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大小对白内障术后视力和角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手术切口大小对白内障术后视力和角膜的影响

江晓琴蔡方荣

江晓琴蔡方荣(简阳市人民医院眼科四川简阳641400)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切口大小对白内障术后视力和角膜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成A、B两个组后,均使用卡尔?蔡司手术显微镜(CarlZeissStativS88)和美国爱尔康白内障超声乳化仪(AlconInfinitiVisionSystem),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3.5毫米透明角膜切口和6毫米反眉弓形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28眼和336眼,然后用多美Tomey角膜地形图仪TMS-4对患者角膜形态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在术后7天时角膜散光度有较明显差异,3.5毫米角膜组于术后30天起无明显差异,6毫米巩膜组于术后90天才没有明显差异。术后30天,角膜组的散光度数低于巩膜组散光度数。术后7天角膜组SRI值要明显低于巩膜组,而SAI值却无组间差异。两组术后7天时,SAI及SRI值均高于术前水平,90天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实施3.5毫米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效果较好,术后患者视力和散光恢复较快,角膜形态改变较小。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大小角膜散光角膜地形图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087-02

近几年,治疗白内障的各种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治愈率不断提升。目前,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是因手术而产生的角膜散光。现在国内外主要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进行该手术需要行透明角膜切口或巩膜隧道切口,据谢立信等人[1]的报道,手术切口的大小和位置会对白内障术后的角膜散光产生影响,从而不利于患者的视力恢复。我科于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共接收了816例(964眼)白内障患者,并将患者分为2组进行了2种不同切口方式的治疗,以评价手术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对术后角膜和视力产生的影响。现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我科共接收了816例(964眼)白内障患者,男性385例(455眼),女性431例(509眼),年龄分布在48岁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3±5.7岁,以上白内障患者均无眼疾史及眼外伤史,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82例(475眼),B组482例(489眼),对A、B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2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均使用卡尔?蔡司手术显微镜(CarlZeissStativS88)和美国爱尔康白内障超声乳化仪(AlconInfinitiVisionSystem)。A组手术步骤:术前使用表面麻醉剂给患者点眼进行麻醉,使用开睑器为患者开睑,作一辅助切口于3点角膜缘内,作透明角膜切口于11点处,内切口位于角膜缘内2毫米,外切口位于缘内1.5毫米,将粘弹剂注入前房内,做一个直径约为5毫米的环形撕囊,完成水分离和水分层后,采用超声乳化术将核及残留皮质吸出,将粘弹剂注入前房和囊袋,切口扩大至3.5毫米,将爱尔康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充分吸取及冲洗粘弹剂,最后用爱尔康典必殊眼药膏涂眼。B组手术步骤:术前使用表面麻醉剂给患者点眼进行麻醉,使用开睑器为患者开睑,作一结膜瓣,其基底为上方穹窿,然后电凝止血,作反眉弓形隧道切口于11点巩膜处,内切口位于角膜缘内2毫米,外切口位于角膜缘后2毫米,总长度为3.2毫米,作一辅助切口于3点角膜缘内,将粘弹剂注入前房内,做一个直径约为5毫米的环形撕囊,完成水分离和水分层后,采用超声乳化术将核及残留皮质吸出,将粘弹剂注入前房和囊袋,切口扩大至6毫米,将爱尔康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充分吸取及冲洗粘弹剂,最后用爱尔康典必殊眼药膏涂眼。在术前1天及术后7天、30天和90天分别使用多美Tomey角膜地形图仪TMS-4对患者角膜形态参数,如角膜散光度数、表面规则指数(简称SRI)和表面不对称指数(简称SAI)等进行计算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SPSS对A、B两组不同时期的散光度、SRI及SAI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术后视力

A组患者在术后1天视力达到0.5者有348眼,占比为73.3%,视力达到1.0者有205眼,占比为43.3%;B组患者在术后1天视力达到0.5者有345眼,占比为70.6%,视力达到1.0者有144眼,占比为29.4%。

