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项目试验室创新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谈铁路项目试验室创新管理

聂飞

四川省铁证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610072

摘要: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直接手段,是保证工程百年质量大计的重要保证。为了试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和良好开展,必须加强试验室的内部管理,做到规范、统一、创新管理,发挥试验室对项目的质量、成本更好的控制作用,为项目的质量保驾护航。

关键词:工地试验室创新管理

一、铁路项目试验室概况

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和工程项目实际,为满足项目施工需要,由检测公司母体试验室授权,在项目所在地建立相应的工地试验室,对项目的进场材料、路基、现场实体结构等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在按照铁路试验室标准化建设后,按照场地、人员等要求向业主、监理单位提起验收申请,验收申请通过后,才能顺利的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对项目的成本和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

二、目前工地试验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工地试验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试验检测工作开展困难,对项目的质量和成本控制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沦为一个服务部门。

1、试验室与项目各个职能部门、与各劳务协作班组的沟通和配合严重脱节。

项目部各个职能部门各行其职,缺乏必要的工作沟通和信息分享。现场水泥、粉煤灰、砂石、外加剂、钢材等原材料到货,物资部门自行前去清点,仅完成部门本身的工作,却不将信息及时告知试验室,从而试验室不能第一时间前去取样检测,而进场材料是否合格物资部门也不得而知,工程质量得不到应由的保证。工程技术部门对基坑基底标高进行了测量,通知试验室前去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检测,可能因为工作繁忙测量人员已前往其他工点,试验人员到了现场却不知道基底是否已到设计标高,也会导致试验检测结果无用。因此,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和渠道便于项目的顺利开展。

2、试验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管理手段不到位

长期以来,工程参与各方盲目追求进度和效益,对工程质量的认识高度不够,试验检测工作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检测人员收入偏低,文化水平不高,业务水平也不高。因此,要提高试验室的管理水平,更大的发挥试验室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的作用,应首先从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上进行提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

三、工地试验室创新管理

1、试验室信息化管理

试验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建立QQ工作群,分别建立项目试验管理群和试验报验群,进行资料、规范、工作动态共享,达到信息沟通顺畅和及时。

一是项目试验管理群。一般来说,铁路项目线路都较长,在建立了中心试验室后可能会设立工地试验点或者试验分室,这样就给试验管理工作的管理和信息沟通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中心试验室对各分室的工作动态掌握不能太及时,因此建立了项目试验管理群。

二是建立试验报验群。为了规范和管理各工地的日常试验工作,及时掌握工地施工动态,将项目驻点工程师、工地现场试验人员、工地现场技术负责人加入了报验群。各工点原材料进场后,需在报验群上报原材料种类、数量、材质证明文件等,并通知试验室到现场进行取样检测。混凝土施工前,工地试验员测定砂石材料含水量,并提前上传驻点工程师签字的混凝土通知单,试验室开具混凝土配料单并及时到工地进行施工配合比的调整,通知现场混凝土开盘,并按规范制作混凝土试件,达到全程控制好混凝土质量。同时,在群里实时规范工地试验行为,培训工地试验人员,上传试验室工作要求、相关文件、制度及相关规范标准,全面提高项目试验管理水平,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

2、试验室内部的管理

(1)对各试验点或分室的管理

如因线路太长,需按照规范要求和项目实际需要设立试验点或者分室,在中心试验室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独立开展管段内的经授权的日常试验检测工作。在试验内业资料方面,中心试验室按照规范和标准要求,对项目的试验资料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包括试验资料格式、编号、试验名称代号、采用标准、结论用语等,避免资料五花八门,不规范也不统一,大大提高了试验资料的质量,为以后竣工资料整理和归档奠定了基础,做到未雨绸缪。同时,中心试验室每周定期组织对各试验点或者分室进行资料互查,及时检查资料的完善和及时程度,纠正资料中出现的错误,各试验点或分室之间在资料上也可以进行互相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在试验工作方面,各试验点或分室在试验管理群每天实时上传试验工作照片,做到及时交流和沟通,同时也做到了互相监督。

(2)人员培训

试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业务技术有高有低,甚至还有刚毕业的学生,因此给试验检测工作带来了困境,试验室制定了每周集中进行一到两次的培训和学习制度。在学习前,办公室制定学习和培训计划,拟定铁路上常规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砂石、钢材、混凝土、砂浆以及现场检测等学习计划,进行系统科学的学习。

3、对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1)控制源头,把好原材料关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保证好项目的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前期中心试验室对全线甲控水泥、粉煤灰、外加剂、钢材、防水材料等原材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全项检测,保证用于本项目的原材料所有技术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并与项目部物资部门一起对沿线砂石料源进行了调查、取样、检测,对砂石料场的资质、生产规模、运距、质量等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考察,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合格与稳定。

(2)混凝土集中拌合

项目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建立规范、符合要求的集中拌合站。拌合站建立初期,试验室针对拌合站建设下发文件,对拌合站的规模、设备、人员等做了详细具体的要求,并按照规范要求编制《铁路工程拌合站验收报审表》,对拌合站的验收明确了标准和指南,也从拌合站的建设开始进行了规范。

(3)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每批材料进场后,试验室均亲自到现场进行取样,及时送回试验室进行检测,及时将检测结果通知项目部和现场。混凝土浇筑时,项目试验人员在得到混凝土通知单报验后,前往现场进行混凝土的观察和调整,并抽取试件、做好登记和标识工作,并要求工地试验员及时进行拆模养护。同时加大对现场巡查监督力度,对于不报检、野蛮施工的行为及时上报项目部,加大处罚力度。

4、对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试验室对于项目成本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设计。原材料在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比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能大大节约成本较高的胶凝材料的用量,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依照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适于制作所需混凝土的原材料,按照设计确定的混凝土性能和经济性原则,选择恰当的组分和材料用量。

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时,试验室关键考虑的是水泥的价格比集料的价格贵得多,因而所有可能采取的步骤都首先应该是用以减少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泥用量,并满足工艺性和工程技术性能;或者用价格更便宜的磨细材料替代部分水泥用量并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主要性能特征,以此来提高混凝土性能,降低混凝土造价。

从结构的安全角度出发,强度等级应作为最低强度。技术上要求的工作性与现场结构类型、运输及密实方式相关,要想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就必须与现场施工工艺控制水平相联系。在配合比设计计算中,配制强度应是试拌或施工平均强度,因此控制材料稳定、计量精密、拌合规范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前提和基础。

四、总结

项目工地试验室是项目成本和质量控制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应本着“科学客观、数据准确、服务现场”的原则,不畏艰辛、勇于创新,集思广益、全员参与,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才能发挥自身应由的作用,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