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橡胶结合料在SMA混合料中的性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沥青-橡胶结合料在SMA混合料中的性能研究

麦宇博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

摘要:本研究结合SMA沥青混合料技术以及橡胶沥青技术,提出在SMA混合料中加入沥青-橡胶结合料,通过室内相关试验的研究分析,探究SMA混合料的性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沥青-橡胶结合料应用于SMA混合料可以得到成本低、综合性能良好的路面材料。

关键词:沥青-橡胶结合料;SMA沥青混合料;

1引言

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较高,铺筑SMA路面必须采用粘度较高的改性沥青,并且沥青用量较大,同时还需要添加纤维稳定剂,这样使路面成本大为提高。如果能够采用一种性能良好、成本低廉的沥青胶结料来代替SBS改性沥青,在保证良好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实现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将会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废旧轮胎中,含有大量SBR、天然橡胶、炭黑、抗氧化剂等有益于改善沥青性能的材料。在基质沥青中加入橡胶屑进行共混改性后得到的沥青-橡胶结合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抗低温、抗反射裂缝、抗水损害的能力[1]。若将沥青-橡胶结合料应用于SMA混合料中得到综合性能良好、低造价的路面材料,对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处理废旧轮胎造成的环境污染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2原材料技术性质

2.1沥青-橡胶结合料的性能分析

沥青-橡胶结合料是由基质沥青、废旧轮胎橡胶屑和某些添加剂掺和而成的混合物,其中至少有混合物总重量15%的橡胶成分。沥青-橡胶结合料只有在橡胶屑用量较大的状态下才能显示出它的优势,橡胶屑的用量通常在15%~22%之间。

从表1可以看出,橡胶屑的含量为结合料总量的15%及18%时,现场采用的沥青-橡胶结合料均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对比SBS改性沥青软化点的规范要求(不小于60℃)及考虑SMA高温稳定性,采用橡胶屑占结合料总量18%的沥青-橡胶结合料可满足SMA混合料使用要求。

2.2矿料试验

本研究所采用的集料为海南玄武岩,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10~15mm、5~10mm、3~5mm和机制砂0~3mm。填料采用从化吕田的石灰岩矿粉。经试验,矿料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

3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

3.1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SMA-13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作为工程级配,以4.75mm作为粗集料骨架部分的分界筛孔,设计出三组不同的初试级配,其中0.075mm筛孔通过率宜偏下限。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

预估初试油石比为6.3%,分别制作马歇尔标准试件,测定试件的各项指标。根据经验综合考虑,选定2#级配为设计级配,以初试油石比±0.3%的间隔,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最终确定设计孔隙率为3.7%,最后选定最佳沥青油石比为6.4%。

SMA沥青-橡胶混合料按照2#设计级配以最佳油石比6.4%进行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渗水系数等使用性能的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由结果可以得出,该设计级配的SMA沥青-橡胶混合料的各项使用性能均满足规范的设计要求。

3.2沥青-橡胶SMA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对比

采用SBS(I-D)改性沥青及前述矿料,并添加0.3%的木质素纤维,拌和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并对其马歇尔技术指标、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使用性能进行检验,与SMA-13沥青-橡胶混合料技术指标进行对比。

从表3及表4可以清楚地看出:相对于采用SBS改性沥青的SMA-13,采用沥青-橡胶结合料的SMA-13油石比增大了0.3%,沥青膜有效厚度相对较厚,虽然马歇尔稳定度、残留稳定度及动稳定度均不及采用SBS改性沥青的SMA-13,但成本降低了10.66%。因此,沥青-橡胶结合料应用于SMA混合料可以得到成本低、综合性能较为良好的路面材料。

4结论

(1)对比SBS改性沥青软化点的规范要求及考虑SMA高温稳定性,采用橡胶屑占结合料总量18%的沥青-橡胶结合料效果最佳。

(2)相对于采用SBS改性沥青的SMA-13混合料,采用沥青-橡胶结合料的SMA-13油石比增大了0.3%,但其各项使用性能仍较好地满足规范的SMA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要求。。

(3)采用沥青-橡胶结合料的SMA-13的材料成本要比采用SBS改性沥青的SMA-13低10.66%,综合考虑可以认为,沥青-橡胶结合料应用于SMA混合料可以得到成本低、综合性能较为良好的路面材料。

参考文献:

[1]孙祖望,橡胶沥青路面技术应用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DB44/T937-2011,橡胶沥青路面工程技术规范.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

[3]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