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盲校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微课在盲校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曾苑

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力障碍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而通过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提高视障学生的功能性能力,对他们的视觉缺陷进行补偿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在盲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也成为盲校教师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就此阐述一些个人见解,望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微课盲校语文教学优势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到十分钟左右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新课程则要求“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认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在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营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微课的运用就符合这个特点,教师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微课来解答,让学生在直观下理解知识、享受知识。而盲校的学生由于视觉障碍,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都相对贫乏,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是通过听觉来获取,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在语文教学中对视障学生有着重要的优势。

一、利用微课,提高视障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自学是发挥学生智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课堂教学充分培养起学生自学的习惯,打好了自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在盲校语文教学中,预习新知能够充分培养视障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根据微课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了解文章的背景或是作者、主人公的资料信息,初步感知文章写作的时间背景或作者写作的心态;然后依据微课中的提出的预习要求去初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长难句,观看微课获知新词语的意思;带着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事情经过,划分文章段落,感知课文的中心意思。

通过微课层层递进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步一步去解决学习问题,逐步地去感知课文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视障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视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利用微课,帮助视障学生突破难点。

传统盲校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但有可能会因为课堂突发情况或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转移而偏离重难点教学。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有利于学习重难点的攻克。

教学难点的突破是教学的重要抓手。但是教学难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并非能全部理解,这就需要巩固加强。针对视障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难点,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听取教师的详细讲解与深入分析。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理解效果,能较好地帮助视障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例如文言文的学习是视障学生公认的难点,微课《文言文学习六要》就立足于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帮助视障学生梳理学好文言文的技巧,要求学生心到、眼到、口到。在文言文学习中抓住五个学习技巧:一是分层背诵法,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分层,理清思路进行分层背诵,避免死记硬背,实现快乐背诵;二是思考提问法,在预习基础上筛选出难点内容,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通过这样重点突出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三是语意推断法,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以及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语意的分析推断;四是对应翻译法,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运用增补、调配的方式将文言文的翻译落到实处;五是归类积累法,指导学生备好笔记,经常进行文言文学习的归纳、比较以及积累,提高文言字词分析能力。视障学生经常通过微课进行补课,可以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三、利用微课,丰富视障学生课外知识。

教材所学的内容有限,语文课堂要注重课堂外的延伸,及时给学生补充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微视频,以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加以动听的讲解,一下子抓住低视学生的眼球,特别是全盲学生的听觉,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接受新鲜知识。

比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声音》一课时,当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了秋天的天气景色及动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播放秋天的简介微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画卷般的秋景中畅游,一面欣赏的景色,一面聆听各种秋天的声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课外知识。

在教授成语的过程中,利用微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年级下册学习成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古老的神话故事所知甚少,教师播放这两个神话故事由来及寓意的微视频,让学生沉浸在欢乐的神话故事中,自觉的体会到精卫和愚公身上的那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在古代神话中还有许多人物具有这种品质,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播放微视频中事先准备好的相关视频或是图片,放映给学生欣赏,让他们在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四、利用微课,提高视障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盲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多地让学生去朗读课文,因为有效合理的朗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还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使心情保持愉快,一定时间的朗读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在大脑里形成一个词库,使学生方便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词汇。而且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复习了上课时所学的知识,增加对知识点的记忆度,加深印象,学生通过朗读,把无声的书面知识转化为有声的语言知识,致使眼睛、嘴巴、耳朵、大脑共同合作一起完成朗读,使思维变得活跃,从而更好、更有效地记住课文,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学所谓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因此,在盲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常督促学生多朗读,最好是能够用普通话对课文进行流利的朗读,在朗读中学生会对课文的整体知识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解,同时在朗读中培养了对语文学习的感情,也深深被语文的内涵所熏陶,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微课给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更准确、标准,更深刻地理解语文课文内容里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微课在盲校语文教学中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盲校教师在语文课程的开发上应重视微课,捕捉恰当有效的教学点,利用课外知识拓展、自主质疑探究等方法或途径,制作深入浅出、浅显的微课,结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时机,使学生真正走进微课的学习,真正发挥微课的优势,促进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邵旭昌.让微课在语文教学中闪光.《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5(8):109-109

2、吕文杰.微课的特点及制作环节http://wenku.baidu.com/link?url=Cl3YjK20wYZcywC7eoyvilDDlgFwli7himXWaeY3RQchRdl4B7AwTts-juPiFDzbkBZgna8D1kFMaoIzmrfsCCsaGspVlfPKmbKWZZgnuW_百度文库2016.8.2

3、叶和明.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