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护理

郭丽吓

(山西省黎城县人民医院山西长治047600)

【摘要】目的:评价改良转子间骨折护理模式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144例,随机对照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70)、对照组各(n=74),对照组采用路径处理,观察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康复护理不到位问题进行强化改良。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屈曲受限、股四头肌肌力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护理模式有助于降低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加速患者康复。

【关键词】老年;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158-0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位于股骨颈关节囊外部分至小粗隆以下5cm之内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30%~40%。老年人占转子间骨折95%以上,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多见于跌倒、身体旋转、过度外展或内收位着地等,在我国转子间骨折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1]。手术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主要方法,大量Meta研究分析了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利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优于其他内固定术,术后下床时间更早、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无论何种手术都具有创伤性,同时考虑到假体的价格,内固定术患者数量仍十分庞大,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风险上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杨子波、王秉钧等分析显示,内固定术12个月生存率为92.6%,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非常必要[2]。为此,医院针对过去的传统护理模式常见问题,进行了改良,以期获得更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手术治疗;③知情同意;④伤情可无扶持行走;⑤未合并其它严重创伤性疾病;⑥认识、精神正常,依从性尚可。共入选患者144例,其中男55例、女89例,年龄(77.2±6.2)岁。Evans分型:Ⅰ型21例、Ⅱ型54例、Ⅲ型50例、Ⅳ型19例。病理性骨折21例,创伤性骨折123例。受伤原因:跌倒伤91例、旋转伤24例、坠落伤8例。合并有基础疾病106例,慢性心脑血管病53例、代谢性疾病43例(糖尿病与骨代谢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2例,原发性周围神经功能障碍14例。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102例,关节置换术治疗32例。受伤到手术时间3~6日,平均(4.7±1.2)日。家庭经济状况:压力非常大34例、大50例、一般28例、轻21例、非常轻31例。家属支持情况:完全支持84例、支持50例、一般或不支持10例。受教育时间(3.5±1.2)年。据入院顺序,随机对照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70)、对照组各(n=74),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情、治疗方式、合并基础疾病、家庭支持情况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按照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围术期护理路径、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路径处理,术前做好体位管理、床上大小便训练、镇痛管理、内科疾病治疗护理等,术后安排生命体征监护、饮食管理、治疗护理、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康复训练等。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以穿弹力袜、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为主要方法,康复训练以直腿抬高训练、肌力训练、髋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一般术后2~3日便可开展直腿抬高训练。

1.2.2观察组

(1)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不到位:①积极预防下肢水肿等下肢并发症,引入热敷、冰敷、足三里按摩、下肢腓肠肌按摩,对家属进行培训;②强化饮食控制,除提倡低脂饮食外,根据患者体质选择合适的膳食策略,鼓励多饮水,禁止食用富含钾食物,可食瘦肉汤、乌鸡等食物,补气养血、降低血液粘稠度;③要求患者避免压迫患肢、用力起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正确的坐卧姿,以利于静脉回流[3]。

(2)尽可能帮助康复训练落实:①针对康复训练落实不到位情况,制定家庭访问计划,与1名家属取得联系,采用微信等方式了解现场训练情况,术后确保每周1次电话随访,至少2次来院检查,指导开展家庭康复训练;②许多患者并未开展髋部屈曲训练,训练较迟,帮助患者利用鞋子训练,平卧在床上,垫高后背,通过提拉鞋带进行髋部屈曲独立训练,可在家中训练;③髋部训练落实也较差,许多患者甚至不开展髋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髋部外展训练,在家中可利用较长的枕头、家属辅助下进行长时间的髋部外展训练;④针对股四头肌训练,鼓励开展主动的股四头肌训练,在家中可在小腿绑缚沙袋,进行抬腿训练,锻炼股四头肌;⑤做好认知、健康教育,反复强调康复的重要性,要求患者及其家属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以WPSxls数据表录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

观察组髋关节屈曲受限、股四头肌肌力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基本成熟,围术期护理内容也基本成熟,但实际情况是,许多护理措施特别是康复训练未能落实,许多护理细节未能得到解决。因许多老年人是跌倒等原因导致的骨折,基础状况尚可,术后是有条件开展康复训练的,但受各种主客观原因影响,康复训练依从性差,增加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风险[4]。早期功能活动性差、髋关节屈曲受限、担心关节脱位、股四头肌肌力差、疼痛认识不足等是造成康复训练未落实的主要原因。股四头肌训练、关节屈曲训练等一系列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环节未能落实后便可能影响其他康复训练。器材问题、术后下肢管理不当出现水肿疼痛也是导致训练未能落实的重要原因。为此,新的护理模式,强化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措施,通过器械改良、补足不足、加强指导、加强家庭干预等方法尽可能促进康复训练落实。结果显示,观察组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下降,肌力改善维持更好,髋关节功能恢复更迅速,住院时间缩短[5]。

综上所述:应围绕康复,抓住导致康复未落实的主要矛盾。

【参考文献】

[1]夏振兰,郭达,范梅霞,等.不同时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比较[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40-43.

[2]杨子波,王秉钧,邬培慧,等.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骨伤,2015,28(8):699-703.

[3]韦秀红.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5):479-482.

[4]魏立友,张宏伟,孟和,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住院患者性别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3):195-196.

[5]孙奇,童培建,徐斌斌,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一年死亡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5):37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