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化性纤维瘤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骨化性纤维瘤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比较分析

兰仕金

兰仕金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人民医院放射科657200)

【摘要】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和骨化性纤维瘤(OF)是一种常见的纤维组织代替骨组织生长的良性成骨纤维病变,好发于青少年,明确掌握两种疾病的病理类型和影像学特点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究FD和OF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骨化性纤维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288-01

FD是一种网壮骨和骨髓被纤维组织和未成熟新生骨代替的骨纤维性疾病,青少年多发,病情进展比较缓慢。OF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颌面部,一般单发,下颌骨多见。在临床中两种疾病的发生部位、大体表现、组织结构等较为相似,容易误诊,本文探究FD和OF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1FD和OF概述

FD和OF都是纤维组织取代正常骨组织的良性病变,两者比较相似,关系密切,国内外的学者对其病理类型、发病位置、是肿瘤样病变还是肿瘤病变存在许多争议。

当前FD的病因还不明确,大多学者同意基因突变学说,还有一些IF-6学说、干细胞疾病学说等。FD是一种先天性的肿瘤样病变,不具有遗传性,青少年多发,通畅可分为单骨型、多骨型和麦-奥综合征,被大多学者认为是骨祖细胞发育为成骨细胞障碍,骨骼内存在未成熟骨细胞和纤维组织混合,不具备正常骨组织强度,此疾病发病年龄较小,可导致颌面部畸形,伴有疼痛、听力、视力障碍等[1]。

OF是在1927年由Montgomery首先提出,是一种良性肿瘤,病因不明确,幼儿多发,和FD属于同一类病变,在下颌骨磨牙区比较多见[2]。

2病理表现

FD和OF在病理学中都能见到散在的未成熟骨组织和增生的纤维组织,FD病人以编织状骨小梁和纤维母细胞取代正常骨结构,纤维组织呈束状排列,期间有大量的编织状骨小梁,在病变周边和正常骨组织相接。OF主要是由板状骨小梁构成,其边缘和正常骨组织界限清楚,但是包膜不明显。后期FD和OF在病理表现中比较容易区分,而在初始期,病变表现不明显,两种疾病镜下观都可发现异常骨小梁,所以很难进行鉴别[3]。今年Idowu等发现一种新的鉴别方法,就是用MSRED消化酶测定FD,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3影像学特点

3.1OF:病变位于颌面部者X线显示病变呈球形膨胀性生长,可有囊状的透光区域,骨密度增高,呈毛玻璃样,局部骨皮质变薄,CT显示髓腔内有膨胀性生长的骨质破坏区,侵及上颌窦,一般只累及单个骨骼病变区密度不均匀,局部高密度可像象牙质,边界清晰,没有骨膜反应。病变位于肋骨者,表现出膨胀性骨质破坏、粗细不均,可有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域,病灶部位形似毛玻璃,肋骨上下缘可有硬化,上缘模糊,下缘则致密清楚,部分可见钙化或骨化斑块。病变位于胫骨者CT和X线平片显示在胫骨前皮质内存在沿骨长轴生长的破坏区,呈梭型,骨皮质变薄,周围硬化,内部斑点状或条索状致密影,密度不均匀,可有钙化灶,边界清晰,可向内侵犯髓腔或者向外膨胀使骨皮质变薄,没有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4]。CT三维图像显示病变区为不光滑高密度与颌骨一致。

