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治理技术周道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8
/ 2

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治理技术周道云

周道云

69230部队新疆乌苏市833300

摘要:地下工程混泥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不定性与多元性,形成裂缝的机理也比较的复杂,裂缝的部位也具有随机性,就目前状况来看相关的施工企业对于地下工程混泥土裂缝产生原因的了解程度还有所欠缺,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很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在工程中,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很多关于混泥土裂缝的问题,这对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治理技术

引言

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缝是一种具有安全威胁的工程质量问题,有必要对此进行治理;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缝种类繁多,形成原因也有多种,要确保治理有效,必须先确认具体裂缝类型;针对常见裂缝类型,进行相应的预防治理技术、修复治理技术。

1混凝土裂缝的主要类型

1.1干缩裂缝

混凝土硬化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受环境湿度影响程度、体积内外水分蒸发速度并不一致。混凝土内部孔隙水蒸发会引起毛细压力,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而产生拉应力,而混凝土体积内外收缩程度不同更加剧了拉应力的产生,从而引起混凝土产生裂缝。

1.2温度裂缝

热胀冷缩是物理学基本规律,同样体现在混凝土材料中。受外界环境温度升降的影响,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内外表面温度升降并不一致,内外表面温升(降)不均会引起混凝土构件表面产生温度拉应力,从而引起混凝土开裂。水泥的水化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而混凝土构件中各部位的热量消散的速度并不一致,一般越靠近外表面热量消散得越快,越靠近内部热量消散得越慢,继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温度差。这种情况在大体积混凝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1.3施工裂缝

施工不当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如振捣不密实、不及时养护、不及时抹面收光、养护时间过短、施工缝或后浇带处置不当、环境温度不适合施工等。

2地下混凝土工程常见裂缝形成原因

2.1变形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载荷影响是地下混凝土工程常见裂缝形成原因之一,其具体表现一般为:当地下工程上部结构的施加应力超过下部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就导致工程整体出现载荷差,而下部结构因为无法承载上部结构应力,就会在载荷差作用下出现内部结构崩裂的问题,相应形成裂缝,裂缝种类一般为变形裂缝等。在上述基础上可见,要避免地下混凝土工程出现变形等裂缝现象,应当重点控制工程上下结构的载荷平衡关系,但如果出现了相应裂缝,就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防问题恶化。此外关于变形裂缝的产生原因,除了上述的载荷差问题以外,还有其他次要因素,例如温度影响等,在此类因素影响下,会因为工程结构的负面变化伴随出现变形裂缝问题。

2.2干缩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干缩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很多,例如湿度影响、含泥量过大、振捣问题等。(1)湿度影响:当地下混凝土结构在缺乏养护的条件下,其表面的水分迅速散发,引起表面强力收缩问题,而内部湿度则不会出现太多变化,所以收缩程度较小,此时由于收缩幅度的差异,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内外结构之间产生强大拉应力,由此形成干缩裂缝;(2)含泥量过大:在混凝土原料配比原则上,要重点控制水泥含泥量,而当含泥量超标混凝土原材料之间的融合效应就会变差,此时混凝土本身质量变差,无法承载融合时的拉应力,同时介于泥的吸水性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降低,最终产生干缩裂缝;(3)振捣问题:在混凝土摊铺或浇筑完成之后,依照一般的施工工序需要进行振捣,而如果振捣次数过多,就会导致其内部水泥涌出,并带走其中的水分产生不良砂浆层,此时因为水泥与水分的大量缺失,混凝土结构就会出现干缩裂缝。

2.3温差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温差裂缝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其影响的机理主要为:因为混凝土在凝固过程当中会产生相应的温度,正常条件下,混凝土是不会出现温差裂缝现象的,但如果凝固时外部环境的温度过高,就会引起混凝土凝固温度异常,出现水化热等问题,此时混凝土原料之间无法充分融合,说明其质量存在问题,待凝固后应用,就会出现温差裂缝;如果凝固时外部环境的温度过低,同样会导致原料之间无法充分融合的问题,产生混凝土冻裂现象,间接出现温差裂缝。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温度影响除温差裂缝以外,其与变形裂缝、干缩裂缝之间还存在间接影响关系,所以在温度影响条件下,可能同时出现多种裂缝现象,因此相关单位应当对此保持重视。

