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房屋结构设计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简析房屋结构设计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边露嫣1袁筝2

1浙江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2浙江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大约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超过全球年建筑总量50%以上,是每年新建建筑量的国家,然而这些建筑的寿命却很少能达到设计年限。影响建筑寿命的因素很多,包括城市规划的原因,但其中应该全面分析房屋结构设计中一般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把好建筑安全这一关,将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就房屋结构设计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讨论。

关键词:房屋;结构设计;存在问题

引言:

对于建筑设计的本身而言,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房屋建筑结构的问题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房屋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分析

1.1房屋渗漏问题

一辆混凝土罐车转弯时,地面突然塌陷,罐车四个车轮陷入塌陷处后倾倒,砸中路边两辆车;一幢只有20年历史的居民楼突遭粉碎性倒塌,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六人受伤……近年来,随着地下渗水导致楼倒路陷等建筑安全事件的频发,一度被人忽视的建筑地下渗漏问题正愈发引起公众的关注,我国建筑地下渗漏的现状不容乐观。

1.2防水工程问题

一些地方开发商有个特点,在建筑工程上重造型、重外表,而不重视内在质量好不好,这种思维直接导致在工程中装修的价钱提得很高,而地下工程费用却捉襟见肘。甚至会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很多人简单凑合地把防水做完,费用压得很低,漏了再堵。另外,还有一种现象,施工方觉得反正是漏水,干脆就不做防水,漏了以后再去堵、再去修。实际上大家只是把防水作为功能问题,没有把防水的渗漏问题上升到影响质量安全的高度。

1.3防火设计问题

建筑的火灾防控是世界范围内的消防难点、重点问题。作为人口密集的国家,如何有效地将高层住宅建筑因火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手续或设计审核、验收备案,建筑保温和外墙装饰防火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电气线路、设备是否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根据当前设计的状况来看,一些设计人员对防火规范和规律掌握不熟悉,对建筑的分类有错误的理解,导致在进行设计中对防火标准实际执行有误,造成消防处理不恰当,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问题;再加上一些场所安全疏散出口、疏散门安置的方向不对,影响安全通道的正常疏散;有些设计中的防火分区面积不符合实际要求,防火距离较大,设计存在不合理问题;消防设施设计不标准,造成建筑物失火几率上升,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设施不能够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1.4砌体结构的房屋的设计未经审核

1)有一些砌体结构的房屋的设计是套用图纸,应用时未经校核;有时参考了别的图纸,但荷载增加了或截面减少了而未作计算;有的虽然作了计算,但因少算或漏算荷载,使实际设计的砌体承载力不足;有的虽然进行了墙体总的承载力计算,但忽视了墙体高厚比和局部承压的计算。如果砌体的承载力不足,则在荷载作用下将出现各种裂缝,以致出现压碎、断裂、倒塌等现象,这类裂缝的出现,很可能导致结构的失效。

2)预防措施:

(1)细心认真地设计。对拟建砌体结构的房屋,要做到力学模型准确,传力清楚;荷载统计无误;大梁下砌体要设垫块并进行验算;加强对圈梁的布置和构造柱的设置,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2)裂缝一旦出现,要注意观测裂缝的宽度及长度的发展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如灌缝,封闭等,必要时要进行结构加固。设计上对房屋的设计和构造处理不当而引起的裂缝

1.5地基与基础存在问题

地基以及基础在建筑房屋结构设计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每一栋房屋结构在进行实际的设计当中,多层房屋通常是没有详细报告。这就造成了设置人员在进行施工图的设计之前,依据建设单位的一些口头说明来作为设计的依据,缺少了真实性,再加上没有实际的测量,对于地基的设计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也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问题。而一些设计人员就在进行地基与基础的建设之中来参照附近的一些建筑物的施工资料进行设计,这样做的做法十分不负责,也不合理。

2.房屋结构设计的规范要求

为避免出现上述结构设计问题,在房屋结构设计时首先必须从结构计算和构造上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2.1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①荷载计算的错误。诸如漏算或少算荷载、活荷载折减不当、建筑物用料与实际计算不符,基础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

②底框砌体结构验算。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通常对底层地震剪力乘以1.2~1.5的增大系数;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不能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

③避免楼板计算中方法不正确。在进行楼板计算过程当中,应该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针对连续板计算应该使用标准的计算形式,不能实行简单的用单向板计算形式代替;针对双向板查表计算时,应该注重材料泊松比的标准控制,否则由于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

④对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作出有效评价。目前结构计算大多采用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专业工程设计人员应该依据工程设计的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决定施工图设计的依据,这样做有助于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做出及时的肯定。

2.2构造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①第一,需要注意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延性,又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的要求。

②第二,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

③第三,为了防止屋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融热措施。

④第四,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应在整个建筑物高度内上下对准贯通,上至墙压顶,下至浅于500mm基础圈梁,或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的构造柱与圈梁、楼板和墙体的拉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房屋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与地基设计

3.1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①对一般多层砌体房屋结构,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做到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砼预制挑檐。

②对钢筋砼多、高层结构房屋,力求做到结构布置尽量采用规则结构。对复杂结构,可以设置防震缝,把它分割成各自规则的结构单元。结构布置以少设缝为宜,一旦设缝,则应使防震缝的设置与伸缩缝、沉降缝相统一;框架与抗震墙等抗侧力结构应双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框剪体系的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工作状态,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

总结:

房屋建设从勘察设计环节开始,每一步都要经过严格的责任划定,设计图纸要经过各系统设计人员、总工、院长等环节的审定、签字;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会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名称和主要责任人姓名都要与建筑“共存”。在进行设计当中,需要专业人员掌握实际的设计技能,结合实际,结合技术创新,将建筑结构的设计创造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嘉嘉;万桂奇;曹鹏;浅析建筑设计结构中的设计[J]大连建材,2017(5):130-132.

[2]贺岳;王桂宁;杨楠;浅析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方向[J]山东建材,2017(3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