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009年医院消毒监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3

2006年-2009年医院消毒监测分析

曾静萍王香兰刘雪林

曾静萍王香兰刘雪林(自贡市中医院四川自贡643000)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3-0028-03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因素。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2009年的消毒效果监测资料,从提高医院感染意识及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消毒器械的正常运转、有效环境清洁消毒、建立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结果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逐年上升,2006年-2009年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平均合格率逐年上升。结论重视消毒灭菌工作,使消毒效果较为稳定,医院感染监控实验室检测结果真实可信。但仍存在不足,要继续加强常规性监督,尤其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要有足够的关注。要充分利用监测资料,及时上报反馈。

【关键词】医院感染环境检测交叉感染改进

【Abstract】thegoaldiscussionaffectsthehospitaldisinfectioneffectmonitorthefactor.Themethodsummarizesmycourtyardin2006-2009yeardisinfectioneffectmonitormaterial,fromraisesthehospitalinfectionconsciousnessandhospitalinfectionaspectsandsoonstate-of-art,disinfectioninstrumentnormalwork,effectiveenvironmentcleandisinfection,establishmentfeedbackmechanismmakestheimprovement.Conclusion:Thevaluedisinfectionantisepticwork,causesthedisinfectioneffecttobestable,thehospitalinfectionreallymonitorsthelaboratoryexaminationresultcredible.Butstillhadtheinsufficiency,hadtocontinuetostrengthentheconventionalsurveillance,tothekeydepartment,thekeylinkmusthavetheenoughattentionespecially.Mustusethemonitormaterialfully,promptreporting,feedback

【Keywords】HospitalinfectionEnvironmentexaminationCrossinfectionImprovement

做好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医院消毒灭菌效果,保证医疗安全[1],对我院2006年~2009年的消毒效果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针对影响消毒效果监测的因素进行改进,2008年~2009年,消毒监测合格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监测对象2006年~2009年我院每月1次对临床各科室,包括手术室、供应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14个科室的Ⅱ类、Ⅲ类环境消毒效果监测报告,取样为空气3663份、物体表面1546份、医务人员的手1530份。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依据GB15982-l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室内空气、使用中消毒液、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进行检测;依据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对紫外线灯强度进行检测。

1.2.2资料统计统计2006年~2009年的监测资料,发现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均存在不合格的现象,结合医院现状,认为不合格的原因有:①医务人员对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医院感染相关知识。②消毒器械超时限使用,未定期清洁保养。③Ⅱ类、Ⅲ类环境清洁卫生不彻底,医疗废物疏于管理。④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淡漠。⑤未建立有效的反馈整改机制。

1.3评价标准依据GB15982—1995要求,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等室内空气菌落总数<500cfu/m,Ⅱ、Ⅲ类环境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菌落总数分别≤5cfu/cm2和≤10cfu/cm2,各类检测样品均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使用中消毒液菌落总数≤100cfulml,紫外线灯强度≥70℃。

2改进措施

2.1提高法律意识重视院内感染组织全院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医院感染严重事件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规范执业行为,明确控制医院感染在医疗安全中的重要性。

2.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感染防控制度是卫生工作者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处理、检查各项工作的依据。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控视制度等。隔离目的在于将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围内,是预防医院感染重要的措施之一。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中。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医院感染、保护病人健康、保护自身安全出发,严格执行制度、常规及实施细则,并劝告病人与探视者共同遵守。

2.3培训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组织对临床各科感染管理小组成员进行了监测、采样知识的学习、培训。印制《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2年)》、《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等感染管理规范、标准小册子,发放到每个临床科室的“院感袋”中,方便随时学习、查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月到科室现场示范讲解正规监测采样方法,对消毒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每月安排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水平。

2.4保障消毒器械的正常运转清理了临床各科的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三氧消毒机及紫外线灯管的使用时限,超过时限的及时更换。对紫外线灯管进行照射强度的检测。每1~2周用75%乙醇擦拭紫外线灯管及三氧消毒机出风口。紫外线空气消毒时,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延长照射时间,三氧机空气消毒时相对湿度≥70%。

