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结构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王亮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工民建结构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王亮亮

王亮亮

邢台时美装饰有限公司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工民建的意思就是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相结合的一项建筑工程。工民建结构产生裂缝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工民建行业的发展,而且还时时刻刻威胁着人们的生活。任何建筑物出现裂缝问题都会影响其稳定性,当出现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时,也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后果。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中的人才正在极力寻找解决工民建筑结构中发生裂缝的问题,结合建筑工程实施的不同时期,通过相关技术人员的处理分析,综合得出了以下结论。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裂缝;形成原因;控制措施

引言

进行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最普遍的建筑结构就是混凝土。因为混凝土结构特点就是耐久性很强,化学机构也非常稳定,后期的保养和维护根本不用耗时太久就能确保正常的使用。然而混凝土自身有伸缩的特点,若在施工过程中处理不及时、水灰比例和振捣方式不合理、后期维护不到位以及内部钢筋有腐蚀的情况,极易出现裂缝的现象。

1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

1.1向心压力过大

在工民建施工环节,若外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顶部出现遇热膨胀。随着混凝土结构膨胀系数的不断增加,会导致钢筋混凝土出现变形情况。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变化会促使工民建承重墙承受向心压力增加,最终促使承重墙水平裂缝的出现。而水平裂缝大多伴随着斜裂缝的发生,若在实际施工环节没有采取及时的维护措施,则会导致各个方向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出现。

1.2内外温差

在工民建工程实施环节,混凝土浇筑环节水泥与水结合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从而促使混凝土结构整体弹性模量出现较大的波动。而水泥水热化反应环节也会产生温度应力,从而导致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再加上混凝土干缩作用,对整体混凝土结构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3地基不均

地表不均匀沉降是工民建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由于整体建筑物位置地质分布不均,再加上工民建自身荷载作用,促使地表上部荷载强度远大于地基强度,从而导致工民建筑物下方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发生,不仅会导致整体工民建结构刚度低于标准值,而且会出现严重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2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2.1做好前期的设计规划工作

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若要将裂缝的产生降低,则必须要在设计初期进行重点关注,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才能从根源处将质量有所控制。为此,要求施工方提前做好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建立质量的体系,降低裂缝的产生。要想使质量达到控制的范围,需要在设计的初期就要采取严格的把控,把设计方案要进行审核,针对建筑中所用的材料要采取反复审核,从设计阶段对质量有所控制。另外,施工前要先制定施工方案以及施工中所用的技术,在混凝土模具的制定上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对混凝土结构的预防要提前制定,从源头处降低裂缝的出现。

2.2强化对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养护

由于混凝土建筑的质量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影响,因此在开展项目建造管理的时候要同时做好项目建造以及项目养护操作,避免项目的建造环节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尤其要在项目完成浇筑操作后进行科学的养护,通常可以在养护阶段使用草席或者是薄膜覆盖在已经完工的建筑结构上,使混凝土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逐渐凝固硬化。这种表面覆盖的方式能起到多种作用,不仅通过这些物品的遮盖能避免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大量蒸发,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同时还能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让混凝土内部以及外部的温度都被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让混凝土在逐渐凝固硬化阶段保持内部和外部温度条件的一致性,有效降低混凝土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几率。

2.3预应力与结构设计

在最近几年的现场状况来看,预应力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物的几何结构的尺寸、预应力筋的用量以及预应力结构抗裂程度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在设计时取梁长的1/15,在现有设计与施工水平下,一般用1/18~1/20,既可以减少用钢量,还能减少结构自重。例如,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应当确保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规则性,避免平面布置形状出现突变的情况。在平面存在凹口时,应当在凹口部位的边缘设置拉梁,凹口周边的楼板应当适当的加厚并且对配筋进行强化,楼板的负筋应当拉通。此外还应该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对建筑结构的长度进行控制,在建筑结构的长度超过相关规范规定的数值时,地下部位设置后浇带,地上应设置膨胀加强带。后浇带通常设置在梁和楼板的1/3宽的位置,宽度应当在800~1000mm范围内。加强带宽度一般为2000mm,带两侧布置密孔钢丝网,以此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隔开,钢丝网垂直布置于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之间,并用钢筋加固。膨胀加强带带内增设15%水平温度钢筋,水平温度钢筋均匀布置在上下层,内掺12%的膨胀混凝土后,且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后浇带及加强带的设置应当将梁、墙和板完全的分开,钢筋仍然应该连续的配置。在房屋长度超过规定的数值比较大的情况下,应当进行变形缝的设置。在建筑物群房和主楼的高度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在主楼和群房之间进行沉降缝或者是后浇带的设置,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或者减少因为基础沉降而导致的裂缝的产生。

2.4填充处理技术

填充技术主要是针对与比上述裂缝大一点的裂缝,这种裂缝尺度足以塞进加固材料,面对这种较宽的裂缝可以直接进行裂缝填充。裂缝填充技术相对而言,施工步骤简单,操作难度较低,所得到的施工效果也较为明显,修复裂缝的成本也得到了控制。面对裂缝宽度较小、深度较浅,可以采用开缝的方式进行填补,在裂缝处开一个V型槽孔,然后再进行填充修补,最终达到修复房屋建筑的目的。

2.5灌浆处理技术

该技术应用范围较广,收益较高,无论是较大的裂缝还是细小裂缝都可以通过该技术进行裂缝填补和修复,并且灌浆之后的裂缝质量也有较高的水准,强度也在正常标准,对裂缝的控制有着较好的效果。灌浆处理技术的具体处理方法是将填补材料通过专业设备注入裂缝间隙,达到填充的效果。该方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填充细节比较重要,没有什么新技术的利用,效率不是很高,属于传统修补技术,但是该技术的实用性较高,适用于多种情况,具有较好的实际效益。

2.6表面处理技术

表面处理技术主要是裂缝表面进行处理,例如表面涂抹一些加固材料、表面进行贴补等等。当发现混凝土结构产生细小裂缝时,若拆除进行重新修复则会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这种情况更好的处理方式是采用表面处理技术,例如灌浆树脂这类材料,防水的同时还能加固建筑结构,防止出现伸缩的现象。如果裂缝部位还出现漏水、渗水现象,则可以采用表面贴补技术进行防渗处理。

结束语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裂缝的出现有很多因素并且类型也相当多,这些也经常发生在建筑工程行业中。若裂缝的原因不能由此确定,情况稍轻变会给外观带来影响,情况严重则会影响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承受能力将有所下降。为此,建筑工程在发展阶段,有关单位要针对行业中发生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处理和解决,才能使整个行业的水平和建筑的整体质量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蕾荣,王尚.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32):27-28.

[2]赖海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4):112-113.

[3]韩峰.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4,40(1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