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ne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Devine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临床分析

黄秋宝梁喜杰谭健秋陈咏佳陈光耀

(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隐匿阴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隐匿阴茎患儿4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Devine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用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位95.65%,阴茎显露增加长度(2.6±0.7)c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57%,(1.8±0.5)cm。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对于小儿隐匿阴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成形术可有效促进隐匿阴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其阴茎海绵体结构及功能的顺利发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小儿隐匿阴茎;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成形术;Devine术;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8-0061-01

临床研究指出,隐匿性阴茎作为一种先天性阴茎畸形,以儿童较为常见。相关资料显示,阴茎隐匿会造成阴茎海绵体的功能结构和生长发育出现异常,因此目前临床多认为小儿隐匿性阴茎一经确诊应及早进行手术矫正治疗[1]。本次研究为探讨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成形术对于小儿隐匿性阴茎的治疗价值,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此类患儿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隐匿阴茎患儿46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例,年龄3~9岁,平均(4.7±1.4)岁;其中5例自然状态下阴茎显露长度在1.5cm以下,14例显露长度为1.5~2.5cm,4例显露长度在2.5cm以上。对照组23例,年龄3~8岁,平均(4.5±1.6)岁;其中3例自然状态下阴茎显露长度在1.5cm以下,15例显露长度为1.5~2.5cm,5例显露长度在2.5cm以上。

1.2诊断标准

(1)患儿会阴部未发现明显脂肪堆积,且非肥胖体型;(2)皮下存在正常发育的隐匿阴茎体;对阴茎根部皮肤向后下推压可见阴茎体显露,松开后阴茎体回缩;(3)阴茎外观较为短小,未见阴茎体部,仅见阴茎头部或包皮堆积;(4)排除蹼状阴茎、小阴茎、尿道下裂等其他阴茎畸形[2]。

1.3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Devine术进行治疗:扩张并对包皮口进行游离,在阴茎背侧中线对包皮内外板进行纵行剪开,并将包皮翻转,使阴茎头完全外露。在阴茎头缝针以进行牵引,并将切口两侧包皮进行环形剪开,在阴茎肉膜和皮肤之间进行游离,至阴茎根部。在阴茎根部两侧包皮下使用3-0丝线于阴茎白膜处将对应会阴浅筋膜缝合固定,再使用5-0可吸收线对包皮切口进行缝合。术后留置尿管,并对创处进行无菌包扎,给予患儿3~5d常规抗感染治疗,并在6~9d后将尿管和敷料拆除。

观察组患者行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成形术:于阴茎阴囊腹侧交汇处做菱形切口,沿白膜层间隙进行两侧前后锐性游离,将阴茎根部异常附着完全松解,并进行电凝止血。在阴茎背侧的2点钟、10点钟位置使用2-0丝线对耻骨前筋膜和阴茎根部白膜进行缝合固定;使用3-0丝线将阴茎腹侧和两侧筋膜同阴茎根部白膜进行椭圆型缝合固定,使阴茎阴囊皮肤向下移位;使用5-0可吸收线对皮肤切口进行间断缝合。根据患儿包皮长度,将过长包皮剪除,并在6点钟位置将包皮外板纵行剪开,在背侧将包皮内外板纵向切开,直至包茎完全解除,通过包皮切口对阴茎前端异常筋膜附着进行环形松解,并使用5-0可吸收线对切口进行缝合。术后留置尿管,并行无菌包扎,给予患儿3~5d常规抗感染治疗,于术后6~9d后将尿管和敷料拆除。

1.4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静息状态下,阴茎可完全显露,无回缩,且外观满意;(2)有效:静息状态下大部分阴茎可显露,较术前阴茎伸长1.5~2.5cm,且未出现明显回缩,外观满意;(3)无效:静息状态下阴茎可部分显露,但其较术前伸长长度在1.5cm以下,且存在回缩现象,医患双方对阴茎外观均不满意[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阴茎外露增加长度(于手术前后对阴茎外露长度进行测量,将阴茎头部至阴茎根部显露部分与腹壁皮肤交界处距离作为测量标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共计95.65%的患儿经治疗后阴茎隐匿得到有效改善,对照组仅为69.57%,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阴茎显露增加长度比较

观察组23例患儿于术后阴茎显露增加长度为2.3~3.1cm,平均(2.6±0.7)cm;对照组患儿术后阴茎显露增加长度为1.4~2.3cm,平均(1.8±0.5)cm,观察组患儿术后阴茎显露增加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阴茎回缩1例,包皮水肿3例,术后出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30.43%,对照组发生阴茎回缩6例,包皮水肿1例,术后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39.13%。

3讨论

目前我国儿童中小儿隐匿性阴茎的发生率约在0.67%左右,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研究均认为胚胎期发育异常是阴茎隐匿的重要诱因。临床研究指出,小儿隐匿性阴茎主要表现为由阴茎体上无阴茎皮肤附着、包皮腔狭窄或阴茎皮肤短缺等所致的阴茎体无法进入包皮腔或阴茎皮肤。相关报道指出,若阴茎隐匿患儿未得到及时有效矫治,极易对阴茎海绵体的功能和结构造成影响,造成患儿出现心理和生理障碍[3]。

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局部脂肪切除术、阴茎及包皮皮肤整形术(Johnston术、Shiraki术等)、肉膜松解固定术(Brison术、Devine术等)对小儿隐匿性阴茎进行治疗,阴茎及包皮皮肤整形术和单纯局部脂肪切除术由于不符合隐匿性阴茎的病理解剖特点,因此其治疗效果较为有限,而肉膜松解固定术等则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Devine术作为一种常用小儿隐匿阴茎治疗方法,由于无法对阴茎根部进行完全松解和固定,对于阴囊和阴茎的整复效果较为有限。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的总治疗有效率仅为69.57%,术后患儿阴茎显露增加长度平均为(1.8±0.5)cm。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成形术所采取的菱形皮肤切除可有效修整阴囊和阴茎蹼状改变,并可对阴茎及根部肉膜实施有效松解和固定。同时,术中对耻骨前筋膜进行固定可有效对阴茎回缩进行预防,阴茎根部白膜与阴茎两侧筋膜椭圆型缝合可促使阴囊有效下移,促使阴茎显露。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共计95.65%阴茎隐匿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其阴茎显露增加长度达(2.6±0.7)cm,同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表明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小儿隐匿阴茎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旭良.小儿隐匿阴茎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7,32(11):859-860.

[2]李刚,李爽,王军,等.改良阴茎脱套固定成形术治疗小儿完全型隐匿阴茎[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6,29(5):40-43.

[3]吴亮,徐福娥,任秀荣.隐匿型阴茎76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6,9(7):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