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刘春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浅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刘春红

刘春红

刘春红(东阿县刘集联校山东东阿252200)

【摘要】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何入手呢?首先究其“病因”。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要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生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开展心理辅导;家园要密切结合巩固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渗透;心里辅导;学校配合

随着社会,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的术语和内容也通过各种途径为人们所逐步认识和了解,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以被纳入正式的学校教育中去,以其为孩子的健康,顺利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何入手呢?我们首先应究其“病因”。

首先,我们得从学校谈起。或许有人会问,在现实生活中谁最累,最辛苦、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回答是否定的那究竟是谁呢、对,是我们的学生、众所周知,他们的书包越来越重,他们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有的甚至在晚上12点以前还不能做完作业,他们很少幼玩的时间,小小年纪不但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在家长的“监视”下学特长,搞提高复习。他们一上学就被牢牢拴在以学习为目的的战车上,内心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有的老师方法不当,当着其他人的面或讽刺或挖苦,或严厉指责,甚至破口辱骂……于是造成他们害怕考试,害怕老师,害怕家长,害怕学校,在压力。恐惧下,有的孩子变得焦虑。烦躁。紧张。暴怒。嫉妒。猜疑……产生逆反心理,自尊心特别“强”不肯接受大人提出的任何意见。并学会了应付老师,应付家长的“欺骗术”会为一点芝麻小事而愤怒,生活失去了色彩。学习变的枯燥无味,厌学的情绪弥漫在青少年之间。

诺贝尔获奖者李元哲博士曾经告诫,学校不要让学生太忙,否则学生就没有时间去思考。最好的教育是教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最坏的教育是教师占了学生的时间,而学生又学不到什么,得不到发展。马克思说过,时间实际上就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尺度,还是人的发展空间。

当所有人都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就会在艺术,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可见,学生课业负担的轻重,精神压力的大小,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少,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才能能否得到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育。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到了许多适得其反的效应,而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仅仅是每个学校的开头术语。对学生“减负,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一切仍以“升学”作标准为教育目标,片面强调学生需要的知识教育,而从根本上没有解决教育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文价值,即“学习就是为考试。

那么,来自家庭的影响也应受重视。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尽了家长的溺爱。迁就。当上学读书后,与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又受不了一点委屈,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有一部分家长在处理孩子错误时不注意方式,动不动就责骂,甚至拳打脚踢,用所谓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不然就“关怀备至,和蔼可亲。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望子长龙,望女成凤”的高要求,让孩子做许多他不愿做的事。这样,是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还有一些家长一味地认为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应让自己的孩子尽早学习英语。电脑,孩子也对次感兴趣。当然,这有助于为孩子们提供各种素材,丰富他们的兴趣,开拓视野。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信息化尽管将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也可能会导致由于热衷于电子游戏而引起教师与孩子之间人际关系单薄,减少学生体验生活接触自然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现在的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不安全隐患越来越多,对学生身心造成危害。如;有的学生贪小便宜,或妒忌别人有好的东西自己没法有,养成了小偷小摸,学习录相片里的坏习惯,欺负弱小,或以“借”钱不还,或强行弱小同学拿钱,搜身,若是不肯,就用打来解决……这对于他们欺辱的学生来讲,身心都极为不利,造成有的学生怕出门,怕到校又不敢跟大人讲,怕再挨打的心理,或者效仿,崇拜他们。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现代心理专家认为:必须把保护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学生的健德育工作放在德育工作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1.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对儿童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的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开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前提。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2.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摘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绿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

2.1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生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

在活动场内,我们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活动室是学生的主要的活动空间,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能陶冶学生情操,充实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心灵。”

2.2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良好的精神环境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学生积极的感染。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3.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

4.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指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发学生的主管感受和体验,从而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成和改善学生心理的一种方法。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和生存辅导三个方面。如学生感受爱接受爱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伴。老师交往时懂的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等。

5.学校配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与学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向家长宣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学生心理教育的专题,使其家长对其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学校联系栏向家长介绍近段各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不敢与同伴交往,不愿参加活动,有的甚至上课想小便时都不敢说。我分析了孩子内向的原因,并指导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出去游玩,有意识地接触邻居家的小伙伴。带孩子上超市,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校园,教师更是关注这个孩子,多为他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找性格外向的孩子与他亲近。稍有进步,我就给予鼓励和表扬。经过两个学期的密切配合,孩子进步很快。能主动与教师说话,和其他孩子一起做游戏,‘六一’还参加了校组织的文艺演出。

21世纪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21世纪劳动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以上是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带动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