11).

[4]张志勇.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