3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缝治理技术

3.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地下室的外墙大部分的裂缝都是水泥的收缩的裂缝,主要是水泥、砂土、外加剂、添加剂的使用量、水灰比、等。混凝土不能混合。在注入后,分层、偏向、渗漏、大量的坍塌、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用缓凝胶型的高效减水剂,将产品的混凝土搅拌均匀,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早期的抵抗强度和弹力,在混凝土的早期出现裂缝。人工砂粉的含量很多,颗粒度是不合理,石粉含量过高时,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较低。在配合比中对于材料的选择:水泥宜选用低水化热、铝酸三钙含量不大于8%的水泥。砂子一般选用毛沙,严禁使用细沙子。选择颗粒度为5~35mm的石头进行分割,泥土的量超过了1%以上的石块和玉石。混合物的减水率不是12%以下,而是高减水率、良好的分散性能和混凝土收缩的影响较小。复合膨胀剂或纤维防止剂可以补偿收缩混凝土。将1级的碎炭加以添加,将s95粒高炉的矿石粉替换成水泥。混凝土中,化学纤维、钢纤维等可以防止混凝土的萎缩。

3.2施工方法

(1)施工过程中,如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地进行浇筑,或者不及时完成水泥作业,就会直接影响后期工作。因此,到注明现场后不能随便增加水,需要确保整体紧凑。另外,还需要在工程中进行具体的协调控制。在使用过程中,将分析混凝土搅拌车的供应情况,分析现场工程和施工条件,确保部分水。根据工程方案和规格,整体确保紧凑。施工缝和后水经过区是必要的表面的浮选明确保证,特别是自动介入网分离,微膨胀混凝土的事情当然是必要的,同时,对于振动的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2)如果提前进行拆模,在拆模之后又没有进行很好的养护,就会出现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如水泥的收缩和裂缝。因此,300毫米以上的墙壁,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测量需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能超过25℃。在完成拆模之后后,必须马上完成覆盖、浇水、涂刷养护,养护的时间需要保证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滋润。时间不能低于14d。

3.3高压注浆堵漏技术

选择钻孔灌浆方法,在采取裂缝,施工缝,变形缝,管根渗漏和液压作用时采用聚氨酯灌浆材料。注浆孔斜向打入交叉布置在裂缝两侧,垂直深度为外墙厚度的1/3,钻孔与裂缝水平距离为100mm,竖向孔间距根据渗漏情况为100~300mm,孔径10mm。斜孔倾角为45°~60°,注浆孔伸入钻孔的深度为钻孔长度的1/3。高压注浆完在结构表面先刷500mm宽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两遍。在注浆的过程中需要从渗漏方面来进行区分对待。从渗漏的小的地方到渗漏大的地方依次进行。竖向裂缝大面积渗水在结构上布设注浆孔,一字型或梅花形布置进行注浆处理;注浆时注浆嘴应与孔壁紧贴,无缝隙。注浆压力应从低到高,控制在1.5MPa~2.0MPa,由第一个注浆嘴逐个进行注浆,裂缝中的水被挤出流出浆液并到达相邻注浆孔时停止注浆。最后一个注浆孔注完浆后再从第一个注浆孔进行二次补注浆。注浆完成并在地下水位下浸泡48h后观察其注浆部位渗漏情况,如仍有渗漏,应再次钻孔注浆,直至无渗漏为止。

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各个因素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只有从混凝土原材料、结构设计、施工养护等多个环节进行把控,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提高地下工程混凝土的抗裂性,保证建筑工程良好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刘志杰,闻安科,谢宝,等.建筑混凝土地面裂缝分析及对策研究[J].机场工程,2015(2):30-35.

[2]卓龙,王岩.浅谈现浇混凝土墙体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J].四川水泥,2014(12):57.

[3]富文权,韩素芳.混凝土工程裂缝分析与控制[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