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俗文化在园林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我国民俗文化在园林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

黎爱华

黎爱华(宜昌市红叶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其作为一种基础文化产生早于文字。通过民俗文化,发展出了整个社会文化,其中包括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等等学科。

其包罗万象,但是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民俗、节日民俗、戏剧、歌谣、故事等等。也正是因为如此,民俗文化在园林的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在园林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文章将以成都古典园林与西安环城西苑为例,对我国民俗文化对园林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民俗文化;园林发展;成都;西安

0引言成都与西安在我国历史上经历过不同时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的高峰期,在不同的朝代,也是政治、经济的中心城市。也正因为如此,两地的园林发展史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成都园林是蜀中园林标志性建筑,而西安环城西苑则是将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西安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两地虽属南北,但是民俗文化在其园林发展中同样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1成都古典园林与西安环城西苑概况成都在我国文化区域的分类中属于巴蜀文化区域,在历史上有着多次的经济、文化发展高峰,再加上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始终是其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地。也正是因为如此,成都园林发展具有非常好的物质和文化条件。成都园林既有在建筑、山水、花木、人文景观以及众多楹联匾额上具有蜀中园林的风格,也将北方园林的大气与江南园林的小巧融合的特色。

西安环城西苑投资4.3亿元,占地10.33hm2,是西安一个将城市绿地与居民休闲娱乐结合在一起的城市景观园林,也是西安市中心最大的一块园林绿地[1]。西安环城西苑是以保护西安古城风貌、增加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以及提升旅游环境为目的的城市园林重点工程,园区分为南北两部分,以西安古城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主线,将西安特色贯穿在园林建设始终。

2成都与西安的民俗文化成都是巴蜀文化区的中心城市,自秦朝以后,就一直在关中的腹地后方,其民俗也受到中原民风的影响,建筑风格与中原民居相同,布局与自然结合,造型轻巧自然,色彩虽丰富但也清新淡雅。且成都在民俗特色上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民俗活动地点喜欢选择在园林当中。这也是由成都每月丰富的民俗活动所决定的,例如正月的灯市、二月的花市、三月的蚕市、四月的锦市、五月的扇市、六月的香市、七月的宝市、八月的桂市、九月的药市等等。丰富的民俗活动,造就了成都人民勤劳乐观、热情好客的民俗风情[2]。

西安与成都的民俗文化的差异性主要在于所处区域特点,也就是地理位置的不同,造就了西安与成都的民俗文化的不同。首先是在历史文化背景上,西安是我国陆地版图的中心,位于渭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八水环绕,“秦中自古帝王地”,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朝最多,前后有12个王朝在此建立都,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市之一,如此,西安具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三秦民俗、西安鼓乐、户县曲子等等。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在园林建设中,突出乡土风情,让游客在园林中感受民俗,感受舒心和愉悦。

3民俗文化对园林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对园林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也是不同的,主要的作用与影响是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创建区域特色园林以及促进园林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⑴现阶段,人们的审美观逐渐增强,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重视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的注重精神需求,因此,园林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就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园林所面对的是整个城市各阶层的民众,因此就必须要符合这个城市民众的审美观需求。民俗文化来源于生活,不仅具有当地的民族特色,也包涵丰富的艺术特色。将民俗文化加入到园林建设中,在提升园林文化的同时,也让园林有了自身的特点。以成都园林为例,由于成都在古时与我国的政治中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园林建设上有着成都本土的一种质朴感;其次是成都在唐宋期间,经济发展,游乐逐渐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之后更是成为了一种习俗,再加上当地官员的支持,使得成都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例如浣花溪、大慈寺等都成为了游乐区。也正因为如此,成都园林成为了官员与民众同乐的场所,在建筑风格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例如可在浣花溪钓鱼、游览等等。

⑵园林建设与发展应以人为本,就是要将人的娱乐活动与心理需求相互融合,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民俗文化在园林建设中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建设园林时,将民俗文化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人们,让人们在艺术中了解民俗文化。以西安环城西苑为例,在该园林绿地建设中,民俗文化是绝对的主角,在园林建设中将乡土风情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雕塑、景墙、植物等。“爆米花”、“斗鸡”游戏、“吃面条”、“一根面”、“拴马柱”、“马勺脸谱”等即以雕塑的形式表现;民俗文化景墙中的“八大怪”风俗、秦腔脸谱、剪纸、皮影戏等;以及西安乡土树种中的代表植物,国槐、银杏、皂角、白玉兰、白皮松、油松、华山松、垂柳、垂丝海棠、南天竹、十六、碧桃、紫荆、贴梗海棠、鸢尾等等以以上形式为载体,将园中的三秦民俗文化氛围烘托出来,将整个西安古城的魅力展现在广大民众面前[3]。

⑶促进园林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就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拓宽园林设计的理念。园林建设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包含着多种学科知识。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园林建设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其主要的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都必须要不断的创新,才能够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将民俗文化融入到园林建设中,能够将地域特色与民俗艺术展现在人们面前。

4民俗文化应用在园林建设中的经验以西安环城西苑为例,在环城西苑加入民俗文化正式开放之后,西安市民对于环城西苑的普遍感受就是有着非常优秀的三秦民俗文化氛围。外地游客来到西安后,也将环城西苑作为重点的旅游地点。

从西安环城西苑的设计理念中可以看出,民俗文化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其经验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⑴将民俗文化与园林主题有机结合。民俗文化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是一种潮流,但不能盲从。

在应用时需要考虑到该处园林的性质与特点,合理规划,最主要是要与园林景观的主体风格相协调,与整体园林建筑形式相吻合。不能盲目追求数量,即使是园林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专园,也需要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并不是将民俗文化的成果陈列出来。⑵多种表现手法突显民俗文化。在西安环城西苑中,对于民俗文化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以三秦民俗文化为主,但如果只是单一的摆放在那里,也没有什么意境可言。

因此在西安环城西苑中会时不时的放映关于民俗文化的露天电影或是相关的表演,采用直接形象的表现手法让民俗文化“活”过来。

5结语成都和西安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造就了不同的民俗文化,不同民俗文化背景下的园林设计也不尽相同。文章通过对成都与西安民俗文化对园林发展的作用与影响进行分析,了解到二者在园林建设与设计上的总体风格与文化传承。因此将民俗文化应用到园林发展中能够赋予城市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城市园林增添新的魅力。

参考文献:[1]李婧.浅谈传统文化在公共空间里的传承[J].经营管理者.2010(03)[2]常亚兰,肖斌,陈东燕.线性公园绿地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安环城西苑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03)[3]李鹤,杨文斌,贾会敏.传统文化在古建筑选址及布局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0(09)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