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国未来智能社会的智慧安防系统发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3

面向中国未来智能社会的智慧安防系统发展策略

陈建伟

(新疆电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830013)

摘要:安全始终是保障一个国家、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一个国家的生产,经济以及社会稳定都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当中,传统的安防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安防需求。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是面向中国未来智能社会的智慧安防系统的发展趋势,来探讨新型的现代化技术对未来智能社会的智慧安防系统发展所做的贡献。

关键词:智能社会;智慧安防;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安防系统面临了更大的挑战,无论是从技术还是新的安防工作部署都有了一个全新的变革。在新科技的不断研发下,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向现代社会的安防系统提出挑战,那么如何保证在未来智能社会的智慧安防又成为了一个难点。本文将从智慧安防发展的必要性,具体实施起来的难点,智能安防在未来科技时代中的应用优势以及智慧安防在未来智能化社会中应用前景,这几个方面来具体探讨智慧安防系统在中国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

一、智慧安防的意义

首先,安防系统对于保障家庭的财产,企业、社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安防对于个人来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维护个人经济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保障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谨防企业内部资料外漏,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同时,加强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安全建设;对社会的发展来说,好的安防工作可以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人们的生活,出行以及财产安全都有一个大的保障作用,对于国家的和谐发展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1]。所以,安防工作对于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和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都有着重要作用。其次,传统的安防系统已经明显的不适应于中国未来智能社会安防系统。在未来中国智慧安防系统不仅仅是依靠给人们家中或着小区装监控头就能保障居民用户的安全,也不是红外探测设备监管能够解决的,更多的是采用数字化的处理方式来加强对居民,企业的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的管理和保障。最后,技术的创新使得未来中国的安防系统必须要向更新的科学技术方向走,使得未来的智慧安防系统突破传统安防的局限性,不仅是信息的记录储存,更多的是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和智能化的数据分析,让门禁,报警和监控三部分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智能化安防系统,也让更多的科技技术应用其中,以保证未来中国智能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国内智能社会的智慧安防发展现状

(一)发展过程

目前我国的科技技术还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更多的科学技术与应用还在研发当中。同时,由于这些技术还不成熟,不能确定这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使用时,可能会带来的危害和不良影响。安防系统刚开始是从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国家借鉴过来的,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当中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铺垫,但我国目前安防系统相关知识及理论体系还不完善,从根本上无法保障安防系统在我国发展的基础。没有充分的基础条件为我国的安防系统提供关键技术和理论知识铺垫[2]。这就使得我国的安防系统工作始终停留在感知智能的阶段,即通过画面监控,数据记录等方式来储存信息以备查证。并不能达到人工智能的自主分析即安防系统在认知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现在的发展方向

我国把智慧安防的注意力转移到与智慧安防系统建设方面相关的工作上,从根本上来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努力提高国家的硬软件技术水平,也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了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上。当然,随着政策的改变和技术的提高,我国的智慧安防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就目前来看,我国研发出来了许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安防系统产品,我国的智慧安防也向着智能化,集成化和系统化发展,以在个人,社会方面取得更好的应用。

三、智慧安防系统实施的难点

(一)人们的观念意识淡薄

就目前这个智能化的信息时代当中,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让自己家中装一个监控头,暴露在互联网这个充满风险的大环境下,还要额外的缴费。在未来的智能社会中智能安防在居民用户这一块儿具体实行起来就面临了上述这样很大的难点,因为人们居民用户不能理解,这样一来就加大了智慧安防实施的难度。在未来智能社会中智慧安防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室外。更主要的一方面是保障对居民用户家中室内环境的智能检测[3]。居民房屋当中也存在很多风险。比如房屋渗漏以及房屋结构在长期的居住过程中发生变化,因地质灾害的发生轻微变化,而居民用户不能及时的感知出来,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这就使得居民用户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这是传统安防系统不能做到的,而智慧安防就可以通过房屋结构的检测,以及房屋内部环境的检测来确保房屋的使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以保证居民用户的居住安全,这就是智慧安防在未来的主要应用,但具体的实施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讨,首先要加强人们的意识观念,让他们对这个智慧安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要减弱居民用户对智慧安防的防备意识。

