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杭英

杭英(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2142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3例骨科术后住院手术病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1例)和干预组(62例),对照组进行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每位患者配备责任护士,针对性的增强心理干预、睡眠卫生指导、疼痛指导、松弛疗法、音乐疗法、物理诱导睡眠和睡眠行为干预等措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1](PiltsburghSleepQualiLyIndex,PSQI)对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睡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各项睡眠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患者进行相对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骨科患者

前言

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能促进精神和体力的康复,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是术后机体康复的保证之一[2]。良好的睡眠被认为具有恢复性的作用,能促进疾病康复和使人体生理功能更加旺盛;睡眠不足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甚至使病死率升高[3].骨科手术是。种有创伤性的治疗手段,术后患者机体比较虚弱,若睡眠不足则使患者的生理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机体的恢复及手术效果[4]。有多项研究[5-6]表明,骨科术后患者存在失眠情况。科学的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对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有重要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10年07月至2011年05月本科室18岁以上123例骨科患者,男66例、女57例,年龄26-72岁,平均(46.2±18.7岁)文化程度文盲30例、小学32例、初中29高中以上32人。四肢创伤骨折86例,脊柱疾患37例。排除无表达能力、智力障碍及不愿配合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均知情同意。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干预组(6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病情等方面比较,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入院后在给予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1.2.1心理干预患者骨折后大多情绪紧张、心情失落,担心生命的安危、伤肢的功能、治疗的痛苦等等,面对这些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用娴熟的技术,镇定的眼神,取得患者的信赖,使患者能够正确地面对现实,安定情绪,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其创伤组织尚可获得康复,以减轻其焦虑程度;请性格开朗、乐观的患者,在病房中与其交流,消除患者的疑虑;同时结合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讲解手术目的、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乐观的情绪下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睡眠卫生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睡眠习惯。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通风,但切忌当风而睡。床和枕头应使病人感到舒适为宜。睡前用温水泡脚,不宜饱餐及进行兴奋性活动,如剧烈活动,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睡前饮1杯热牛奶,因牛奶中的色氨酸有抑制兴奋的作用,帮助睡眠[7]。养成良好的睡眠姿势,一般主张右侧卧位,微曲双腿,全身自然放松,一手屈肘放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指导患者不要在睡前过度用脑,晚饭后避免高度集中精力的活动,睡前情绪要保持清静,不要过于激动。

1.2.3疼痛护理责任护士应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细致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和程度,根据具体情况报告医师给予相应的处理。采取预防性用药,对于疼痛明显、原因清楚的患者定时给予止痛药物,而非疼痛难以忍受时才用药。另外嘱患者不要过度关注与伤口疼痛,可指导患者分散注意力,如看电视、看小说、听故事等,根据患者的性格和以往经历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来减轻疼痛反映。

1.2.4松弛疗法和音乐疗法常用的松弛疗法有进行性松弛训练、自身控制训练、沉思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通过全身肌肉放松来促进神经系统朝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从而诱导睡眠。音乐疗法通过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善患者的情绪,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应激能力,改善睡眠质量。

1.2.5物理诱导睡眠一般情况,人的体温在白天时较高,而在夜间下降,身体的代谢逐渐减慢,身体进入一种抑制状态之后,睡意随即来临。睡前洗热水澡或做20分钟的有氧运动或晚间散步可以放松肌肉,使体温升高,临睡前体温下降,以促进睡眠。通过光照、刺激控制和理疗仪,改变患者睡眠─觉醒周期,调整脑电波活动,从而减少觉醒,改善睡眠质量。

1.2.6睡眠行为干预包括睡眠限制疗法和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通过缩短卧床时间,减少睡眠障碍患者躺在床上非睡眠时间,促进形成规律的睡眠时间,从而提高睡眠效率。通常将患者每晚的睡眠时间限制为6.5-7h,如睡眠率达到90%以上可增加卧床时间30min;如果低于80%则要减少卧床时间30min;80%-90%的患者可以坚持卧床时间不变[8]。刺激控制疗法是一套帮助患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和建立规律性睡眠—觉醒模式的程序,以减少催眠药物的用量[9]。

1.3评价工具

睡眠质量调查量表选择为匹兹堡睡眠量指数问卷(PSQI)[2],该问卷由9个自评和5个他评项目组成,并由18个条目构成7项因子:①睡眠质量;②入睡时间;③睡眠时间;④睡眠效率;⑤睡眠障碍;⑥催眠药物;⑦日间功能。每个成分按(0~3)分计算,累计各因子评分为PSQI总分,其范围在(0~21)分,以PSQI≥8作为判定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10],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入院后第2d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入院后第2d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入院后第2d两组患者PSQI各因子和总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入院后第2d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n=123,(-x±s,分)]

2.2出院前2d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出院前2d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见表2。从表2可见,出院前2d干预组患者PSQI各因子和总分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出院前第2d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n=123,(-x±s,分)]

3总结

睡眠作为人们非常重要的生理需要,良好的睡眠质量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很大影响。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治疗手段,术后由于身体和心理发生变化,易发生失眠,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患者失眠的原因,采取准确、可靠、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睡眠需要,帮助其尽早恢复健康。

通过表一可以发现两组患者都有的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且两组病人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全方位的评估患者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如入睡困难、易醒、焦虑、疼痛等。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部分影响睡眠的因素进行科学的控制,表二显示通过心理干预、睡眠卫生指导、疼痛指导、松弛疗法、音乐疗法、物理诱导睡眠和睡眠行为干预等措施,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较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好,两组患者PSQI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干预对改善骨科术后患者睡眠质量有效。

参考文献

[1]吴晓明,林汉生.1991-2006年全国淋病与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051-3052.

[2]包海棠.骨科患者术后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7):810-811.

[3]SamuelLK,GilbertED,GerardJC1sleepintheintensivecareunit[J].1Chest,1995,107(6):1713-17191.

[4]沈曲,李峥,GwenS,等.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197-202.

[5]胡三莲,许燕玲,熊飞,等.骨科住院患者对疼痛护理认知和需求情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0A):26-27.

[6]陆琦,桂斯卿.骨科术后疼痛的原因、评估、护理现状及展望[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9):116-118.

[7]陈庆珊,翁琼英.跟腱断裂患者的舒适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7):32-33.

[8]崔丽静.跟腱断裂的护理与康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5,7(1):40-41.

[9]昌墩阳,方缙,田长国.跟腱断裂术后伤口愈合困难的原因及防治[J].实用骨科杂志,2008,14(3):179.

[10]SamuelLK,GilbertED,GerardJC1sleepintheintensivecareunit[J].1Chest,1995,107(6):1713-1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