3.2FD:病变位于颌面部者CT显示骨髓腔弥漫性、闭塞性膨大,累及多个颌骨,移行于正常骨结构,边界不清楚,呈毛玻璃样,内部有不规则的低密度影,其密度主要是根据病变区的骨含量而定,骨皮质模糊变薄,没有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病变位于四肢者CT和X线平片显示囊状骨破坏,皮质变薄,髓腔毛玻璃样,密度变高,边界模糊,没有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骨骼受力容易引发变形或骨折;囊状膨胀性生长呈现透亮区,骨皮质变薄,可有毛玻璃样或条索状钙化;丝瓜瓢样病变者病灶范围大,患肢增粗、变形,骨皮质变薄,边界清楚,内部可见纵行骨小梁;虫蚀样病变者呈现溶骨状破坏,边缘没有硬化、锐利。单骨性FD可多发侵及全骨,影像学表现和多骨性FD相似。局灶性FD在X线显示为周边圆形硬化的低密度影,CT显示为周围病变溶骨性,密度不一致,可有点状或条索状稍高密度影,没有骨膜反应和外形的变化[5]。核磁显示T1WI信号略低于肌肉,T2WI信号比肌肉高,比骨髓低,可见混杂信号,周围低信号包绕。

4鉴别诊断

FD和OF位于颌面部者,两者密度差别不大,不易从密度高低来鉴别,而其病灶边界和生长方式则是主要的鉴别点,OF是向四周膨胀,以髓腔为中心,一般只累及单个骨骼,边界清晰,而FD则是在髓腔内闭塞性、弥漫性的膨胀,常常累及多个骨骼,病变区和正常骨组织相互移行,边界不清楚[6]。FD和OF位于四肢骨则表现为相似的影像学表现,比较难以鉴别,两者的病灶边界、范围、好发位置等是鉴别要点,必要时结合病理诊断做出鉴别。其中OF位于胫骨者显示在胫骨前皮质内存在沿骨长轴生长的破坏区,病灶范围比较局限,其内部可有高密度钙化灶,边界清晰;而FD位于四肢骨者显示为髓腔内的囊性病变,呈毛玻璃样,边界不清楚,范围较大,骨骼受力容易引发变形或骨折,局灶性FD好发于股骨近端,周围包绕硬化缘,内部可见毛玻璃样或条索状骨化影[7-8]。三种类型的FD在受累骨骼数目、范围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但是其同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病灶密度高于肌肉呈毛玻璃样或条索状,可以将其作为特征表现。[9]FD的核磁检查显示为T1WI低信号,T2WI不同信号,或其周围伴有不规则低信号,MRI不能明确的显示出病变成分,所以其对FD诊断的作用不大。[10]

5合理选择检查手段,综合分析

传统医学认为,骨骼良性病变应该以X线为主要检查手段,以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作为辅助,此种方法经济适用,而且可以从宏观上观察病变区,以把握其范围和性质。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病变,X线不能很好地显示病灶,利用CT可加强确诊,其能够克服X线中结构重叠的困扰,较好的显示病变范围、边界、性质等,对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而MRI信号强度是取决于各组织间组成成分的比例,不能明确定性骨骼病变,所以应用范围较小,但其可清楚显示病变周围软组织的累及情况。

6小结

骨骼良性病变可以X线诊断为主,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估值病变,X线不能明确诊断者,可以CT诊断为主,辅助MRI和X线,为手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徐荣春,鲁海建,刘仁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J].江西医药,2011,41(6):408-410.

[2]吕毛古,罗伟,常英展,等.螺旋CT在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5:438.

[3]解中福,靳松,阎晓玲,等.颅骨骨化性纤维瘤的CT、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相关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5(7):947-950.

[4]NevilleBW,DammDD,AllenCM,etal.Oralandmaxillofacialpathology[M].3rdedn.Philadelphia:WBSaunders,2009:647.

[5]杜海峰,孙百胜,姜辉,等.CT和MRI检查诊断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六例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10,2(7):667-668.

[6]王瑞松,陈鹏,梁立民.骨化纤维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9(2):106-109.

[7]徐荣春,鲁海建,刘仁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J].江西医药,2011,41(6):408-410.

[8]张彦喜,高黎,周弘,等.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和骨化纤维瘤的比较[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01):128-129

[9]方玲,刘鹏程,高文清.颅面骨骨纤与骨化性纤维瘤的CT鉴别[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02):119-121.doi:10.3969/j.issn.1008-1062.2003.02.016.

[10]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