(二)缺乏实施标准和规划

在前面有提到,我国目前的智慧安防系统有很大的缺陷,没有完备的智慧安防相关知识体系以及理论框架。智慧安防的部署还处于一个空缺状态,没有一个大致的实施框架和运行机制来保障我国智慧安防在未来智能化的社会中具体运行的环境,即我国现有的有关智慧安防系统的相关规定不能保障智慧安防在未来智能社会中能够稳定的实施,就像一个企业已经有了大致的运营框架,运营体系和管理模式,但就是缺乏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制度是保障一个工作能够按照要求来实施,如果智慧安防系统未来智能社会中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来保障智慧安防系统相关工作在未来智能社会中顺利开展,那就相当于是智慧安防是一个不受国家保护,不符合未来智能社会要求的产物。完善的智慧安防系统在未来智能社会的管理制度,以及运行制度才能保障智能安防工作在中国未来智能化的社会稳定发展,同时还要做好相关规划工作,确保智慧安防系统在我国未来智能化社会中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从而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定,社会的稳定从而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

(三)相关技术人才的稀缺和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的智能安防系统起步的相对晚一些,其中主要的核心技术,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引进,就我国的科技水平而言,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支撑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以及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这个智慧安防系统在实施过程的中,也需要不断地维护智慧安防系统,以保证其可以稳定运行[4]。在未来智能社会智慧安防系统的部署过程中,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分析和布局来完善智慧安防的部署工作。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智慧安防系统在未来智能社会的实施中,需要有一定的人才支撑即人力资源,同时能够培养一批具有建设性的人才,来保障智慧安防系统在中国未来智能社会中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也绝非短时期内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国家以及社会给予大力支持,首先加强专业知识的普及,其次重用人才,对于有能力的人才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最后还要明确的了解到智慧安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的人才以及定向培养符合智慧安防系统发展的建设性人才[5]。如果没有技术人员的支撑,就很难使智慧安防在中国未来智能社会中发展下去。所以,我国更应该加强对智能社会中智慧安防部署以及维护的相关人才的培养,以保障智慧安防在中国未来智能社会中可以稳定的发展,并且维护智能社会的和谐稳定,以保障智慧安防可以在未来中国的智能社会中对居民生活、社会稳定、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四、智慧安防的发展优势

(一)科学预测

智慧安防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实行标准化的系统集成测试。随着我国智慧安防系统的不断发展,传统安防系统需要做的任务越来越多,同时,这些工作也越来越繁琐、复杂,工作量也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而加大。不适合再由人工去做,若选择用人工处理的话,不仅浪费人力资源,同时也增加了安防系统的工作量。所以智慧安防系统应着中国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需求,采取了新的科学技术来增加智慧安防的可靠性。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智慧安防的科学预测。智慧安防的科学预测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多种控制程序的集成应用,以及通信工程和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正是这些新的科学技术的结合应用,促使智慧安防在运行的过程中有了更大的基础保障,而不是局限于具体问题产生之后再进行相关的补救措施来挽回,而是把未来智能社会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预先排查,把被动的接受和承担转化为主动的去挑战[6]。当然,智慧安防的科学预测为数字化平台的建立和应用提供了基础。科学预测技术中由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组合而成,同时组建虚拟器,以此来虚拟化的智慧安防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同时也使得整个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可以与达到数字化信息处理的要求,使得加强诸多虚拟器的后期维护工作,例如,更新系统、版本升级等操作。以此来保障智慧安防系统正常的运行状态。

(二)智能防控

相对于传统的安防系统。未来智能社会中的智慧安防系统具有更大的优势,智能化的控制。智慧安防系统,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能够实现智能控制,即由机器自主的实现目标过程,不需要人为的来控制,而是由机器代替人思考。把人类具有的考能力和判断过程赋给计算机,又由计算机来实现整个控制过程,就相当于人的大脑,自主地实现调节控制,使控制操作在不需要人为操作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目标任务。除此之外,智能控制系统还有自我修复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能够在进行自主的判断控制的情况下,也不全部脱离人为操控[7]。智能防控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产生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的阻止问题的恶化,使问题尽早的解决,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保障未来智能社会中智慧安防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质量,以维护智能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五、智慧安防的应用前景