2.2术后角膜散光

A、B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度数的比较,见表1。

表1A、B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度数的比较

通过表1可知,与术前相比,A、B两组患者在术后7天时角膜散光度有较明显升高,但组间无明显的差异性;A组患者从术后30天至90天无较大变化;B组患者于术后90天时和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30天时,B组患者散光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术后90天时,A、B两组患者的散光度无明显差异。

2.3SRI和SAI的比较

A、B两组术前术后SRI和SAI的比较,见表2。

表2A、B两组术前术后SRI和SAI的比较

通过表2可知,术后7天A组的SRI明显低于B组,术后30天至90天,两组则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间的SAI值比较近似;两组术后7天的SRI和SAI均比术前高,但在术后90天时与术前相比又无明显差异。

3讨论

近几年,治疗白内障的各种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治愈率不断提升。目前认为,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是角膜散光。因此进行现代白内障手术的目标就是缩短视力恢复时间和减少术后散光的发生[2]。

由于手术原因造成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度和轴向的改变称为手术性散光[3]。据AkuraJ等人[4]报道,导致患者出现手术性散光的主要原因是:切口的形状、位置、深度和长度,若切口长度越长则手术性散光越明显,切口位置越靠近角膜则手术性散光越明显。本研究中使用的3.5毫米透明角膜切口和6毫米反眉弓形巩膜隧道切口,也证明了切口的长度与患者术后手术性散光的正相关,因为经多美Tomey角膜地形图仪TMS-4的检测显示,实施3.5毫米透明角膜切口的A组患者,术后30天左右即恢复到了术前的水平状态,比实施6毫米反眉弓形巩膜隧道切口的B组患者提前了近60天左右,效果非常明显。另外,我们通过研究也可发现,手术性散光是可逆的,是可以恢复的,这与杨磊等人[5]的研究非常一致。由于A组患者的散光比B组患者恢复地快,我们推断,A组患者的视力也应比B组患者恢复地快,而缩短视力恢复时间又是对白内障患者非常有利的。但是由于会有其他因素影响患者的视力,所以本次研究未对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由于SRI值与角膜表面规则性呈负相关,即其值越小规则性越好;SAI值与角膜表面对称性呈负相关,即其值越小对称性越好;因此SRI及SAI的值与视力应有一定的关系。经WilsonSE等人[6]的研究发现,SRI对视力的影响更大。本次研究中,A、B两组患者的SRI及SAI值均在术后出现了明显的升高变化,而术后90天时又几乎恢复至术前水平,这说明患者在术后的前期,角膜表面的对称性和规则性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又逐渐得到了恢复。

角膜地形图对角膜性状的的精确分析,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的辅助来分析角膜表面的形态和曲率变化情况的,该仪器能形象地显示角膜表面屈光力的大小和最大径线的位置,从而指导手术者设计切口的位置和长度,同时可借助该仪器于白内障手术后,对患者角膜表面的散光进行有计划地矫治,以缩短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时间,提高视觉质量。LongDA等人[7]通过对一组患者的试验研究提出,在角膜曲率最大的径线上设计切口位置,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散光的发生。但是由于LongDA等人在提出该观点时未进行对照性试验,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可探寻这方面的治疗研究。

参考文献

[1]谢立信,朱刚,王旭.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J].中国眼科杂志,2001,37:108-110.

[2]NaeserK,KnudsenEB,HansenMK.Bivariatepolarvalueanalysisofsurgicallyinducedastigmatism[J].RefractSurg,2002,18:72-78.

[3]张移,赖宗白,金玉梅.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后的角膜形态变化[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11):832-834.

[4]AkuraJ,KanedaS,HattaS.Controllingastigmatismincataractsurgeryrequiringrelativelylargeself-sealingincisions[J].CataractRefractSurg,2000,6:1650:1659.

[5]杨磊,钟元元,沈政伟.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4,4(2):275-277.

[6]WilsonSE,KlyceSD.Quantitativedescriptorsofcornealtopography[J].ArchOphthalmol,1991,109:349-353.

[7]LongDA,MonicaML.Aprospectiveevaluationofcornealcurvaturechangeswith3.0-to-3.5mmcornealtunnelphacoemulsification[J].Ophthalmology,1996,103:22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