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的教与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的教与学

刘丽钗

刘丽钗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学351100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作为基础应用学科,在不同学科之间均有渗透。文章在介绍初中历史文化课程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课程教学初中

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新的契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授课内容、讲解过程也都发生了变化。新时期,如何转变观念,优化教学设计,找到课程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现阶段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课程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历史学科不单是一门应用学科,更是一门规范道德养成、文化素质养成、理论知识沉淀的学科。历史教学不仅可彰显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髓,还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情感、智慧的升华,完善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获得全面的进步和发展。历史知识的传授可帮助学生“以史为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历史人文素质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实践意义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要强化内功,加强理论学习,要突出“以人为本”,创设适应学生学习的环境。新课改也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引进,通过声、电、光、色、形、动画、视频等教学手段,能让学生穿越时光隧道,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实现感知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历史教学也要利用多种教学载体来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激情,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

二、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

当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多是停留在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尴尬局面。灌输式的教学比较常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比较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生自我教育”相互脱节。另外历史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程度和开发能力较低,学校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太少,缺少创新和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大多还是以分数来衡量,唯分数论等问题依然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难题。

2.问题原因

致使历史教学中出现种种问题也是有多层次的原因,突出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多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对新形势下的历史课程教学改革难以适应,特别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上显得力不从心,教学上也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在现有的教育条件和社会环境压力下,历史课程在多数人的眼里还是属于次要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容易被边缘化,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次关系上难以把握,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是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也很大,多数学生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将学生的学习精力花费在历史科目上,且学生团队学习的机会不多,学生的学习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和约束。

三、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施途径

1.更新知识结构,倡导探究学习

教师自身要强化内功,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倡导创新教学模式,自觉承担历史文化教学的使命,对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有个通盘的认识,通过强化学习和教学实践来增强创新意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大力提倡学生“探究式”学习。要改变以往“填鸭子”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而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模式,将课文中设置的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栏目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将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启发性、生动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实现学习进程与教学方法的融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创设教学情境,注重课程引领

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课程设计,利用多媒体和一些图片、实物、文献资料,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教材,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教学中可以在导入课程环节中运用视频片段、历史纪录片,重现历史的生动性,代替语言的粗糙描述。教学中也要运用多种文学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要注重课程的精彩导入,利用成语、故事、流行语、新鲜元素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兴趣。例如在讲授《宋元文化》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将宋朝的服饰、交通、道路、经贸特点逐一介绍,将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通过直观的电子材料来展示并加以总结,让学生对宋朝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认识。

3.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要发挥教学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生为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可将课文涉及到的教学题材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把相关的视频、图片、声音、动画、资料等集于一体,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将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通过图文并茂和声像并举的方式得以体现,将模型、幻灯片、挂图、视频等现代教学工具运用到教学中来,并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讲授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时,在看到水利工程发挥农田灌溉、防治灾害等作用的同时,也可以看到水利文化的传播,教师可借用多媒体教学,以动画或视频的方式展示都江堰工程所蕴含的的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水利文化。

4.整合地方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学校应同地方政府合作,拓展教学实践基地,同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共建,共同开展历史课外教学活动。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一些专业比赛活动和参观实践活动来丰富第二课堂,如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我来讲”演讲赛、辩论赛、朗诵比赛、历史专题讲座或评论,开展观看历史电影、纪录片等活动,展示学生个性,增强、积累知识文化,丰富课余生活,提高整体素质。也可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实践活动,通过多种的实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当然,在业余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一些针对性的电视节目,如百家讲坛、焦点访谈、地理中国、科教频道、寻宝等,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5.倡导分组学习,发挥团队优势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6—8人,推选一人当组长,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主题,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学习来完成任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几个小的历史问题,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由小组长根据组员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尽可能地为本组成员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辩论、交流,让学生的口、脑、手都动起来,让课堂氛围更浓厚;可以延伸一下课堂,将历史课变成一个成果汇报会,汇报的形式有演讲、辩论、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方式。这些均通过团队小组的活动来完成,这样的教学相信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琦新课程下如何搞好初中历史教学[J].教学研究,2013,12。

[2]全伟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生动性的方法[J].宁夏教育,2014,01。

[3]王刚例谈初中历史文化史课的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