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观察

喻贤洪

喻贤洪

(重庆市铜梁区妇幼保健院重庆铜梁402560)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58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退热、咽红、咳嗽以及肺部啰音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治疗肺炎患儿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关键词】小儿肺炎;中西医结合;症状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190-02

小儿肺炎为临床儿科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儿童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由于致病因素较复杂,仅应用抗生素不能获取理想疗效。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9例肺炎患儿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疗效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58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满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中制定的关于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30例男,28例女,平均年龄为(3.7±2.1)岁,平均病程(5.4±0.2)d;所有患儿均不同程度伴有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儿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镇咳、平喘、雾化、补液以及解热等对症疗法;研究组患儿联合中医治疗,主要采取麻芩止咳糖浆(重庆华方武陵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101;每瓶100ml;每瓶30ml)加穴位贴脉冲疗法,其中,麻芩止咳糖浆:患儿口服,5mL/次,3次/d;穴位贴敷:主要取患儿肺俞穴、风门穴、天突穴、定喘穴、膻中穴以及丰隆穴;外敷药物主要包括炙麻黄、白芥子、冰片、洋金花以及甘遂等成分,按照1:1:1:1:1的比例进行配置,粉碎药物后使用姜汁将其调成稠糊状;然后将中药糊制作成大小为1cm×1cm的药饼,贴敷到以上穴位,使用油纸进行隔离,并应用胶布进行固定,经过1~2h后取下;如出现烧灼感,则提前取下;一个疗程为1年。

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退热、肺部啰音、咳嗽以及咽红等症状消失时间。

1.3疗效评定标准[2]

治愈: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状态,咳嗽症状完全消失,肺部听诊无干湿性啰音,且经检查,患儿血MP-IgM抗体为阴性;好转:患儿咳嗽症状显著减轻,痰量明显减少,呼吸音转为清晰,经检查,患儿血MP-IgM抗体滴度为1:80~1:40;无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血MP-IgM抗体无变化甚至升高。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为总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x-±s)和“n/%”表示,分别进行t与χ2检验,如P<0.05则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愈22例(75.9%),好转5例(17.3%),无效2例(6.8%),总治疗有效率93.2%;对照组:治愈15例(51.7%),好转4例(13.8%),无效10例(34.5%),总治疗有效率70.9%;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P<0.05。

2.2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研究组:退热时间(3.05±0.92)d,咽红消失(6.32±3.00)d,咳嗽消失(6.12±2.14)d,肺部啰音消失(7.05±1.54)d;对照组:退热时间(4.89±1.97)d,咽红消失(8.34±3.42)d,咳嗽消失(9.62±2.46)d,肺部啰音消失(8.65±2.87)d;研究组退热、咽红、咳嗽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P均<0.0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肺炎发病率在逐年提高。该病各个季节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诱发因素较多,且病情易反复性发作。以往治疗小儿肺炎主要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疗法,但疗效不显著。为增强疗效,需要探讨一种积极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补液、抗感染等常规西医疗法,研究组患儿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基础上应用麻芩止咳糖浆加穴位贴脉冲治疗,其中,麻芩止咳糖浆主要包括麻黄、紫苏叶、黄芩、防风、罂粟壳以及法半夏等成分,其中,麻黄为君药,具备内开肺气、外散风寒以及宣肺平喘的作用;防风、紫苏叶为臣药,具备散肌表风邪、除经络之湿邪以及加强解表散寒的作用;与黄芩配合,能够起到清热、燥湿、泻火以及解毒的作用;黄芩具备清泻、肺热的作用;法半夏具备化痰止咳的作用;罂粟壳具备敛肺止咳的效果。以上药方配伍共奏清热化痰、散寒宣肺以及止咳平喘的作用。穴位贴脉:将外治之法作为依据,将急治标、缓治本作为选穴依据,并和现代医学解剖知识相结合,主要选择背俞穴交感神经链所处位置取穴,能够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减低气道高反应[3]。

综上所述,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肺炎患儿,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5.

[2]姜海丽.小柴胡加石膏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4):53-54.

[3]罗静,杨颖.清热消炎贴联合电磁波治疗仪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