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工务系统维修管理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轨道交通工务系统维修管理模式

张瑄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工务维修分公司天津300000

摘要:作为轨道交通工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修管理模式对轨道实际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因此,在轨道维修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有必要事先了解轨道交通工务系统维修管理的模式,以提高维修的效率,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及时恢复交通。鉴于此,本文主要结合轨道交通工务系统维修管理工作的特征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此次探索,能够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维修管理的基本水平,进而促进轨道交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务系统;维修内容;管理模式;

引言

轨道工务系统维修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想要更好地开展轨道系统维修管理工作,就有必要实现充分了解其包含的内容,从而针对性地展开维修。同时,有效的维修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维修的效率,实现高水平的维修,进而达到高效管理的效果。

[1]轨道交通线路主要特征

轨道交通线路包含了地下、地面以及高架等。轨道架构则可以分成重型钢轨、无缝线路以及弹性分开式等多种模式。在轨道交通工务系统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分析轨道交通线路的主要特征,并综合不同线路和不同的轨道结构的实际分析,分段确定,制造出最为适合的模式,从而合理地确定维修管理模式。

以模拟的某交通工程为例,其为东西走向,全部长度达到22.000km,整个工程全部都是地下线路敷设。轨道包含了入段线、试车线以及车场线等部分。该工程线路维修配置率钢轨打磨车等大型机械设备。在完成之后,该工程也将逐步投入使用。

[2]轨道交通线路维修管理模式

2.1轨道交通线路维修内容与特点

轨道交通线路维修大致可以分成四项内容:

1.日常巡逻。这一部分需要在夜间利用停运时间对线路中的设备进行检修,并处理好障碍物,确保行车安全等。

第二,综合维修。这一部分需要结合线路的实际情况和热证,全面改善线路的弹性,及时调整几何尺寸,并整修失效部件。通常都是按照实际情况,有周期地进行的综合性维修。综合维修并没有固定的周期,因此,需要结合设备的质量和线路运作的情况制定任务。

第三,经常保养。这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变化情况,遵照线路的运行,有计划、经常性地、针对性地对设备进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正常运作的状态。

第四,临时补休。这一部分主要是在出现临时问题的时候,对不良处境进行的一种临时性措施,确保行车安全性。

以上四个部分各有各的特征,各有各的作用,是设备运作和线路保持正常通行的关键。他们相辅相成,完成保证通车安全、顺利的使命。

2.2轨道交通工务系统维修模式

针对现阶段维修工作的开展不难发现,轨道交谈工务系统维修的模式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封闭式模式。这种模式也可以乘坐自主维修模式。采用该模式,需要企业自身配置大量的人力、机械器具等,维修和检修都需要由工务部门独自完成,这种方式便利指挥,但是不利于成本的控制。

开放式模式。这种模式属于完全委外模式。该模式是指,将系统维修管理工作委托外部单位完成,工务部门只需要配置一定的管理人员即可,这些人员主要负责监督、配合、考核等相关工作,这种方式可以节约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但是企业也相对被动。

修养分离式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遵循“有所委,有所不委”的标准。其中日常的巡逻和保养以及小修等任务,都是企业内部的工务部门进行,一些大型或者是中型修理,则需要委托其他单位进行。这种半封闭模式的管理,企业需要配置的人力和物理资源都比较少。

3.轨道交通委外维系管理模式风险控制

3.1委外模式的可行性

现阶段,在市场中有部分单位已经具备了线路维修的资质,并且这些队伍中,大多数都具有齐全的机械设备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满足轨道交通系统维修管理的需求。同时,结合各个部门的运行情况可以发现,通过委外维修的方式,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还可以降低培训管理等方面费用的支出。而设备折旧费用部分和材料的消耗,封闭管理模式基本上和委外管理持平。

针对委外维修的模式,线路维修组织工作可以遵照团队的要求和相关的规则执行,而维修计划管理也开始从原本的计划管理模式逐渐转变成为委外单位申报的模式,然后工务管理部门审批,这时候,工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相对之前有一定的转变,其审批、监督以及考核等任务得到加重。

此外,在风险规避中,委外管理模式下,风险相对比较大。为确保管理的质量,就需要包含业主、委外单位等多方在内的各方商定好工作范围和全责,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提升,从而支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业主组建一个高素质的维修管理队伍,对委外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同时,在发现紧急情况的时候,该队伍还需要有承担紧急情况抢修的任务。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风险有效地进行规避。

3.2委外模式需要遵循的原则

综合某工程实际发现,在委外维修管理模式中,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要确保质量以及安全等方面在可以控制范围内开展工作委外。

2.要立足于成本的角度,遵从经济节约的原则。

3.要确保工作量和工程量可以量化委外。

4.要在委外以后保留一定的抢险能力,并将最终控制权留给自己。

其中,委外的范围和委外的工作量,都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并遵照《线路维修规程》当中的相关规定确定,从而确保工程的有效开展。

关于线路维修部分委外的划定,可以采用自修和委外结合的模式,通过线路巡检工作,及时了解形成的设备情况,为行车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环境。此外,还需要监控轨道的装填,钢轨探伤是比较有效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发现钢轨是否损伤,进而制定出有效的整改措施。针对轨道的交检测、打磨以及维修等工作,都需要有专业人士参与,相关部门可以综合实际情况和自身内部人员的配置,确定是够采用委外的方式展开。需要注意的是,在线路中和大修部分,需要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参与,并且具有周期性,这部分工作委外比较合适。

3.3委外模式风险规避

尽管可以通过委外来完成工作,但是在这一阶段势必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首先,寻到和轨道检测,需要相关人员提前掌握线路设备的装填,并通过不同形式检测,以降低风险。第二,在现场管理中,尽量要确保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做好监督和验收工作。第三,要结合实际,对安全检察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确保维修质量达标。第四,要制定详细的合同,明确权责,为后期质量评价以及质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不同的维修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势,在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的过程中,各个运用部门可以结合工程实际的情况,科学选择维修管理模式。分析之后笔者发现,通过委外维修的模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外部资源,将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合理的整合,以外部的长处来弥补内部资源的短处。工务管理部门则可以集中尽力做好巡道等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线路的稳定性,也可以为企业内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骨干,降低企业维修的成本。而通过开放式的维修管理模式,则可以节约一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合理利用社会中各方资源,继而实现精简组织管理的目的。但是,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网络的公司,对一些新兴的小公司不太实用。

总而言之,不管运用哪一种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践中,需要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通过全面分析公司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模式进行调整,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赛.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维修与管理模式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10).

[2]王乾宇.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系统维修管理模式[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8):126-127.

[3]闫家庆,窦鹏.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系统维修管理模式[J].《科研》,2015(20):00024-00024.

[4]陶凯,杨飞,赵钢,张煜.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维修智能管理系统[J].《铁路技术创新》,2016(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