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合并截瘫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脊柱损伤合并截瘫患者的护理

贾艳玲拓艳琴

贾艳玲拓艳琴(志丹县人民医院陕西志丹717500)

【中图分类号】R6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1-0217-02

【摘要】总结我科14例脊柱损伤合并截瘫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给予正确的体格检查、勤翻身、饮食护理和心理疏导及积极的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脊柱损伤截瘫护理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逐年增多,脊柱损伤合并截瘫的病例逐年上升。在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精心的护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1临床资料

2009年1—12月本科室共收治脊柱损伤患者14例,合并截瘫3例,不全截瘫11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1—61岁,平均34岁。均为车祸致伤,平均住院30天。

2护理

2.1护理评估询问病史、交谈、进行护理体格检查、翻阅病历等收集相关资料,重点掌握患者的自理能力、康复愿望、心理状态以及社会支持系统,全面正确地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和健康需求。

2.2护理措施

2.2.1急救和搬运脊柱损伤患者均由门诊或急诊送入病房时都用平车转运,移动前先检查肢体活动及感觉是否异常,如无异常,可在头颈部固定位置下搬运病人,平卧于硬板床上,头颈部两侧加垫避免摆动。移动先使病人两下肢伸直,两上肢伸直放置躯体两侧。三人扶患者躯干,使成一整体滚动,移至木板上。

2.2.2翻身受伤早期及术后早期,患者多需在护士及家属的帮助下翻身,采用轴位翻身法,护理人员的左、右手分别置于患者同一侧的肩部和臀部,在确保脊柱不扭转、不屈曲的前提下,将患者翻向对侧,腰背部垫软枕,并给予正确的叩背方法。当病情稳定恢复后,指导家属掌握翻身方法。

2.2.3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应多巡视病房,耐心与患者及家属交谈,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安慰和耐心细致的解释,稳定其情绪接受现实,并主动学习和配合康复锻炼,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4功能锻炼指导进行推拿、按摩、被动活动四肢各个关节。并根据患者的肌力水平、截瘫平面,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锻炼计划,逐渐增加锻炼强度。

2.2.5预防压疮保持床单元干燥、平整无皱折,协助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拉拽而损伤皮肤,骨骼隆突处衬以棉垫,对损伤严重、全身营养状况较差者给予压疮护理,每日二次,用50%酒精按摩骨骼隆突处,对已发生压疮者,局部用0.5%碘伏每2小时涂擦1次,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以环状动作由近压疮处向外按摩。同时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加机体免疫力。

2.2.6预防泌尿系感染截瘫患者由于膀胱麻痹而不能自行排尿,患者排尿功能失去大脑及低级中枢控制,使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致尿潴留,应及早行留置导尿,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外阴部清洁。每周更换尿管尿袋1次,定时开放导尿管,训练膀胱括约肌舒缩功能。长期留置导尿的病人,遵医嘱进行膀胱冲洗,以冲出膀胱内积存的沉渣,预防尿路感染。

2.2.7便秘的护理应保持患者每日饮水量在2000—2500毫升以上,进食含粗纤维的食物。指导家属每日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3—4次,每次15—30分钟,以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还可顺结肠方向按摩,以防便秘。嘱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顽固性便秘的患者,可用开塞露挤入肛门或肥皂水灌肠等方法刺激排便,或口服抗便秘药。排便间隔以2—3天1次为宜。

2.2.8其他措施(1)在床上练习上肢及扩胸运动,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加深呼吸、咳嗽、咳痰。(2)做髋关节伸屈活动,每日做数次膝关节伸直活动,按摩踝关节。(3)手术后给患者用电脑骨折愈合治疗仪、微波理疗方法,以促进伤口愈合及机体康复。

3结果

本组14例患者,经过30天左右的住院治疗的护理,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及家属入院后1周左右均能正确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主动进行。

4讨论

4.1正确的指导能避免进一步的损伤病人及家属由于掌握的医学知识比较缺乏,当脊柱受伤后,在搬运及翻身时,如方法不当极易造成骨折的移位或加大损伤,重者可进一步损伤椎管内的脊髓,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通过健康宣教,可有效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发生,对临床治疗和护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4.2做好基础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脊柱骨折后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容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临床上我们对生命体征的动态观察、每天晨晚间护理、会阴护理、褥疮护理等基础护理,虽然很琐碎,但却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之一。

4.3功能锻炼是促进身体康复的重要措施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之一,是达到治疗的最终目的-恢复功能的主要手段。所以,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工作,适量的功能锻炼能帮助患者消除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达到骨折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任蔚红,王惠.临床骨折护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247—249.

[2]许蕊凤.实用骨科护理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