(一)更多科学技术的集成应用

1.数字化的科学技术应用

在中国未来的智能社会当中,信息的交互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交换,更多的是通过数字化的信息交流使得整个需要的信息变成直观、明了的图像[8]。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小信息获取的难度,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加强了智能社会中整个智能安防的工作强度。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数字化信息的应用,结合现代科技技术把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三方面结合起来发展,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搜索需要的信息,同时,利用计算机的系统的整合技术和广泛的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从根本上保障了智能社会中智慧安防的作用以及加强对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检测和维护,使得人们可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此外,智慧安防中的数字化科学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人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事件。智慧安防系统时刻对人们生活环境进行检测,以及一些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森林防火等工作的预防工作都会有相应的预防措施,当危险真正来临的时候,可以减小人们及社会国家的损失。所以数字化的科学技术对中国未来智能社会的智慧安防系统发展有极大的推动性的作用。

2.人工智能及无线通信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不仅能够实时的智能分析信息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同时可以把大规模的数据储存并与互联网整个系统联合起来,相互协作,实现一个完整的数据系统,从而实现网络资源以及数据交互共享,这对智慧安防在这个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人工智能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把分散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以此实现了信息的高度集成化。例如,智慧安防中的社区系统。人工智能和无线通信技术把一个社区中的所有用户信息全部整合起来,同时,对收集到的用户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存储分析预测社区居民可能遇见的问题,并且及时的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9]。当问题真正产生的时候,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及时的把消息通知到用户,当然,在这个阶段当中智慧安防的整个工作系统也通过人工智能的控制手段采取一定的应急措施,还有把相关的预警信息及时反馈到社区的管理中心,以便能够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另外,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把社区的整个安防数据直接传输到公安系统,为公安系统的工作提供便捷的服务,从而维持智能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智慧安防涉及的范畴

智慧安防系统主要是通过信息的整合以及大数据的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安防系统与整个智能社会的信息化平台的对接,把居民用户的安全直接与公安系统相连接,以此来凸显中国未来智能社会中智慧安防系统的积极作用。当然,智慧安防也不仅仅只用于对居民用户生活环境的安全检测,更主要的是用于对环境安全,企业安全以及食物药品安全和自然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应用。确切的说,智慧安防系统在未来智能社会中的应用更多的适用于人们生活环境,以及食品药品方面的安全,不局限于对人们财产权的保护[10]。智慧安防系统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数据收集和信息处理,从而实现对人们各个方面的安全保障。传统的安防系统是通过画面监控在重大事故居民用户的财产安全受到侵害时,传统的安防只能作为一个调查的依据和凭证,而智慧安防更多的则是防患于未然。在人们的财产安全还会受到侵害时,就已经能够预测出来即将面临的危险,例如,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智慧安防系统可以提前通过预测风险,提醒人们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居住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对环境的破坏和空气质量的影响,而人们却不能及时的感知到环境和空气的变化,智慧安防系统却可以通过相关的空气质量检测,信息处理来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安防不仅整合了计算机,卫星定位等多方面的综合科学技术,同时,也把更多的新科技应用在维护社会环境稳定的工作当中。智慧安防可以解决现代工业给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些阻碍,环境问题,以及一直倡导的绿色发展,所以,国家要深刻的意识到智慧安防在未来智能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智慧安防系统在中国未来智能社会中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所以在目前国家的相关工作中理应加强智慧安防系统的人才建设,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即加强智慧安防中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把更多的经济主动权掌握在自己国家的手中。

参考文献

[1]周海赟.基于NFC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安防系统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9(01):101-103.

[2]陶永,袁家虎,何国田,刘飞,王田苗,沈俊.面向中国未来智能社会的智慧安防系统发展策略[J].科技导报,2017,35(05):82-88.

[3]杨春.智慧系统助力医院安防快速升级[J].中国公共安全,2015(23):88-92.

[4]何遥.安防云平台加速智慧城市发展[J].中国公共安全,2016(05):126-128.

[5]林梅燕,彭井花,陆生贵,王枫.智能社区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28(07):102-104.

[6]何遥.智慧社区安防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公共安全,2014(16):42-45.

[7]陈佳音,隋菱歌.智慧银行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1):28-32.

[8]王洪艳.解析物联网安防在智慧生活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15(09):39-40.

[9]都毅,姚文.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智慧社区中智能安防系统的研究[J].绿色建筑,2017,9(05):20-22.

[10]方伯凡.基于STM32的室内安防系统设计[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