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传染病学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传染病学教学质量

戴虹李鲜丽刘怀鄂游晶(通讯作者)杨微波

戴虹李鲜丽刘怀鄂游晶(通讯作者)杨微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感染病学教研室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在传染病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增加传染病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灵活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明显地提高了传染病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染病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17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教育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传染病学教学质量,成为临床教学中共同关注的问题。从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其最大限度地应用到传染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传染病学教学的特点

传染病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带有传染性疾病的学科,是内科学系统中的重要分支,是集预防、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但当前,传染病教学却面临着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传染病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等,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传染病教学的重要性。同时由于传染病的发病有地区、季节、人种等差别,受自然灾害、战乱及生活条件等因素影响,传染病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另一方面,传染病的许多常见病种及发病率呈逐年减少乃至消失的趋势,见不到几种“常见”传染病,只有病毒性肝炎仍维持较高的发病率,客观上造成绝大多数传染病病人数量不足,病种单一,仅凭有限的书本知识去应对复杂多变的传染病,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1,2],也造成了传染病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时均有“空乏感”,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很难达到教学目标。而目前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字,图像及视频等资料,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形象思维的需要。

2多媒体教学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应用

2.1尽可能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给学生最新、最广泛的知识来源。

在传染病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以教材为基点,围绕教学大纲以点带面,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新发传染病时,就存在教材内容滞后[3]。从70年代至今,在全世界范围先后出现了40多种新的传染病,其中包括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和不安的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这些教学内容就需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知识和最新前沿知识,而这些知识均来源于网络。

在一些经典传染病如:疟疾、霍乱、日本血吸虫病等的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首先让同学们认识这些疾病是历史久远的古老传染病,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及目前的现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再进入正题。如我们在学习《疟疾》这一疾病时,我们可以先介绍疟疾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曾经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我国目前虽已经控制了该疾病,但在非洲疟疾至今仍然肆虐人类,而且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三大传染病之一。由此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该病的严重危害性以及学习该病的重要性。而两位科学家因发现疟原虫和找到传播媒介而获得Nobel奖。并同时让同学知道世界有名的抗疟组织RBM(RollBackMalaria),由此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而疟疾至今仍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与寄生虫、宿主、社会经济三方面有关。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疟原虫的生活史视频,从蚊虫叮咬人将疟原虫带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和蚊体内发育成熟的完整过程,为学习疟疾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抗疟原虫治疗作铺垫,便于同学们形象理解,加深记忆。在临床表现中则通过动画视频,强调疟疾发病时的“冷、抖、热、汗”典型特征,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疟疾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加深了记忆,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效果。而所有这些知识均来源于网络,可以说网络帮助学生走近了世界,提高了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

2.2根据传染病的一些共同特点来梳理,讲解便于鉴别和记忆。

对于许多病原体感染的一些共同问题,如发热、出疹、腹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可以通过以症状为主线设置问题,以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各种特征性的画面和图表,通过内容相互间的横向联系,使我们所学的知识既有条理性、逻辑性、关联性,更有趣味性、形象生动,贴近临床,便于理解学习。

2.3结合PBL/CBL组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PBL(problembased-learning)/CBL(case-basedlearning)组合教学模式,是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多媒体的直观性、启发性、动态性、灵活性于一体的特点,形成以问题为中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4,5]。目前,传染病教学的改革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而PBL、CBL正是满足了传染病教学改革的需要,将素质教育以问题式、讨论式、启发式等创新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中[6,7],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与讨论中对该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帮助学生学会并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将大大提高传染病学教学效果。

征对历届学生的反映,学习传染病学各论易混难记,枯燥乏味,课后学生常常张冠李戴,泾渭难分的缺点,我们采用与PBL/CBL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96%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满意;92%的学生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90%的认为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的能力,80%的认为提高了课堂主体意识,增加了知识面和信息量,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这些调查,我们认为多媒体结合PBL/CBL组合教学模式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优势,是21世纪医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4通过我科传染病学精品课程网的建设和使用,使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以推广、应用,也加大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

2.5通过学院和医院网络教学的建设,为网上授课,交流,学习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从事教学活动或从网上获得相关知识。我科也将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课件、见习指导、习题和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料上网并免费开放,以期实现在学校—附属医院—教研室—教师—学生间形成一个网络教学的完整体系和良好的环境。

总之,通过多年来传染病学多媒体教学的建立和应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其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也为传染病学工作者突破传染病教学困境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声勇.常备不懈,磨砺以须,预防和控制传染病(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4):221-222.

[2]余森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带给公共卫生界的启示(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4:223-224.)

[3]潘季彰.新发传染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

[4]NEVILLEAJ.Problem-basedlearningandmedicaleducationfortyyearson.Areviewofitseffectsonknowledgeandclinicalperformance(J).MedPrincPract,2009,18(1):1-9

[5]WOODDF.ABCoflearningandteachinginmedicine:problembasedlearning(J).BMJ,2003,326(7384):328-330

[6]陈耀凯.王宇明.传染病学教学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J).医学教育探索,2006,5(3):238-239,244.

[7]丁洋,李智伟.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传染病教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5):173-174.