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浅议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刘文兰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教育局546600

摘要:幼儿体育活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和手段是身体练习,指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所采取的各种动作过程,主要包括身体活动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跃、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可分为基本动作及游戏、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两大方面。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体育活动

幼儿体育活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和手段是身体练习,指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所采取的各种动作过程,主要包括身体活动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跃、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可分为基本动作及游戏、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两大方面。

纵观不少幼儿园,我们常发现以下问题:户外活动场地不足,一些幼儿园无运动场和跑道,幼儿体能锻炼不全面;运动器械品种不齐全,数量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的需要;晨间锻炼时,幼儿用轻器械自由活动,随意地进行着动作练习,教师指导不到位;不同年龄班幼儿使用的器材相同,动作练习也基本相同,无年龄特点;早操时,幼儿跟随音乐做着柔弱无力的“舞蹈操”,呈现出“随意化、娱乐化、舞蹈化”的倾向,弱化了运动的特点,运动密度、运动量明显不足;因为女教师居多,在户外体育活动时,缺乏精心设计和组织的高水平的体育教学和体能训练,大多为松散、自由、玩乐的游戏活动,即使开展体能锻炼,经常出现幼儿排队等待时间长、活动效果不佳的现象,因此,造成了幼儿体育活动的低效能化,幼儿的身体健康得不到足够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了健康领域教育的目标:“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它对我们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基本动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方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健康领域“动作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具体的3条目标7条教育建议,帮助老师与家长了解各年龄段末孩子基本动作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目标,内容非常详尽,对我们老师的工作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亦对家长的家庭指导非常实用。

根据以上不少幼儿园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中的不足,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纲要》、《指南》的精神与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积极改善办园条件,为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幼儿园要因地制宜,积极拓展户外活动及室内活动场所,可选择草地、塑胶、地砖、水泥等不同材质作为运动场地,使幼儿生均活动面积达到3平米以上,建造操场、30米直跑道、沙水池等设施;配备多功能大型玩具、攀爬架、荡桥、转椅、秋千、平衡木、吊环、投掷架、钻洞、体操垫、球、推车、跨栏等必要的适宜的运动器械和体育游戏材料,供孩子进行走、跑、跳、钻、爬、平衡、投掷、攀登等体能锻炼,发展幼儿动作,促进身体健康。

二、教师要熟悉健康领域教育目标,对班级学期体育活动的开展有目标意识

教师要安排科学合理的月计划、周计划与一日活动计划,把健康教育体育目标落到实处。根据《指南》的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把具体项目内容写入月、周计划中,哪个月重点培养什么,周计划中晨间活动玩什么、户外游戏活动玩什么、体育课上什么,都要心中有数。每天要保证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其中1小时体育运动时间。因此,玩什么,做什么,如果下雨去哪里玩,要有计划,活动后及时反思,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动作发展短板。

三、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要注重幼儿年龄特点

1.基本动作练习具有年龄班特点。基本动作练习主要指走、跑、跳、爬、投掷、平衡等动作。幼儿在动作、生理机能与运动能力的发展上具有较明显的年龄班特点。小班,重在发展幼儿走、跑、平衡等练习以及四肢协调能力等的锻炼,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上下楼梯、走直线、走平衡木、抛接布球、扔飞碟、学小动物身体平稳双脚连续向前跳、快跑15米左右等等动作;中班,重点进行动作的稳定性、身体协调能力、呼吸机能等的锻炼,可以进行抛接球、投沙包、变速走、追逐躲闪跑、双脚跳、单脚连跳、助跑跨跳、匍匐爬、膝盖悬空爬等练习;大班,重点进行速度、力量、躲闪能力、综合运动能力等的锻炼,可以进行左右脚单脚连续跳、走斜坡、过荡桥、投准投远、跳越障碍、跳绳、拍球、25米快跑、吊双杠等练习。

2.早操具有幼儿年龄特点。小班:重在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要有游戏性和趣味性,编排的流程是“热身活动——基本体操——音乐游戏——放松运动”。基本体操以徒手操和模仿操为主,身体部位自上而下、平均分布,呼吸自然,一套操约6-7节,全身动作练习时间不少于2分钟。音乐游戏则可选择幼儿喜欢的小动物类游戏,一般时间以8-10分钟为宜。

中班:中班孩子的动作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有所提高,因此编排的流程是“热身运动——队列练习——基本体操——音乐游戏——体能运动——放松运动”。孩子的方位知觉能力有所提高,可安排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练习,基本体操的选择重在动作到位、富有节奏,身体部位自上而下,重点在上肢与下肢,一套操不少于8节,全身动作练习时间不少于3分钟。体能练习可安排一些中班孩子应该达到的基本动作加以巩固练习,以加大早锻炼的运动量。一般时间以10-12分钟为宜。

大班:大班幼儿在动作的灵活性、节律、速度与力度方面已取得较好的发展,因此,在早操活动中,一方面可增加操节节数和动作难度来提高幼儿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培养。编排的流程是“热身运动——队列练习——基本体操——体能锻炼——放松运动”。基本体操的动作重在有力、到位、多变,身体部位自上而下,重点在腰腹与下肢部位,一套操不少于10节,全身动作练习不少于4分钟。一般时间以12-14分钟为宜,最好不超过15分钟。

四、科学合理组织幼儿体育活动

1.根据动作形成规律,科学合理地组织体育活动。人体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都要经过“初步认识——学习掌握——巩固提高——应用自如”四个阶段,所以,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中教新动作时,可采用“初步认识——分解学习——完整练习——熟悉巩固”这一模式。

2.遵循幼儿生理机能变化规律,科学组织体育活动。人体生理机能运动变化的规律是“上升——稳定——下降”,呈抛物线状态。只有遵循这一运动规律,运动才是科学有效的。运动量过小,达不到运动负荷,起不到锻炼作用;而运动量过大,对幼儿又会造成身体的过度疲劳和伤害。因此,体育课运动量的安排要体现“小——大——小”的规律。在环节设计上,要循序渐进,有热身、基本动作的练习或复习、新动作的学习、游戏巩固和放松活动,才是合适的。在节奏上要张弛有度,有效控制幼儿运动强度、运动密度、运动时间,保证运动量适宜、体育活动科学有效。

五、整体布局、科学规划户外活动场地

根据体育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园实际情况,幼儿园的户外场地(操场、楼面、草地、沙地、外墙)可进行因地制宜的整体布局、合理规划。例如,操场可放置多功能大型玩具、铺设塑胶跑道,结实的外墙可安置攀爬网、投掷架,草地上可安置直线、S型平衡木、平衡桩,沙池上放置攀爬架、钻爬网、弹跳床,小土坡下可设置钻洞,走廊可画跳房子,大树下可悬吊纵跳储物小球等等,使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能够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与运动的乐园。

六、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保证体育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根据《指南》的要求,幼儿的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目前尚有不少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不足,可以对幼儿作息时间表进行调整,把不同班级的户外活动时间交错开来,提高场地使用效率。还可实行“场地轮换”制,定期换场地,使幼儿都能玩到幼儿园内不同场地的不同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