2.5彻底、有效的清洁卫生严格拖帕、抹布分区使用,分桶(槽)清洗,每天消毒晾干。地面、治疗车、治疗台、水龙头等物体表面每天用消毒液喷洒或擦拭1~2次。每季度清洁空调滤网,清除卫生死角。治疗室内严禁放置医疗废物,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时清运。包括对蚊子、苍蝇、老鼠的清除和防制。进行清洁卫生工作时,必须注意不要扬起粉尘,避免播散污染。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宜在污染后立即进行,如呕吐的、排泄物、血渍等污染物立即清除消毒。清洁顺序应由污染较轻的病房开始,逐步进行污染较重的区域,最后处理病人公共活动场所。医护人员工作地点也应进行清洁卫生。

2.6加强洗手相关教育医护人员没有及时清洁双手,极易发生医院感染。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约占30.0%[3]。据专家预测,若医务人员坚持高质量的洗手、消毒1~2次/d,可使医院感染降低25.0%~50.0%[3]。为此,在临床各科的洗手池旁张贴“六步洗手图”,提高医务人员正确洗手的依从性,并经常抽查医务人员洗手情况,强化洗手训练。严格执行洗手消毒操作规范。在治疗室、治疗车上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2.7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对于细菌超标的项目,协助科室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改进消毒方法,使之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4]。同时在每季度的医院感染监测汇总分析中全院通报。

2.8加强科室和人员之间的沟通临床医生、护士、治疗区、微生物检测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报告感染办和感染委员会,不断提高监测水平、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9改进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对手术室、监护室、观察室、供应室、洗衣房、厨房等部位的设施,从预防感染角度出发,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蔓延,在设备和布局上都要符合国家防控感染的要求。

3结果

3.1消毒效果监测结果2006年~2009年,我院采样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共6739份,合格6660份,合格率逐年上升。

3.2不同时段的消毒效果比较2006年~2007年与2008年~2009年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平均合格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3.3医院感染发病率2006年~2009年33739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68例,医院感染发病率1.09%。

4讨论

病率为1.09%,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院等级评定标准中医院感染发生率≤10%的要求。

4.1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械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惟一手段,因而在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必不可少[5]。通过对影响消毒效果监测的因素进行分析改进,特别是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重视及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消毒设备的运行状况,坚持日常清洁消毒等措施,能稳定提高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

4.2在消毒效果监测中,部分医务人员因担心监测不合格而加大消毒剂的浓度进行喷洒、擦拭、熏蒸,结果造成呼吸道、眼结膜的伤害。此为今后消毒监测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方面须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的要求,正确配制消毒剂的浓度及选择合理的消毒方法,另一方面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

4.3目前,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中规定的空气采样时间为消毒后、开展医疗活动之前,其监测结果只能作为空气质量的一种静态指标,而对评估医疗活动中空气质量意义有限,因此,为客观准确评价空气消毒效果,需尽快研制适合实际应用的动态医院空气消毒卫生标准。

4.3医院感染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医院感染的发生包括3个重要环节,即传染源的存在、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每个环节都和微生物学检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为1.88%、1.30%、0.93%、0.61%,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综上所述,为提高医护人员消毒意识,加大消毒力度,定期自检,提高医院消毒工作水平提供参考。根据监测资料,管理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就会有的放矢,医院感染管理的职能管理作用和技术指导作用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得以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应检查也积极配合,不再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故意找茬。许多科室主动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联系,针对科室所发生的问题、感染病例,恳请感染管理科帮助进行流程管理和环节管理,尽可能查找相关的影响因素,把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消灭萌芽中。2010年开始我院对重点科室手术室、ICU、外科进行目标性检测。

参考文献

[1]赵桂荣,王鑫,杨静.消毒灭菌教育对碘酊与乙醇瓶污染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5):63.

[2]陶建云,缪健.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0):1137.

[3]王荣芝,龚明励,许淑清.医务人员手微生物监测及消毒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46.

[4]周新凤,胡秀凤,孙琪妹.医院环境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2):171—17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编印,200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