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杨燕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杨燕飞

杨燕飞

重庆市秀山县东风路小学409900

摘要:口语交际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对学生个人素质及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交际素养能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语文教学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载体,即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明确口语交际“三个特性”,把握口语训练方向

一是即时性。口语交际一开始,“思想”就必须紧紧跟上,口语大多是先想现说的。由于时间紧迫,就要求说者尽快地把思维转化成言语,听者才能相当敏捷地把对方说的话转化成认知。如果交际中讲完上句还没想好下句,就会造成口语的间断,如“嗯、嗯”“这个”之类的口头禅就是用冗余信息在等待思维的现象,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思维训练。

二是情景性。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其所谈的话题、交际的对象、交际的场合都是特定的,并受情景的控制。不同的场合应该注重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例如简单的“叫人吃饭”,如果在正规的场合,我们可以说:“开宴了,请入席。”如果在彼此很熟悉的情况下,则可以讲:“嗨,我们吃饭喽。”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情景设置,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行表达。

三是复合性。口语交际是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一种复合性行为。口语本身既是传递承载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感情的工具。启示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口语形成的表达训练,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注重生活的积累。

二、探究口语交际教学模式,遵循口语训练的方法

第一,结合教学实际,训练目标要明确。我们可采取三种训练方式,即(1)借助插图,想象“说”。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大量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2)借助课文,表演“说”。表演是学生特别低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语文活动,虽然费时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3)续编课文,填补“空白”。这有利于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呈现学生是“一位诗人”“一个天才”,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第二,结合课外活动,训练形式要多样。学校要按时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往往在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余兴未尽时,老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的情节“一吐为快”。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会赞美、欣赏、评价等,又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在各种实际生活中培养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结合生活实践,训练方法要到位。老师可以从学生在家中经历的事中找到切入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如: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向家长要点钱,独立安排一两天的生活,看谁买的菜经济实惠,并且做出的饭菜让爸爸妈妈吃后觉得爽口。要求学生把经历写下来,回到班上再交流体会,用口语描述表达出来,互相探讨,互听互评。这样让学生先体验生活再交流,既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又激发了兴趣,达到了人人交流的目的。还可以扩大范围,结合学生其他生活实践,以此扩展口语交际的培养训练课题,既从实际出发,又能起到切实效果。

三、稳步推进口语交际教学纵向训练,夯实“四大训练”基础

第一,让学生闯过“敢说”关。训练刚开始,学生往往不敢说,不知说什么,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放开心理上的怕说不好说错的包袱,大胆地发言,达到“敢说”。要创造轻松、愉悦的口语表达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言语的动机,并提供言语的材料,从而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方式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说的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语言、交流语言、发展语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口语表达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宽松的语言表达氛围是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气氛的调控和渲染来营造的。因此,要让学生“敢说”,就必须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包袱,教师就应对学生多鼓励,引导他们能大胆地说。

第二,让学生达到“能说”的水平。即对普通话的掌握,使学生熟练运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思想,须解决“能说”。对话是提高口语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抓住一切机会来对话。与人对话的方式和对象很多。同学之间可以在课余休息的时候对话,学生也可以找老师对话,如在课间和老师交流学习心得、聊天等都是十分可取的方式。还可以运用朗读和模仿来训练学生的“能说”。这样,学生的“能说”水平会慢慢提高。

第三,增强学生“会说”的思想观念。要求学生面对一个话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和考虑问题,真正做到“会说”。

第四,提升学生“善说”的水平。这就要求学生说话要根据听话对象的身份、职业、兴趣和爱好的差异来确定讲话的内容和方式,做到“善说”。只有这样,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四、完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反思口语训练的问题

第一,注重差异,培养学生交际的习惯。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和价值认同感是产生学习动力的真正源泉。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多采用引导、鼓励、表扬的激励方法,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第二,开展活动,为学生搭建口语训练平台。从实践中我认识到,如果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其生命力是有限的。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需要感知与他们内心世界相呼应的声音、色彩、动作和语言,他们需要在轻松和愉快的环境下接受语言和使用语言。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正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中小学生课外口语活动应体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征,应体现由课内向课外、由校内向校外延伸的特点,如开展口语兴趣小组,根据教材内容自编自演童话剧,故事乐园,文化走廊、早操、笑话、谜语及普通话才艺大奖赛等。

第三,完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口语评价是语文学习整体评价体系(包括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及文化)的一个环节,它具有目标导向、动机激励和反馈调控等功能。它包括师评、自评与互评三种,可以更及时、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注重教学反思,完善口语教学策略。课后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措施、方式、方法、决策以及整堂课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的审视和分析,检讨得失,权衡利弊,系统总结,以指导新一轮的教学。为此,我们要重点思考五个问题,即气氛压抑、无话要说、不平等的参与、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发展不平衡、口语实践空间陕小及口语训练形式枯燥单一。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的得失和进行教学反思,改进和调整语文口语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和发展语文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只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经常反思教学得失,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滕宏江《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2]梁小平《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