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风险分析和建议

/ 2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风险分析和建议

刘长生

嫩江县农机局

一、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风险分析

1、政策风险的分类

美国学者Jomes和Sandra在准确理解公共政策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将风险描绘成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两种风险下又划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之下还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纯粹风险是指损害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投机风险是指事件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静态风险是第二层风险,指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社会状态的风险,动态风险也是第二层风险,是指社会状态变动而产生的风险;第三层风险则是主观和客观风险,主观风险来自人的精神或心理状态的不确定性,客观风险则相反,是实际与预期不符的概率变化。根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制定、实施和受益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风险确认为市场性风险、管理性风险和政策性风险。

2、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风险的分析

(1)政策性风险

连续5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家的多项政策性文件也明确表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一项长期性政策,但问题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必须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政策的支持,如果国家和地方财政政策是稳定的,那么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会稳定;否则会由于政策原因造成一定的风险。同时,由于农机购置政策涉及到多部门、多层次的共同实施,如果某个环节造成政策配合或者实施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正常实施。

(2)管理性风险

管理性风险主要指的是相关是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没有实现有效管理,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这就容易导致风险的产生。有些农户为了得到购机补贴,不通过正常的渠道将农业机械转变出去,在中间获取利润,骗取国家的补助资金。虽然相关政策规定购买的农业机械在三年之内不能出售,但是也存在许多私下售卖的情况。有些农民为了提升作业质量和效率,一味的进行先进设备的购买,不但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而且也没有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还有一些农机企业提高了购机补贴的金额,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工作造成影响,不利于政策效益的发挥。

(3)市场性风险

①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农业虽然有其固有的生长规律,但受区域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而这些因素是不确定的,不同的区域条件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需求会有所不同,农机购置补贴的风险包含了农业生产不确定性的风险。因此,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考虑不同区域的生产条件来实施,以降低补贴风险。②购机户经济条件的影响。补贴的作用只能是引导和拉动,不能替代农户自身的投入,农机户自身的经济实力也会影响到农机购置政策的实施。③能源因素的影响。虽然国家加大了农机购置补贴投入力度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但目前国际能源形势并不乐观,也涉及到农用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一方面如果农用能源不能得到正常和及时的供应,势必会影响农户购置农机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低性能、高能耗的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将提高该政策的风险程度。④农机企业能力的影响。由国内农机企业的研发和技术水平比较低,不能及时解决农业生产所急需的高效、适用的农机新产品,如果一味补贴一些低效农机具,不仅浪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而且严重影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益。

二、措施和建议

1、稳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继续稳定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同时需要稳定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这样才能降低政策影响带来的风险,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益。可以采取固定的财政份额比例核准制;或是基准金额加浮动比例核准制;或是以项目化管理的方式,申请、申报项目累加,发布补贴政策公告,设定享受补贴的门槛等稳定的补贴政策办法。

2、创新补贴办法降低管理风险

(1)补贴机具的筛选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农业的发展需求,对补贴机具进行挑选,选择需求量大、优先发展的农机化项目中所需要的农业机械,也可以选择预防自然灾害能力强的农业极具。

(2)补贴对象的优选

遵循突出重点、兼顾特色的原则,补贴要向优势农产品集中地区倾斜、向重点项目示范推广地区倾斜、向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倾斜、向实施农机"一村一品"示范工程重点村倾斜;按照优选条件进行排序,即农机大户、种粮大户、配套购置机具户、科技示范户、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专业组织等。

(3)补贴实效的考核

把实施的成效与资金安排挂钩,对于不按规定操作,出现违规问题的,将暂停或调减资金规模;对于不认真履行承诺的企业,将取消目录内产品的补贴资格。

(4)补贴的检查监督

建立完善补贴监管流程,保证补贴程序的科学合理,避免出现资金流失的情况,对政策落实的各个环节都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购机补贴的公开化,广大农民可以对政策的落实进行监督,保障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的农民可以约束和规范自己,补贴政策还需要融入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建设,保证实名制进行,做好各项信息的备案管理,健全核查机制,避免出现补贴资金被套用的情况。

3、提高研发能力适应市场需求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行,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提升整体的农机化水平,保证农民的经济效益。其不是以增加农业机械设备的数量为目的,而是通过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推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相关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对较为成熟的农业机械技术和设备进行补贴,让生产企业熟悉相关政策,可以对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引进先进的技术,结合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来研发新型的技术和设备,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生产水平,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可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姚玉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5):91-92.

[2]尹改丽.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率分析[J].当代生态农业,2013(z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